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李科志,唐艷萍,涂 鑫,駱成飄,歐 超,曹 驥,楊 春△
(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腫瘤醫(yī)院 1.實驗研究部;2.病理科;3.檢驗科,南寧 53002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問題,若不及時、規(guī)范治療,可能會產(chǎn)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危及生命。隱匿性HBV 感染(OBI)是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陰性、肝組織存在具有復(fù)制能力的HBV DNA,伴或不伴有血清HBV DNA陽性[1]。根據(jù)HBV血清學(xué)標志物特點,OBI 可分為血清抗體陽性型(HBcAb陽性伴或不伴HBsAb 陽性)和血清抗體陰性型(HBcAb、HBsAb 均陰性)。自1978 年Hoofnagle等[2]首次報道了輸注HBsAg(-)/抗-HBc(+)血液引起受血者HBV持續(xù)感染,OBI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
樹鼩(tree shrew)是一種小型實驗動物,已廣泛應(yīng)用于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如HBV、流感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腸道病毒71 型、輪狀病毒等[3]。本課題組前期建立了實驗室人工繁育樹鼩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樹鼩幼崽接種HBV,逐步證實HBV 能在樹鼩體內(nèi)復(fù)制,建立一過性感染、急性感染、隱匿性感染、慢性感染等不同HBV 感染狀態(tài)模型[4-5]。腸道菌群是指在腸道定居并生長的微生物群落,其在維持宿主的新陳代謝、免疫功能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diào)與宿主多種疾病有關(guān),如2 型糖尿病[6]、潰瘍性結(jié)腸炎[7]、克羅恩病[8]、鼻咽癌[9]、高血壓[10]、慢性腎臟病[11]、哮喘[12]等。腸道菌群可以影響HBV 感染狀態(tài)。Chou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運用抗生素清潔腸道可以顯著延長小鼠HBsAg 清除時間、降低HBV DNA 清除率,從而使HBV 轉(zhuǎn)為持續(xù)感染狀態(tài)。Zhu 等[14]亦發(fā)現(xiàn),一過性和急性HBV感染小鼠腸道菌群隨HBV感染狀態(tài)變化而改變,這可能與腸道菌群參與宿主介導(dǎo)HBV 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有關(guān)。關(guān)于腸道菌群對持續(xù)OBI的影響報道尚不多見。本研究基于課題組前期建立的樹鼩持續(xù)OBI動物模型,通過比較樹鼩腸道菌群改變,擬從腸道菌群角度探討OBI機制。
1.1 持續(xù)OBI 樹鼩模型的建立 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和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作為感染源,分裝后置于-80 ℃冰箱中保存。此感染源HBV血清學(xué)標志物HBsAg(+)、HBeAg(+)、HBcAb(+),HBV-DNA為7.53×108IU/mL,HBV為C基因型。
新生樹鼩分別于出生的第1、第3天經(jīng)雙股內(nèi)側(cè)皮下接種300 μL HBV 病毒液,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分別于樹鼩出生后第8、第10、第12、第16、第20、第24、第48、第72 周,經(jīng)股靜脈采血1.5 mL,常規(guī)分離后保存于-80 ℃冰箱中。所有動物均飼養(yǎng)于(20±2)℃、濕度40%~60%清潔環(huán)境。所有操作均符合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動物倫理委員會標準,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桂2020-0004。
