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珍 嚴子潤
四月北京,柳絮飛揚,桃花綻放,暖風徐徐,淥水盈盈。在這“最是一年春好處,人間芳菲四月天”的美好季節(jié)里,記者采訪了蘇院士。一落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蘇院士的自書條幅“回顧過去,選擇兵工事業(yè)無怨無悔:展望未來,愿為創(chuàng)新兵工奮斗終生”,一種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今天,記者與您一起走近這位將自己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兵器工業(yè)這片他所摯愛的熱土,帶領團隊矢志創(chuàng)新、奮力攻關,為共和國軍事裝備事業(yè)默默奉獻六十余載的兵工老人。
1935年12月8日,蘇哲子出生在陜西省成陽縣(現(xiàn)為成陽市)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是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度過的。小時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不飽飯。他的爺爺讀過一些古書,要求孩子從小必須讀書,而且必須上完大學。蘇哲子遵照家規(guī),從小便知刻苦學習。上中學時,學校規(guī)定每學期每個學生交10斤棉花作為學費,但期末考試成績班級前3名的學生可以減免,蘇哲子始終努力做到前三甲。為減輕家庭負擔,離校較遠的蘇哲子從不在食堂吃飯,每周從家里帶兩個半鍋盔(即兩個半大烙餅)和一小罐辣椒醬,鍋盔泡水就辣椒醬就是他每天的伙食。高中時,蘇哲子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當時陜西省唯一的一所重點高中。一次散步時走到學校禮堂施工現(xiàn)場,他看見一個施工人員拿著一張藍色圖紙,頓感好奇,當他上前詢問施工人員并得知藍圖是由工程師設計的、禮堂是由施工人員按照圖紙建造時,暗下決心要當一名能夠設計圖紙的建筑工程師,并將西北工學院土木建筑系作為當時的理想目標。但在高考前夕,校長詢問蘇哲子想不想去北京上國防大學、學坦克設計且專業(yè)保密時,他激動得難以言表。去祖國的首都上大學,這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假如我所設計制造的坦克能在戰(zhàn)場上消滅敵人,那該是多么光榮啊!于是他急忙回答校長“我愿意”。1954年,蘇哲子順利通過政審并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工業(yè)學院(現(xiàn)北京理工大學)坦克設計專業(yè),從此開始了與中國武器制造的不解情緣。
進入大學以后,蘇哲子更加刻苦學習,努力鉆研坦克設計技術,一心想把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實現(xiàn)他畫藍圖、造坦克的理想。1958年,蘇哲子申請前往“研制坦克第一線”的軍工廠進行實習。在廠里,他的勤奮、刻苦和才華贏得廠領導的信賴和賞識,廠領導讓他參與到重大科研項目“第一代輕型坦克”研制工作中,為他日后重回該廠參加該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9年,蘇哲子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北京工業(yè)學院畢業(yè),被正式分配到軍工674廠研究所。因國家急需,畢業(yè)后沒有回家,直奔工廠。入廠后他立即投入到我國首次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輕型坦克和一些部件的科研和生產中。憑借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不懼困難的良好表現(xiàn),蘇哲子很快就成為研究所里的技術骨干,擔任坦克核心部分——傳動和操縱部分的主要設計師,歷任傳動操縱設計組副組長、車體設計組組長、武器光學電氣設計組組長、總體設計組組長、審核組副組長(負責圖紙和技術條件的最后一道技術審查工作)。他和技術人員一道,經過幾年的艱苦攻關,攻破了變速箱齒輪斷齒、履帶板斷裂、負重輪開焊脫膠、平衡肘斷裂、扭力軸折斷等關鍵技術難題。1962年,該型坦克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產,被時任裝甲兵副司令員賀晉年譽為“我們的金娃娃”。從此,中國人在坦克設計與制造上由仿制進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1978年,62式坦克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國產62式輕型坦克
