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韓昕
馬建軍
曹林娣
甲天下的蘇州園林,無疑為中華文化經典,拙政園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是民族得以延續(xù)的精神血脈,也是當代新園林創(chuàng)作的范本。作為國家文物局監(jiān)管保護的重要項目之一,中鐵建(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在明拙政園北部占地3.8萬m2的舊址上,建起當代宅園“抱拙別墅”,嵌入“抱拙”八景,力求將拙政園文化精髓在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項目地塊中得到充分地繼承和發(fā)揚。本文以其中“抱拙”八景的文化設計為例,具體闡述如何將拙政園為代表的中華傳統(tǒng)園林文化融入當代宅園主題造景創(chuàng)作之中,對中國園林文化的承傳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選擇“風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勝而卜居焉”,《園冶》將《相地》列于首。明嘉靖年間的拙政園廣袤13萬m2,今僅存5.2萬m2。新宅園與今拙政園僅一巷之隔,真是得天獨厚的天賜寶地!因此,延續(xù)拙政園的歷史文脈,打造中國當代“名園”,成為該項目的不二選擇。
意在筆先,“意”就是思想,園林光有景沒有“意”,那只是形式美的構圖,不是真正的藝術品。作為文化載體的園林的全部價值,在于其思想性,而這些“思想”也即所立之“意”,大多取自中華文化元典,拙政園是典型例證。
拙政園第一代主人明王獻臣,世代吳人,“寓籍于燕,弱冠登進士,官侍御史,出按遼陽。以不阿法抗中貴,謫上杭丞,再丞崖之都許驛,徙知永嘉,判高州,竟致官歸吳焉。公疏朗俊潔,博學能文辭……”[1]王獻臣有古代直臣之風,有感于西晉潘岳仕途不達時寫的《閑居賦·序》中將“拙政”與“巧宦”相對,把“灌園鬻蔬,孝乎唯孝,友于兄弟”[2]作為“拙者之為政”的內容,遂名園為“拙政”。
王獻臣所稱之“拙”,雖亦有“聊以宣其不達之志”意,但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華士人的人格精神?!白尽痹醋匀寮覄?chuàng)始人孔子,《論語》中孔子多次將“拙”與“巧”相對而論,旗幟鮮明地反對善于花言巧語不做實事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边@句話分別在《論語·學而篇》和《論語·陽貨篇》出現(xiàn)2次。指出用花言巧語去討好迎合他人的人,屬于宵小之徒,正人君子是不會也不能這么做的,君子為人當言行合一?!墩撜Z·里仁》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本颖M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慎、做事敏捷,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態(tài)度和質樸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精華。生活在晉與劉宋之交的陶淵明,社會上大偽斯興,他看夠了篡,看慣了亂,以“歸田園”為“守拙”之舉,此“拙”乃葆本真也;中唐白居易《詠拙》,強調“所稟有巧拙,不可改者性……從茲知性拙,不解轉如輪”[3];北宋周敦頤《拙賦》則公開以“拙”為榮,以“巧”為恥:“或謂予曰:人謂子拙。予曰:巧,竊所恥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賦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兇,拙者吉。[4]”并希望普天之下皆躬行“拙”道,則“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清弊絕”!
新宅園確立了“抱拙”之名,此詞雖出于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禪宗的一部重要語錄匯編《古尊宿語錄》:“云峯悅禪師語錄《頌古》:‘抱拙少林已九年,趙州忽長庭前柏,可憐無限守株人,寥寥坐對千峯色?!痆5]”但在儒道釋會通的中國,禪師所稱的“抱拙”,意為持守愚拙、不投機取巧,正是儒家提倡和躬行的文化精神,與拙政園之“拙”一脈相承。
項目位于拙政園之北,猶環(huán)抱著拙政園,“抱拙”也形象地體現(xiàn)了地理位置(圖1)。