1.2 樹鼩血清HBV標志物、HBV DNA拷貝數(shù)動態(tài)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樹鼩血清HBsAg、HBsAb、HBcAb,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TaqMan 探針法檢測樹鼩血清HBV DNA。HBsAg、HBsAb、HBcAb 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HBV DNA 檢測試劑盒購自中山達安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PCR 儀(Light-Cycler480 型Ⅱ)購自瑞士Roche公司。
1.3 樹鼩糞便收集和16S rDNA V3+V4區(qū)高通量測序 所有樹鼩一般狀態(tài)良好,排除稀便、黑便、尿液或毛發(fā)污染等不合格糞便樣本,收集合格標本,取少許常溫保存行大便潛血實驗進一步質(zhì)控,剩余部分液氮速凍后迅速轉(zhuǎn)移至-80 ℃冰箱中保存。采用膠體金法對18例糞便行大便潛血實驗,結(jié)果均為陰性,無消化系統(tǒng)疾病,標本合格,可用于后續(xù)實驗。提取糞便總DNA,采用帶Barcode 接頭特異性引物對16S rDNA V3+V4區(qū)進行PCR擴增,產(chǎn)物純化、擴增子接頭、構(gòu)建DNA文庫,Illumina平臺PE250上機雙端測序。腸道菌群特異性引物序列:341F:5’-CCTACGGGNGGCWGCAG-3’;806R:5’-GGACTACHVGGGTATCTAAT-3’。
1.4 數(shù)據(jù)處理和生物信息學(xué)分析 采用FASTP(版本0.18.0)軟件過濾Illumina 低質(zhì)量測序數(shù)據(jù),F(xiàn)LASH(版本1.2.11)軟件讀取、拼接原始數(shù)據(jù),USEARCH(版本7.1)軟件UCHIME 算法去除嵌合體、UPARSE 算法以O(shè)TU 相似性>97%進行聚類(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OTU 注釋在SILVA SSU rRNA 數(shù)據(jù)庫(http://www.arb-silva.de)中進行。通過QIIME(版本v.1.30.1)軟件中Mothur 算法計算基于OTUs水平α多樣性、β多樣性等相關(guān)指標。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對于腸道菌群分析,采用主坐標分析(PCoA)、非度量多維標度分析(MNDS)計算樣本間距離,使用非參數(shù)Wilcoxon 秩和檢驗分析α 多樣性、β 多樣性,Anosim 檢驗比較分組信息。同時,采用非參數(shù)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Wilcoxon秩和檢驗、線性判別分析(LDA>2)標準進行LEfSe在線分析(http://huttenhower.sph.harvard.edu/galaxy)。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樹鼩血清HBsAg、HBsAb、HBcAb 和HBV DNA載量檢測結(jié)果 在8~72周的觀察期內(nèi),根據(jù)血清HBsAg、HBsAb、HBcAb 和HBV DNA 動態(tài)結(jié)果共有21 只樹鼩符合持續(xù)性O(shè)BI 標準[1]??紤]年齡、性別因素,篩選10 只樹鼩作為OBI 組(n=10),8只未經(jīng)干預(yù)樹鼩作為正常對照(NC組,n=8)。兩組樹鼩雌雄各半、年齡相近。
OBI組樹鼩血清HBsAg均為陰性,HBcAb多呈陽性(9/10),呈血清抗體陽性型;HBsAb(-)伴HBcAb(-)僅1 只,呈血清抗體陰性型。OBI 組樹鼩HBV DNA 載量呈間歇性低水平波動狀態(tài),大多低于200 IU/mL,少數(shù)HBV DNA>200 IU/mL。在觀察期內(nèi),有4 只樹鼩(分別為y59-4、271-1、y61-1 和y61-3 號樹鼩)血清HBV DNA 自發(fā)升高10 倍以上,伴HBsAg(-)/HBsAg(+)血清學(xué)轉(zhuǎn)換,其中y59-4 號樹鼩血清HBV DNA 較長時間保持在相對高水平(與基線水平相比,14~24 周),另外3 只樹鼩隨血清HBsAb 出現(xiàn),HBsAg 很快恢復(fù)陰性,血清HBV DNA 也降至基線水平,見圖1。觀察期內(nèi),NC 組樹鼩血清均未檢測出HBsAg、HBsAb、HBcAb和HBVDNA。
圖1 持續(xù)OBI樹鼩血清HBV DNA拷貝數(shù)動態(tài)變化