十年浩劫,我國武器裝備遠遠滯后于歐美發(fā)達國家。伴隨1978年科學春天的來臨,中央軍委提出實現(xiàn)火炮自行化的要求。蘇哲子被委任為我國第一代152毫米大口徑自行加榴炮總體設計組組長和武器設計組組長。他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帶領項目組完成了動力傳動部分前置的設計,合理布置了風扇及風扇傳動機構,大膽采用二級行星側傳動;在動力部分落實了管片式水散熱器及機油熱交換器;操縱部分采用了助力系統(tǒng);為了提高行動部分壽命及車輛行駛速度和平穩(wěn)性,合理地落實了扭力軸和筒式減震的懸掛系統(tǒng),確定了組合式雙負重輪及掛膠履帶結構:會同127廠較好地落實了152加榴炮的總體結構方案。經過5年多的不斷改進和試驗,152毫米自行加榴炮于1983年研制成功,并成為1984年國慶35周年受閱的新式武器裝備之一。該火炮1984年獲兵器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
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參加國慶閱兵
國產第一代履帶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
GSL111履帶式火箭掃雷車
1984年2月,蘇哲子被任命為674廠總工程師,負責全廠的技術工作,主抓新產品的開發(fā)研制。一方面,他緊盯世界軍用武器發(fā)展趨勢和高新技術,按照系統(tǒng)工程的思路,將光、機、電、液等多種專業(yè)技術融入新型武器設計;另一方面,他與廠領導一起認真謀劃,主動出擊,積極占領民品市場。在他的領導和設計下,陸續(xù)開發(fā)研制了我國第一代履帶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GSL111履帶式火箭掃雷車、GSL211履帶式火箭掃雷系統(tǒng)、改進型653坦克搶救牽引車、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底盤、履帶式軍用挖坑機六個軍用新產品,還有WY125型全液壓回轉式挖掘機、履帶式三支點打樁機和50噸履帶吊車及160馬力機動平地機(美國德萊賽公司許可證生產)這四個民用支柱新產品。其中第一代履帶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1999年舉行的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鏗鏘駛過天安門廣場;履帶式火箭掃雷系統(tǒng)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履帶式火箭掃雷車1988年獲兵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WY125型全液壓回轉式挖掘機,達到8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履帶式三支點打樁機,為國內首創(chuàng),1993年獲兵器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60馬力機動平地機,部分零件曾返銷美國。
1983年,中國軍隊制定未來二十年裝備發(fā)展規(guī)劃,將155毫米列為未來唯一的大口徑壓制火炮重點發(fā)展序列。1986年,兵器工業(yè)部看準了國際軍貿界競爭激烈的壓制武器市場,決定采取自籌資金“外貿先行,以外促內”的研制思路,研制外貿版第一代大口徑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在出口創(chuàng)匯的同時,促進國內相關技術的發(fā)展。時年51歲的蘇哲子擔起了新型PLZ45-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統(tǒng)總師的重任。為打入國際市場,蘇哲子帶領技術團隊對國外同類型產品進行了認真分析對比,提出了設計目標:火炮射程最遠,彈丸威力超過美國,供輸彈機可任意角度裝填:火控系統(tǒng)具有手動、半自動、自動操瞄三種工作能力;配備機械雙流傳動裝置、鋁合金負重輪、高強度扭桿、液壓助力操縱、風冷發(fā)動機、T型結構車體、自動定位定向、三防和滅火抑爆系統(tǒng)。在蘇哲子的帶領下,課題組全體成員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埋頭于試驗室和試制車間,終于在1988年11月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國際防務展覽會到來之前一個月,造出了首門樣炮。樣炮在展會上一經亮相,就吸引了眾多展商的目光。特別是在為我國有關軍事機關領導、外國駐華武官和外商300余人進行實彈射擊、越野行駛表演后,獲得了一致好評。應邀參加展會的某國副總參謀長,當場就對該加榴炮提出了需求意向,同時要求以指揮車、偵察車、彈藥輸送車進行配套,并邀請?zhí)K哲子和他的團隊去某國進行實地試驗、參加競標。
WZ653坦克搶救牽引車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PLZ45-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PLZ45-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在演習現(xiàn)場