圖1 項目區(qū)位分析圖(作者繪)
該項目設56套獨立別墅,并預留8處公共空間,構筑“抱拙”八景。在“抱拙”主題確立之后,如何延續(xù)“拙政”文脈進一步提煉出八景文化主題?設計團隊認真研究了拙政園500年的歷史變遷,研讀了明清文人寫下的大量詩歌、園記、圖繪,特別是建園時文徵明為園主王獻臣所作的《王氏拙政園記》和《三十一景圖詠》[6],是迄今為止研究明拙政園的第一手可靠資料,歷代視若拱璧。設計團隊努力從中找出園林設計的文化軌跡。
當年的王獻臣“直聲益振海內”,贏得吳下名士的景仰:徐禎卿、文徵明、唐伯虎、張靈、王寵等吳中名士多與之唱酬。王獻臣歸吳后,文徵明曾與他同游虎丘,并自比唐之皮日休相伴陸龜夢。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為拙政園圖詠三十一景并作記,他在園記中曰:“徵明漫仕而歸……既取其園中景物悉為賦之,而復為之記。”末識:“嘉靖十二年,歲在癸巳三月既望?!睍r王獻臣“解官家處,所謂筑室中樹,灌園鬻蔬,逍遙自得,享閑居之樂者,二十年于此矣”[7]!文徵明所畫拙政園三十一景,被時人稱為“當日之經營位置,歷歷眉睫”[8]。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生動地記載了當時情景:“《拙政園記》及古近體詩三十一首,為王敬止侍御作,侍御費三十,雞鳴候門而始得之,然是待詔最合作語,亦最得意筆??计淠旯锼龋橇臅r筆也。[9]”
“道光十六年(1836年),戴熙復將文圖各景,收歸一幅,其大體與今日猶未多乖。斯園雖屢易主,意者舊制尚不盡失也”[10]。文徵明《拙政園圖詠》[11](圖2)三十一景中,不少景點標出了八卦方位,從中領悟到明代拙政園空間組景,大體遵循了文王八卦,只是“五行”中土以水池取代??贾翊嫣K州網師園、留園等經典園林的山水園部分空間秩序,依然完全遵循五行相生、五行與四季、建筑山水植物等相干的組圖原則?!拔耐醢素苑轿坏睦砟?,在《易傳·說卦》中早已存在”[12]?!兑讉鳌烦墒煊趹?zhàn)國中后期,可見“八卦”空間構圖被普遍認同。因此,也成為“抱拙”八景空間布局的重要文化依據(jù)。
圖2 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布局八卦方位示意(作者改繪自文徵明《拙政園圖詠》)
拙政園在王獻臣之后,屢更園主園名,曾有“復園”“蔣園”“吳園”“書園”“補園”等稱。因此,在參照“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詠”遵循的八卦時空布局秩序的同時,串聯(lián)拙政園在近500年變遷中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上的其他景點,重加組合,并以五行相生為序,確定了“抱拙”八景的空間方位(圖3)及文化主題。
圖3 “抱拙”八景的空間總體布局(作者繪)
有關拙政園的詩文佳話映照古今,“抱拙”的文學品題多采用歷代文人特別是文徵明的詩文意境,以借助原有詩句的文化意象,增加歷史文化的厚度和深度,延續(xù)拙政園的歷史文脈。并從《詩經》《論語》《孟子》《楚辭》、唐詩、宋詞等中華文化元典中汲取精髓。每園用三字額標示與季節(jié)的關系,又用主謂賓結構的四字額描寫風景特色(表1)。
表1 “抱拙園”文學品題
2.2.1 “擁書舫·虛舟載月”
艮位為坎宅文昌位,所謂“虛聯(lián)奎壁,啟八代之文章”,故恢復園史上曾有的“書園”中“擁書閣”意境,命船舫式建筑為擁書舫,船頭懸“虛舟載月”匾額?!疤撝邸痹瓰椤皬蛨@”一景,典出《莊子》,比喻人如一葉空舟,隨波而動,虛懷若谷,放空自我,忘卻自我,舟隨波動,也即心向大道,天人合一?!疤撝圯d月”亦是清人描寫復園“虛舟”在月光中的意境:“虛窗面面敞玲瓏,浮家池北蓮東。牽船住岸白花中,可遜張融。不系舟宜載月,莫愁艇漫搖風。坐來人恰兩三同,憶采芙蓉。[13]”配以“啟閉競穿蔣栩徑,入室還住張融舟”對聯(lián),用蔣栩徑、張融舟典故,凸顯文人清雅廉潔的高尚品格(圖4、5)。
圖4 “擁書舫”平面圖(作者繪)
圖5 “擁書舫”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園北高處假山石有一六角亭,名“吟詩亭”,對聯(lián)“滿襟和氣春如海,萬丈文瀾月在天”,寓意家里充滿了祥和之氣、好文之風。園東曲廊則用唐代詩人李賀“覓詩”的故事,名為“覓詩廊”,對聯(lián)“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頌揚勸學文化。
擁書舫周邊用蕓香草為點景植物,蕓草是防止藏書遭蟲蛀的一種香草,人們把蕓香草夾在了書頁里,書頁就有了蕓香草味,蕓草搖曳生香,讀書的人身上也會有蕓香草的香味,書香門第的“書香”指的就是蕓草香。
