王鈞誠
我家附近市場北門的路口有一個修鞋攤,永遠都是看見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坐在那里做著活計。既沒有招牌,也沒有吆喝,在車水馬龍的路口絲毫不能引人注意。
寒假的一天,媽媽的皮靴鞋跟壞了,我們去路口找他修鞋,我也得以近距離地仔細看看他。這修鞋的男人有一張和氣的方臉,膚色黝黑,“扎”在嘴角的胡須顯示著生活的忙碌。眼角和額頭上的皺紋清晰可見,好似訴說著常年風吹日曬的艱辛與滄桑。他在身上黑色棉襖外穿了一件罩衣,只是原有的藍色早已褪得有些發(fā)白,但是很干凈。他還系了一條掛脖圍裙,黑色的絨布質地,一直蓋到腳面。圍裙很臟,上面布滿了灰塵、泥點和膠水的痕跡。
媽媽脫下鞋,問:“師傅,這鞋還能修嗎?”看著媽媽單腳站立,他隨手拉過身旁的一個小板凳,擦干凈后遞過來,讓媽媽坐。接過媽媽的皮靴,左右看了看,說:“還能修?!彪S后在面前的箱子上拿起一副老花鏡戴上,開始做活兒。
他面前有個兩尺見方的木箱,箱面被隔成若干個大小不一的方格,分門別類地放著一些修鞋工具,釘子、錘子、剪刀等,一旁鐵制的小縫紉機油跡斑斑,應該陪伴了主人很多年。他從工具盒里拿出幾個鐵釘銜在嘴里,用嘴唇抿著,右手持錘,左手將一個鐵釘按在鞋跟上,抬錘砸去??粗诿β?,我也注意到,他那一雙粗糙的大手,每一根手指都粗得好像不能彎曲。手背上爬滿青筋,滿是褶皺,還夾雜著一些裂口。指甲縫里滿是污垢,這就是他辛勤勞動的見證了吧!
幾分鐘后,修鞋完成。他拿起靴子仔細端詳了一番,嘴角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似乎不是在修鞋,而是完成了一件自己的作品,這也是工作認真的快樂吧!
那天的陽光雖然不錯,但是站在路口仍然覺得寒風刺骨。他一直專注于手上的活計,絲毫沒有感覺到寒冷。媽媽修鞋用了兩元錢,現(xiàn)在的兩元錢很多東西都買不到,但在他的修鞋攤上,這兩元錢可以修好一雙鞋,可以補一下背包,可以換條新拉鏈……
在他和別人的對話中,我了解到,他堅守在此不只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那些前來修補的老熟人,多年來都已經(jīng)習慣了拿東西來修,故而堅守在這個小角落。
自此,我每次路過這個小攤位時,都忍不住多看一眼。他身旁的幾個小板凳上經(jīng)常會坐著一兩個老街坊,他則一邊擺弄著手中的鞋子,一邊笑著和大伙兒聊天,身子轉來轉去,忙著那些總也做不完的活計……
(指導教師:徐 虹)
對話
修鞋專注認真無非是副業(yè),等待鄰居熟人聊天方為正理。如此角落中的身影,猶如城市中的一盞小燈,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