蘇哲子根據潛在用戶提出的需求,在綜合分析當時國內技術現(xiàn)狀基礎上,制定了一套由155自行加榴炮、履帶式裝甲指揮車、背負式前沿觀察所(一套簡易的偵察設備)組成的簡單武器系統(tǒng)設計方案。為了確保如期履約和競標獲勝,蘇哲子及其技術團隊大膽創(chuàng)新:在國內首次將FNA55慣性定向導航系統(tǒng)和GPS定位系統(tǒng)引入地面壓制武器,以解決自行加榴炮的自動定向、定位導航問題:首次構建數字化的簡單網絡、武器系統(tǒng)的指揮流程和作戰(zhàn)方式、武器系統(tǒng)的集成等。為適應某國干旱炎熱的使用環(huán)境,蘇哲子親赴酒泉沙漠,對該系統(tǒng)進行必要的可靠性試驗,使該武器系統(tǒng)基本具備了出國演示試驗的條件。
1990年8月,就在蘇哲子他們滿懷期望即將趕赴國外進行產品展示試驗時,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導致原定的現(xiàn)場演示取消。
雖然戰(zhàn)爭使表演計劃擱淺,但卻給蘇哲子和他的技術團隊不斷改進產品性能爭取到更多的研發(fā)時間。他繼續(xù)帶領技術團隊深入研究武器系統(tǒng)的核心關鍵技術,解決出國前遺留的一些問題,為發(fā)展外貿155自行炮基本型武器系統(tǒng)做必要的技術儲備。
1995年8月,蘇哲子及其團隊再次迎來到某國現(xiàn)場表演的機會。經過5年的厲兵秣馬,蘇哲子擴充了武器配備,武器性能也有很大提高。在與美國M109自行火炮、英國AS90、南非G6等這些技術成熟,有些甚至經歷過戰(zhàn)爭考驗的對手同臺競技中,由自行炮、指揮車、偵察車、搶救車組成的中國外貿155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脫穎而出,贏得了某國軍方的好評。但該國在武器系統(tǒng)架構方面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為了拿下這份訂單,蘇哲子幾乎答應了外方提出的所有技術要求。他在詳細分析國外同類型產品和自己多年積累的技術儲備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由五個分系統(tǒng)組成的基本型武器系統(tǒng)配置方案,即:火力分系統(tǒng)(包括155自行加榴炮和彈藥輸送車)、彈藥分系統(tǒng)(包括7種彈藥)、指揮控制分系統(tǒng)(包括營、連指揮車和氣象雷達)、偵察校射分系統(tǒng)(包括裝甲偵察車和偵校雷達)、后勤保障分系統(tǒng)(包括機械維修車、電子維修車、搶救車和備件車)。他還允諾對方在1996年來中國觀看實彈射擊表演。這意味著蘇哲子和他的團隊要在極短時間里進一步完善155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
1995年8月,蘇院士(第二排右7)與中國代表團赴某國進行155毫米自行炮表演成功后的合影
PLZ45-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
蘇院士指導火炮試驗
PLZ45-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1個營78輛車)示意圖
1996年5月,在國內某靶場,蘇哲子帶領他的團隊專門為外方代表團進行了實彈射擊演示,整套系統(tǒng)由自行炮、指揮車、偵察車、彈藥輸送車、偵校雷達、氣象雷達、搶救車7種裝備組成,而且是完全按照西方炮兵的實戰(zhàn)要求進行演示。外方看后很驚訝:“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中國造出了這么多新東西?!痹谶@次表演中,蘇哲子親自擔任炮位指揮,組織了火炮最大射程密集度、射擊精度等一系列項目的射擊表演。整個表演過程中,對方代表團不斷給他出難題,蘇哲子都從容應對。在各項指標表現(xiàn)俱佳、令對方代表團比較滿意的基礎上,對方又一次提出了幫其解決平時訓練問題的要求,為此,蘇哲子為用戶設計了增加一個模擬訓練分系統(tǒng)的方案。在蘇哲子他們不懈努力下,該國終于接受了由八個分系統(tǒng)組成的外貿155自行炮改進型武器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于1997年12月正式簽訂了一個營11種裝備、78輛車的武器裝備訂貨合同。從此之后,中國的外貿155自行炮不再是一門單炮,而是一個完整的武器系統(tǒng)。
合同雖已簽訂,但是完成合同卻面臨著巨大困難:八個分系統(tǒng)中有7種在研裝備尚未完成外貿設計定型或技術鑒定,還停留在表演樣機階段;4種裝備尚未開始研制,只是剛有一個概念;武器系統(tǒng)的試驗標準和規(guī)范尚未建立,指標體系也不健全等。履約時間只有18個月,也就是說在18個月內,不但要完成多種裝備和操作模擬訓練器的研制和定型,還要完成合同規(guī)定裝備的生產。
中方代表團在PLZ45-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出口合同上簽字
