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連慶
春夏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fā)季。中醫(yī)對過敏性鼻炎的辨證以肺脾為主。在此推薦一個針對肺脾不調(diào)所致鼻癢、鼻塞的代茶飲。
具體為:
生黃芪10克,麩炒白術6克,白芷3克,細辛1克,五味子6克。上五味藥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一次。生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能助實衛(wèi)固表、脾氣上升、補益肺氣、生津止渴、行滯通痹。麩炒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是脾虛不健的要藥。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心、腎經(jīng),可斂肺滋腎、生津斂汗、寧心安神。白芷味辛、性溫,主要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細辛味辛、性溫,芳香透達,歸心、肺、腎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作用。諸藥合用溫肺健脾、通竅止痛、益氣固表,可緩解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癢、鼻塞、流清涕、頭痛等癥狀。
◎文/陳曉慶
蠟梅花又名臘梅花,因其花瓣呈蠟質(zhì)且花開臘月而得名。入藥用的蠟梅花為干燥花蕾,一般于1~3月采摘,曬干或烘干。中醫(yī)認為,蠟梅花味甘、微苦,歸肺、胃經(jīng),具解暑清熱、理氣開郁的功效,可用于暑熱煩渴、頭暈、胸悶脘痞、梅核氣、咽喉腫痛、百日咳、小兒麻疹、燙傷等。冬日里開放的蠟梅花,解暑清熱效果佳,為夏日里的解暑良藥。其可內(nèi)服亦可外用,外用治療燙傷,可用茶油浸泡后涂在傷口處;其花、莖、葉均可入藥,花還可用于提取芳香油,也是做食療藥膳的好材料。在此推薦兩個蠟梅花的藥膳方:
蠟梅綠豆粥。
取蠟梅花5克、綠豆25克、粳米25克、冰糖適量;蠟梅花研成末,綠豆洗凈,稍浸泡后加入洗凈的粳米,加水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蠟梅花末、冰糖,早晚各食用1次。此方解暑生津,適用于熱病煩渴。蠟梅花茶。
取蠟梅花3~5克,蜂蜜適量,蠟梅花用開水沖泡后,稍晾涼后加入蜂蜜,每天1劑,頻頻飲服。此方可解暑生津、理氣開郁,適用于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患者。◎文/譚維勇
(山東省中醫(yī)院綜合內(nèi)科副主任)
手汗癥是一種由外分泌腺引起多汗的疾病,原因尚不明確。雖對身體并無大礙,但由于手掌、足底及腋下多汗,有時頭頸、軀干、腹股溝或會陰也易多汗,而影響正常生活。
清代學者趙學敏在《串雅外編》中寫有一個治療“手汗”的外用方劑,結(jié)合臨床經(jīng)驗,可采用:生黃芪、葛根、米仁根各30克,荊芥、浮萍、穞豆衣各18克,烏梅15克,加入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小時,水煎20~30分鐘后取湯汁。先熱熏,水溫降至40攝氏度左右后泡洗雙手或腳,每天1劑,每天可用1~2次,可連用7~10天。
生黃芪性溫,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葛根性涼,具有解肌、清熱、透疹的作用;荊芥性溫,祛風、解表、透疹;浮萍性寒,善于疏風、透疹、利水;穞豆衣性平,具有養(yǎng)血滋陰、清熱止汗的作用;米仁根性寒,清熱、利濕、止汗;烏梅性平,收斂、止汗、除蒸。諸藥合用,除濕止汗,對于各種汗證都有不錯的療效,并且采取外用熏洗的方法,對身體無副作用。需注意水溫不宜過高,皮膚有破損潰爛者禁用。
脾胃虛弱是人群中的常見問題。中醫(yī)認為,紫蘇味辛性溫,歸脾、肺經(jīng),可用于風寒表證、咳嗽痰多、脘腹脹滿、惡心嘔吐、腹痛吐瀉、魚蟹中毒等。在此推薦一個方子,對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有較好的療效。
取鮮紫蘇葉10克、生姜3塊、紅棗15克。先將紅棗洗凈,去掉棗核;姜切成片,鮮紫蘇葉切成絲,和紅棗一起放入鍋里用大火煮,等到鍋開以后,再改用小火燉30分鐘;再將紫蘇葉、姜片撈出來,單獨把棗繼續(xù)用小火煮15分鐘即可,每日1次。
◎文/郭旭光
濕疹是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中醫(yī)認為,濕疹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jié),嗜酒或過食辛辣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使?jié)駸醿?nèi)生,兼外受風邪,郁結(jié)、滯留在肌膚上導致的。治療以清熱祛濕、祛風止癢、涼血解毒為主。這里推薦一個治療濕疹的方子,患者不妨一試。
具體方法為:取紫花地丁、金蓮花各10克,山豆根5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或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方中,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jīng),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金蓮花味苦,性微寒,歸肺、胃經(jīng),能清熱解毒、消腫明目。山豆根味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三味合用,有清熱消腫、涼血解毒的功效,適合熱盛型濕疹患者服用,癥狀表現(xiàn)為皮損潮紅、水皰、糜爛、流液、邊界彌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干燥、小便黃赤。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虛寒、泄瀉及虛火喉痛者不宜服用此方。服藥治療期間,患者應忌食酒、辣椒、海鮮、羊肉、蒜、韭菜、香菜、香椿等食物。
◎文/藍森麟
蒲公英味微苦,性寒,歸肝、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濕通淋的作用?,F(xiàn)推薦幾款實用食療方:
急性黃疸型肝炎:
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克,大棗10枚,煎湯。每日一劑。熱咳、痰黃稠:
蒲公英100克、豬肉150克,煮熟后食用。每日1次。脫發(fā):
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棄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服100克。膽結(jié)石:
取鮮蒲公英40克,洗凈切碎,加水煎汁去渣;與粳米50~100克煮粥,加冰糖適量,每日早晚各1次。熱淋、小便短赤:
蒲公英、玉米須各60克,加水濃縮煎服,每日一劑或代茶飲。◎文/孟勝喜 陳慧澤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副主任醫(yī)師)
很多人有時會出現(xiàn)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等癥狀。取未洗的干柿餅15克,羅漢果1枚,胖大海1枚。將柿餅放入小茶杯內(nèi)蓋緊,隔水蒸15分鐘后切成片。羅漢果洗凈搗爛,與胖大海、柿餅同放入陶瓷茶杯,沸水沖入,蓋5分鐘即成清咽茶。
干柿餅善清熱潤肺、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柿餅上的柿霜有涼血、清熱、利咽、潤肺、止咳的作用,可用于喉干、口舌生瘡等病癥。羅漢果可潤肺止咳、生津化痰,用于肺熱、咳嗽、百日咳、喘咳以及燥熱、津傷、便秘等,還可治療消渴癥的口渴。胖大海清熱降火、清喉利咽,對治療咳嗽、咳痰有較好的作用。此茶滋潤爽口,可清咽止痛、止咳消腫。
但需注意,脾胃虛寒、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咽喉腫痛、低血壓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