2.2 持續(xù)OBI對樹鼩腸道菌群OTUs影響 雙端測序后OBI 組共得到1 073 881 對原始序列,NC 組共得到871 666 對原始序列,經(jīng)質(zhì)量控制后,OBI 組和NC 組分別得到789 098、622 737 對有效測序序列,有效率為73.48%和71.44%。將有效序列進行OTU聚類,OBI 組和NC 組平均每個樣本分別得到1 320和1 299 OTU,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贠TU的生物多樣性稀釋曲線顯示可檢出的OUT數(shù)隨測序深度增加已達平臺期,表明此次測序深度足以覆蓋大多數(shù)物種。相對豐度曲線表明,OBI 組物種豐富度高于NC 組,OBI 組樣本間物種均勻度優(yōu)于NC組,見圖2。
圖2 持續(xù)OBI對樹鼩腸道菌群OTUs影響
2.3 持續(xù)OBI 對樹鼩腸道菌群α 多樣性影響 采用Chao1 指數(shù)、Ace 指數(shù)、Sobs 指數(shù)、Shannon 指數(shù)、Simpson 指數(shù)、PD 指數(shù)等指標反映腸道菌群α 多樣性。兩組樹鼩腸道菌群Chao1指數(shù)、Sobs指數(shù)、Ace指數(shù)、Shannon 指數(shù)和Simpson 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均P>0.05);在系統(tǒng)進化角度,兩組樹鼩腸道菌群PD 指數(shù)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明持續(xù)OBI對樹鼩腸道菌群α多樣性無顯著影響。
2.4 持續(xù)OBI 對樹鼩腸道菌群β 多樣性影響 采用PCoA、MNDS 等方法來分析不同樣本組內(nèi)和組間的菌群差異,探討持續(xù)OBI 對樹鼩腸道菌群β 多樣性影響。PCoA結(jié)果顯示,PCo1和PCo2兩種主坐標貢獻率分別為11.73%、10.54%,OBI組和NC組樹鼩糞便菌群在進化距離上區(qū)分明顯(圖3A);NMDS結(jié)果顯示stress 值為0.085,表明模型相似性高(圖3B)。在OUT 水平,分別采用Wilcoxon 檢驗和Anosim檢驗計算OBI組和NC組樹鼩腸道內(nèi)菌群在組內(nèi)和組間進化距離,分析組間距離與組內(nèi)距離差異性。結(jié)果顯示,OBI 組和NC 組樹鼩腸道菌群組內(nèi)距離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距離差異明顯(P<0.01),表明OBI 組和NC 組樹鼩腸道菌群的組間差異大于組內(nèi)差異,持續(xù)OBI可以降低樹鼩腸道菌群β多樣性,見圖3C、圖3D。
圖3 持續(xù)OBI對樹鼩腸道菌群β多樣性影響
2.5 持續(xù)OBI 對樹鼩腸道糞便樣本物種組成差異性影響 為了進一步探討持續(xù)OBI 對樹鼩腸道菌群物種組成的影響,本研究從門、綱、目、屬等分類學(xué)水平分別對樹鼩腸道內(nèi)前10 優(yōu)勢物種進行差異性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門水平,樹鼩腸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門(Firmicutes)、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Epsilonbacteraeota、藍藻門(Cyanobacteria)等組成,其相對豐度在OBI組和NC組樹鼩腸道菌群占比分別為99.72%、99.84%。其中,OBI 組樹鼩腸道內(nèi)厚壁菌門的相對豐度(%)顯著高于NC組(P<0.05),擬桿菌門在OBI 組和NC 組相對豐度(%)無顯著差異(P>0.05)。與NC 組相比,OBI 組樹鼩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值(F/B)無明顯差異(P>0.05)。在綱水平,持續(xù)OBI主要影響樹鼩腸道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其在OBI 組樹鼩腸道相對豐度顯著高于NC 組(P<0.01);在目水平,持續(xù)OBI 主要影響樹鼩腸道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les),OBI 組樹鼩腸道梭狀芽孢桿菌目相對豐度顯著高于NC組(P<0.01);在屬水平,OBI組樹鼩腸道大腸埃希―志賀菌(Escherichia-Shigella)、嗜冷桿菌(Psychrobacter)均顯著低于NC 組(均P<0.05),見圖4。