PLZ45-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走出國門
作為總師的蘇哲子深知完成這個外貿大單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為完成履約任務,時年61歲、已經退休、本該安享晚年的他,告別家人,只身來到北京,和團隊成員一起,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外貿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攻堅戰(zhàn)中。“攻難關,破險阻,不畏難,不怕苦,一切為了155”成了155團隊當年最響亮的口號。在兵器工業(yè)集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生產單位共同努力下,經過500多個日日夜夜的摸索苦干,蘇哲子帶領團隊不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武器系統(tǒng)設計定型的試驗方法和規(guī)范,還在現(xiàn)場工作中不斷改進和修訂,最終完成了武器系統(tǒng)的科研定型,從技術上保障了武器系統(tǒng)批量生產和按時供貨。同時,他積極協(xié)調參研部門,嚴格按照北約標準組織完成了操作手冊和培訓教材的審稿和定稿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對外培訓工作的順利完成。蘇哲子他們終于遞交了一份令某國滿意的答卷。
2000年8月,用戶國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演習,該國副首相兼國防大臣、總參謀長、陸軍司令、炮兵司令,美國和英國軍事顧問親臨演習現(xiàn)場。演習結束后,他們都給予了很高評價。第二天用戶國所有報紙頭條予以報道,產生極大影Ⅱ向。在外方第231期《祖國衛(wèi)士》雜志上刊登的《向先進行列躍進的×××炮兵》的文章中,炮兵司令盛贊道:“中國炮是世界水平的先進的現(xiàn)代化火炮,使用靈活,行進輕便,導航、指揮和操作系統(tǒng)齊全,可在較短時間內為野戰(zhàn)部隊提供火力,同時可以不同射角、方位角進行準確射擊,而且乘員可以在任何地形和氣候條件下安全作業(yè)。”
2000年11月,兵器部召開武器系統(tǒng)設計定型會,PLZ45-155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被評價為:第一個集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自行化于一體的成套火炮武器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火炮研制的新階段,使我國地炮壓制武器的研制由單一裝備向成套設計、成套定型、成套裝備的方向發(fā)展,對我國地炮壓制武器的跨越式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標志著我國地面壓制武器系統(tǒng)的研制水平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2000年12月,外貿155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第一營對某國成功履約。2001年,某國再次向中國訂購了一個營的155武器系統(tǒng)。第二營的簽訂,奠定了我國在中東市場的軍貿地位,打破了發(fā)達國家對中東軍貿市場的長期壟斷。
2002年,外貿155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統(tǒng)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PLZ45-155毫米自走炮
2003年,某國根據本國的經濟和環(huán)境,提出外貿155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第一營的需求。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是一套數字化的輪式武器系統(tǒng),保持了外貿155自行炮武器系統(tǒng)的火力性能,適當降低了武器系統(tǒng)的機動性。蘇哲子繼續(xù)擔任該武器系統(tǒng)總師。該武器系統(tǒng)由自走加榴炮、偵察車、指揮車、氣象雷達、偵校雷達、機械維修車、電子維修車、備件車、模擬訓練系統(tǒng)、彈藥系統(tǒng)以及50千米底排火箭復合增程彈組成。在蘇哲子的親自帶領下,成功研制出輔助推進裝置和液壓自動操作系統(tǒng),使火炮操作人員由原來的8人減少到4人,大幅度降低了炮手的勞動強度,實現(xiàn)了火炮駐鋤的自動翻轉、主副座盤的自動升降、火炮大架的自動開并、自動調炮和火炮自行等功能。這是當時世界上系統(tǒng)構成完整、技術先進的數字化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
