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閱讀一】
始得西山宴游記
自余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②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③,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④,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 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⑤也。
[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今屬湖南)司馬。時艱不可濟(jì),唐祚難振興,謗毀兼至,貧病交迫,老母病故,居處遭火,他滿懷憂懼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被明人吳訥稱為“體之正”的“永州八記”就寫于此時。這“八記”是情景交融的真正游記,它們?nèi)缤L(fēng)景畫,自成章法又互有聯(lián)系?!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瞧涫灼
【注釋】①僇(lù)人:罪人。僇,同“戮”。②西山:山名?!肚逡唤y(tǒng)志》:“永州府:西山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縣西??h治在縣西隔河二里,自朝陽巖起,至黃茅嶺北,長亙數(shù)里,皆西山也?!雹鄯ㄈA西亭:法華寺西的一座亭子,寺在永州城內(nèi)東山上,作者于元和四年建亭,稱為西亭,并有《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④染溪:即冉溪,瀟水支流,在永州西南。⑤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和為唐憲宗的年號。
閱讀練習(xí)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臥而夢( ? ? ? )
(2)窮山之高而止( ? ? ? )
(3)箕踞而遨( ? ? ? )
(4)縈青繚白( ? ? ? )
2.下列對文中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在第一段交代創(chuàng)作背景及自己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目的是表現(xiàn)自己被貶后游山玩水的愉快心境。
B.第二段寫作者偶遇西山,遠(yuǎn)望覺其奇特,從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艱難過程。
C.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樂,自然與心靈合一,精神頓時解脫。
D.作者通過對比和襯托手法,寫出了西山山勢的高峻、氣象的高遠(yuǎn)。
3.翻譯句子。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記》《始得西山宴游記》描寫的“小石潭”“西山”,有什么共同特點?請各摘錄一句能表現(xiàn)該特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全文看,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二】
游黃溪記
北之晉①,西適豳②,東極吳③,南至楚越④之交,其間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數(shù),永⑤最善。環(huán)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⑥,西至于湘之源{7},南至于瀧泉{8},東至于黃溪{9}東屯,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shù),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10}。祠之上,兩山{11}墻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與山升降。其缺者{12}為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揭水{13}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龂齶。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自是又南數(shù)里,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鏗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14},山舒水緩,有土田。始黃神為人時,居其地。
傳者曰:“黃神王姓,莽{15}之世也。莽既死,神更號黃氏,逃來,擇其深峭者潛焉?!笔济L曰:“余,黃、虞之后也{16}。”故號其女曰黃皇室主{17}。黃與王聲相邇,而又有本,其所以傳言者益驗。神既居是,民咸安焉,以為有道,死乃俎豆{18}之,為立祠。后稍徙近乎民,今祠在山陰{19}溪水上。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歸為記,以啟后之好游者。
[此文是柳宗元隨永州刺史韋中丞前往黃神祠求雨,暢游黃溪后所作(另有《韋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詩,系同時作)。林紓稱:“黃溪一記,為柳州集中第一得意之筆?!盷
【注釋】①晉:周代國名,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帶。②豳(bīn):古邑名,今陜西旬邑西。這里泛指陜西一帶。③吳:古國名,今江蘇等地。④楚:古國名,今兩湖、兩廣一帶。越:古國名,今浙江等地。⑤永:永州。⑥浯(wú)溪:源出湖南祁陽西南松山,東北流入湘江。唐詩人元結(jié)愛其勝景,居于溪畔,并起此名(《浯溪銘序》)。{7}湘之源:湘江源頭,在今廣西興安縣海陽山。{8}瀧(shuāng)泉:水名。{9}黃溪:又名黃江,位于今湖南永州市東。源出陽明山的后龍洞,北至祁陽,合白水注入湘江。{10}黃神祠:后稱黃溪廟,故址在今湖南永州市福田區(qū)黃江口右側(cè)。{11}兩山:黃神祠后山稱百嶺,與江對岸寨子嶺兩相對峙,二嶺陡峭異常。{12}缺者:指寨子嶺面對黃神祠大門的一個凹陷缺口處。{13}揭水:提起衣服渡水。語見《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深則厲(不脫衣服涉水),淺則揭。”{14}大冥:川名。川:平地。{15}莽:王莽,新朝建立者。初始元年(8)稱帝,更始元年(23),被赤眉、綠林等農(nóng)民起義軍殺死。{16}黃:黃帝,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軒轅氏部落首領(lǐng),后為炎黃部落聯(lián)盟的組織者。虞:虞舜,傳說中有虞氏部落長,炎黃聯(lián)盟首領(lǐng)。王莽自稱“予皇初祖考黃帝,皇始祖考虞帝”,故云承黃、虞之后。{17}黃皇室主:王莽女嫁漢平帝,平帝崩,王莽立劉嬰為孺子,尊后為皇太后。王莽廢劉氏即位,改皇太后為定安公太后,不久又改稱黃皇室主(《漢書·王莽傳》)。{18}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此為祭祀、崇奉之意。{19}山陰:指寨子嶺下黃溪北岸。
閱讀練習(xí)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北之晉,西適豳 ? ? ?適:到
B.祠之上,兩山墻立 ? ? 墻:墻壁
C.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 狀:形容
D.黃神王姓,莽之世也 ? ?世:后嗣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黃溪初潭奇麗特點的一組是( ?)
①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
②來若白虹,沉沉無聲
③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
④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龂齶
⑤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
⑥溪水積焉。黛蓄膏渟
A.①③⑥ ? B.①②⑥
C.③④⑤ ? D.②④⑤
3.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把讀者帶到黃溪的東屯村,先在黃神祠欣賞黃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點領(lǐng)略奇麗景物,來到黃神當(dāng)年隱身處。
B.作者見地獨特,以實服人,以景奪人,寫山水而用史筆,賞奇麗則多為白描。
C.作者探幽賞奇,欣然自適,似無發(fā)揮,而興會心得,夷然自信。其藝術(shù)老到,淺而深,奇而實,得心應(yīng)手,觸處適源,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D.黃神相傳為奸賊王莽的后裔,卻因居住深山而被視為神,吸引人民安居黃溪,得到他們的尊敬,立祠祭祀。作者參與進(jìn)步的永貞革新,卻被貶永州,寫此表現(xiàn)了作者強(qiáng)烈的怨憤之情。
4.翻譯句子。
(1)神既居是,民咸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shù),黃溪最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