圖4 不同分類學(xué)水平樹鼩腸道內(nèi)前10優(yōu)勢物種組成差異性分析
2.6 LEfSe法分析持續(xù)OBI對樹鼩腸道菌群影響 OBI 組和NC 組差異性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門、擬桿菌門和變形菌門組成。OBI組樹鼩腸道厚壁菌門主要包括梭菌綱(Clostridia,LDA=3.75,P=0.001)、梭菌目(Clostridiales,LDA=3.72,P=0.0059)、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LDA=3.42,P=0.016)、毛螺菌屬(Lachnoclostridium,LDA=2.74,P=0.0076);NC組則主要由氣球菌科(Aerococcaceae,LDA=2.47,P=0.033)、氣球菌屬(Aerococcus,LDA=2.86,P=0.0019)、氣球菌種(Aerococcus_urinaeequi,LDA=2.25,P=0.015)、Lactobacillus_ruminis(LDA=3.01,P=0.0032)組成。在擬桿菌門方面,OBI 組樹鼩腸道菌群主要包括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_fragilis,LDA=3.07,P=0.037)、普氏菌屬7(Prevotella_7,LDA=3.27,P=0.00042)、Muribaculaceae(LDA=2.58,P=0.041);NC 組樹鼩腸道則由Myroides(LDA=2.82,P=0.00058)、Myroides_odoratimimus(LDA=3.02,P=0.00035)、Bacteroides_coprophilus_DSM_18228_JCM_13818(LDA=3.37,P=0.016)等組成。在變形菌門方面,OBI組樹鼩腸道菌群主要由Succinivibrionaceae(LDA=2.42,P=0.034)、Snodgrassella(LDA=2.13,P=0.024)、Snodgrassella_alvi(LDA=2.13,P=0.024)、克雷伯菌屬(Klebsiella,LDA=3.00,P=0.033)組成;NC 組樹鼩腸道菌群則由Vibrionales(LDA=2.50,P=0.0049)、Vibrionaceae(LDA=2.50,P=0.0050)、Moraxellaceae(LDA=2.59,P=0.0077)、嗜冷桿菌屬(Psychrobacter,LDA=2.51,P=0.012)、大腸埃希―志賀菌屬(Escherichia-Shigella,LDA=4.21,P=0.021)組成,見圖5。這些差異菌群均可能成為持續(xù)OBI潛在的生物標志物。
圖5 樹鼩腸道內(nèi)前50種主要物種LEfSE分析
OBI由于其特殊性,感染者不易被發(fā)現(xiàn),多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等終末期。目前普遍認為,OBI是隱源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整體臨床預(yù)后比HBV/HCV相關(guān)性肝癌更差[15]。在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疾病中,OBI是其獨立危險因素,可以顯著增加肝癌的發(fā)病率[16-17]。OBI還與肝移植、輸血安全、血液透析等密切相關(guān)[16]。Candotti等[18]追蹤了3 例血清HBsAg 陰性、HBV<20 IU/mL多次獻血OBI感染者,在31位受血者中,9位受血者確診感染HBV,這嚴重影響輸血安全。因此,探討OBI機制,清除HBV DNA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通過給新生樹鼩皮下注射106~107IU/mL HBV DNA 病毒液,使樹鼩血清HBsAg(-)/HBV DNA(+),成功構(gòu)建了樹鼩持續(xù)OBI 動物模型。在持續(xù)OBI樹鼩中,HBV血清標志物的表達模式呈多樣性,以HBcAb(+)最為多見;血清HBV DNA 呈間歇性低水平波動狀態(tài),大多低于200 IU/mL,這與樊璐[19]、周怡等[20]、Wu 等[21]等報道結(jié)果一致,符合OBI 的表現(xiàn)形式。此外,在OBI 樹鼩中,乙肝表面標志物表達形式和血清HBV DNA水平并非一成不變。