2005年,蘇哲子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5年至今,蘇哲子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在外貿155自行炮、自走炮兩個武器系統(tǒng)的基礎上,注重技術成果共享,根據國際市場的差異性,支持研制了155型岸防武器系統(tǒng)。外貿155火炮在45倍口徑的基礎上又向兩端延伸,研制了39倍口徑155毫米輕型牽引炮、52倍口徑155毫米車載炮和新一代52倍自行炮。
PLZ45-155毫米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部分子系統(tǒng)。營(連)指揮車
PLZ45-155毫米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部分子系統(tǒng)。偵察車
PLZ45-155毫米自走炮武器系統(tǒng)部分子系統(tǒng)。偵校雷達
中國AH1型155毫米自走型岸防加榴炮,紅圈中的方向盤和下面的發(fā)動機使其具有行走功能
SH11型輪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新一代外貿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火炮是作為外貿45倍口徑155毫米自行炮的換代產品,也是繼續(xù)擴大國際軍貿市場的支柱產品。蘇哲子繼續(xù)擔任該項目總師。該自行炮采用大功率發(fā)動機和自動變速箱、彈藥自動裝填和模塊化裝藥系統(tǒng)、數字化火控系統(tǒng)、GPS/INS導航系統(tǒng)、車內雙CAN總線信息平臺,通過各部分的有機配合,行成一個具有遠程壓制、精確打擊、高效毀傷、快速機動、晝夜作戰(zhàn)等能力的自行炮系統(tǒng)。
在岸防155武器系統(tǒng)研制中,在底凹、底排通用彈藥的基礎上又開發(fā)了155毫米直瞄反艦艇半穿甲彈、反頂裝甲的底排子母彈、50千米底排火箭復合增程彈,開發(fā)了適用于全裝藥發(fā)射的發(fā)煙彈、照明彈和煙幕彈,以及與155毫米各種彈藥相適應的時間引信、觸發(fā)引信和近炸引信等。為了彈藥出口,開發(fā)了適用于北約標準的39倍口徑155毫米M198和M109火炮的發(fā)射裝藥系統(tǒng)。目前,外貿155毫米火炮配備的彈藥多達12-13種,包括精度更高的末敏彈。同時利用外貿155系列化產品的模塊化成熟技術,開發(fā)了80千米273毫米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統(tǒng),使軍貿市場由一個國家逐步拓展到數個國家,為國家贏得了榮譽并創(chuàng)收了巨額外匯。
懷著對國防事業(yè)的滿腔熱情,蘇哲子不僅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十分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他常說:“實現(xiàn)國防強大,不僅要有高科技裝備,更要有高科技人才。”他通過給研發(fā)設計人員壓擔子的方式,提升科研人員的技術前瞻性、設計能力、設計水平,按照設計師、主管設計師、主任設計師、總設計師的成長路線,構建階梯式的人才隊伍建設模式。目前,他培養(yǎng)的許多人已經實現(xiàn)了角色的提升,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兵器工業(yè)集團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科技帶頭人和武器系統(tǒng)的總師、副總師。他還把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編寫成《新型地炮武器系統(tǒng)的工程實踐》,以期能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從中獲得思想和啟迪。
如今,已經86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奮戰(zhàn)在科研和生產一線。他認真研究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科技發(fā)展前沿,積極履行“國防科技中心智能兵器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職責,為兵器發(fā)展目標和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當好“智庫”,并與企事業(yè)單位組建院士工作站,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和人才培養(yǎng)。他力爭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我們期待蘇院士畫出更多的現(xiàn)代兵器裝備藍圖,取得更加輝煌燦爛的成就。
蘇院士(左1)向中央軍委領導匯報外貿產品
蘇院士(中)深入車間,指導企業(y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