在OBI 組樹鼩中,有4 只(分別為y59-4號、271-1 號、y61-1 號和y61-3 號)樹鼩血清HBV DNA 自發(fā)性升高10 倍以上,伴HBsAg(-)/HBsAg(+)血清學(xué)轉(zhuǎn)換,表現(xiàn)為HBV再激活,這為臨床OBI患者敲響警鐘,尤其是即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患者[2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特異性HBV 表面標志物均未檢出,但血清仍可持續(xù)檢出低滴度HBV DNA(277-4 號樹鼩),這為減少HBV 感染漏診、傳播和預(yù)防OBI再激活等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由于肝臟70%血液是由門靜脈供應(yīng),腸源性毒素、腸道菌群移位、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等會不斷進入肝臟,進而調(diào)節(jié)肝臟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影響HBV 感染狀態(tài),HBV感染亦可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Zhu等[14]觀察5~7周齡一過性HBV感染和持續(xù)HBV 感染小鼠腸道菌群動態(tài)變化,發(fā)現(xiàn)HBV感染可以延緩小鼠腸道菌群發(fā)育,影響其多樣性。Yun等[23]研究發(fā)現(xiàn),在HBsAg陽性的HBV攜帶者中,ALT 升高的患者腸道菌群多樣性顯著低于ALT正常的攜帶者,表明腸道菌群多樣性可能與肝功能損害程度有關(guān)。本研究中,持續(xù)OBI可以顯著降低樹鼩腸道菌群β 多樣性,這可能是由于樹鼩出生即接種HBV 致使腸道內(nèi)某些細菌無法生長和定植,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厚壁菌門大多為革蘭氏陽性菌,可以吸收、消耗大量能量,其被認為與肥胖、脂代謝、胰島素抵抗有關(guān)[24-25]。本研究中,OBI組樹鼩腸道內(nèi)厚壁菌門相對豐度顯著高于NC組(P<0.05),表明HBV介導(dǎo)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需要增加能量消耗,腸道菌群可能通過增加能量消耗促進HBV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26]。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是胃腸道中最常見的革蘭陽性菌之一。Atarashi 等[27]研究發(fā)現(xiàn),梭狀芽孢桿菌能促進小鼠表達TGF-β、IL-10,抑 制TNF-α、IL-17 表達,從而促 進CD4+、FOXP3+Treg 細胞增殖和分化,促進Treg 細胞的歸巢,其機制可能與梭狀芽胞桿菌XIVa、IV、XVIII 決定簇和產(chǎn)生丁酸鹽、異丁酸鹽等短鏈脂肪酸有關(guān)。短鏈脂肪酸(SCFAs)在維持健康方面具有多種功能,如增強上皮屏障功能,降低炎癥水平,促進外周血Treg細胞的生成等[28]。丁酸鹽是短鏈脂肪酸的一種,是腸道黏膜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可以激活抗炎因子TGF-β、IL-10,抑制組蛋白脫乙?;傅幕钚裕抡{(diào)NF-κβ 介導(dǎo)的炎癥反應(yīng)[29],在本研究中,持續(xù)OBI 樹鼩腸道中產(chǎn)生丁酸鹽的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a)相對豐度顯著高于NC 組,表明其可能通過上述途徑參與HBV介導(dǎo)的免疫應(yīng)答。此外,膽汁酸是微生物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膽汁酸的異常會導(dǎo)致微生態(tài)失調(diào)。在本研究中,OBI 組樹鼩腸道內(nèi)產(chǎn)生次級膽汁酸的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les)顯著高于NC 組(P<0.05),表明持續(xù)OBI 可以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膽汁酸的代謝。
本研究基于前期實驗室成功構(gòu)建的樹鼩持續(xù)OBI 動物模型,比較了持續(xù)OBI 樹鼩和正常樹鼩腸道內(nèi)微生物差異,這為進一步研究OBI潛在的免疫學(xué)機制、減少HBV傳播、預(yù)防HBV再激活等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