園內各亭廊建筑的匾額都用冊頁及書卷形,花窗則用文人風雅象征的琴棋書畫和折扇、書條等紋樣,強化讀書氛圍。另外覓詩廊內墻面設“鯉魚跳龍門”墻雕,以激勵學習。
2.2.2 “春風檻·曲水流觴”
“春風檻”為原復園十景之一,選擇玉蘭為萬木興盛的春天象征,堂用玉蘭別名“筆花”,取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的典故:“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14]”從文徵明《詠玉蘭》詩中集“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微”為聯(lián)。于堂前置玉蘭地雕,東側種紫玉蘭,西側金桂,象征金玉滿堂,呼應“玉蘭”主題(圖6、7)。
圖6 “春風襤”平面圖(作者繪)
圖7 “筆花堂”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該區(qū)有曲尺形水池,構成九曲流觴水,營構文人春游雅玩的“曲水流觴”景境。為強化意境,廊東的小亭名為“小蘭亭”,亭上對聯(lián)集王羲之《蘭亭集序》:“懷若竹虛臨曲水,氣如蘭靜在春風。”虛竹臨曲水,蘭靜在春風,比喻君子氣度寬闊清凈,氣質嫻靜親切,迎風輕曳,清雅宜人。小蘭亭內墻作“曲水流觴”墻雕,強化了文人雅玩的意境氛圍。坐北朝南的小亭名“探春”,從清查元偁《復園十詠·春風檻》“探春曾到閬風游,星橋月檻勾留”中拈出。亭上對聯(lián)“謝家池塘生春草,陶宅園柳變鳴禽”,聯(lián)系到謝靈運、陶淵明2位文化名人,以增添文化含量和文人品位。
2.2.3 “水竹居·湘筠聽雨”
“水竹居”,是歷史上拙政園、復園中曾有景點。明代巽位有玉泉、湘筠塢、竹澗、筠谷、槐幄、槐雨亭等。而“湘筠聽雨”,源自文徵明三十一景圖詠《湘筠塢》“風來酒亦醒,坐聽瀟湘雨”,以承明時拙政園“瀟湘一角”之意境。主體建筑將王獻臣的“槐雨亭”改為“槐堂”,高槐流芳,蔭佑世代,彰顯槐堂的深層文化含義。槐堂西側以龍爪槐為主景植物,展現(xiàn)了三十一景中槐幄一景:“古槐如帷,蟠屈如翠蛟,陰覆數(shù)弓。”園中連廊稱“湘筠”,源于文徵明三十一景圖詠《湘筠塢》:“湘筠塢在桃花沜之南,槐雨亭北,修竹連亙,境特幽迥。種竹連平崗,崗回竹成塢。盛夏已驚秋,林深不知午。中有遺世人,琴樽自容與。風來酒亦醒,坐聽瀟湘雨?!毕骟蘩戎車o以紫竹、鳳尾竹和石筍造景,復原拙政園三十一景“竹澗”一景。廊東一亭名“玉泉”,以文徵明《玉泉亭》中“修綆和云汲,瓶沙帶月烹”句為聯(lián),其意為帶著長繩和著云氣汲取泉中水,沙罐中盛滿泉水,在月色下烹煮。
水竹居作為樣板區(qū)的中心庭園,基本還原了明嘉靖拙政園面貌(圖8~10)。周邊宅園還設計了蘭畹(圖11)、芳馨庭、蘅芷院和春先堂,文學品題都以楚辭香草和春意為內涵,如吐馥、筠心、芝田、芳蘩、潔潦等,人文植物多竹及香草,取其高潔意境,突出春意闌珊。
圖8 “水竹居·湘筠聽雨” 平面圖(作者繪)
圖9 “水竹居”建成實景照(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圖10 “水竹居”入園處實景照 (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圖11 “蘭畹”建成實景(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2.2.4 “繁香塢·淑氣薰香”
直接取拙政園三十一景之一“繁香塢”為名,而“淑氣薰香”取自文徵明《繁香塢》詩意境:“春光爛漫千機錦,淑氣熏蒸百和香”(圖12)。主體建筑“香遠益清軒”出自周敦頤《愛蓮說》,意為香氣遠播更加清香,其中荷花即是圣潔的象征。集文徵明《繁香塢》“自愛芳菲滿懷袖,不教風露濕衣裳”詩句為聯(lián),呼應“繁香塢·淑氣薰香”的主題(圖13)。
圖12 “繁香塢”平面圖(作者繪)
圖13 “香遠益清軒”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園西側一入口門亭名“倚秀”,以拙政園東部“歸田園居”中亭而得名。對聯(lián)集自查元偁《復園十詠·遠香堂》“遙挹嵐光開畫,靜參花氣通禪”詩句,遠看山巒云氣如天開圖畫,靜下來參悟荷花的禪意,營造寧靜安和的氛圍,呼應略帶禪意、旱園水做的景點意境。坐東朝西的軒名“西爽”。用《世說新語》王子猷的典故,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與對聯(lián)“子猷拄西爽笏板,虞舜作南熏琴歌”相得益彰。
園中花窗以夏天的梔子花、荷花、石榴、蔓草、葫蘆等為紋樣,對聯(lián)取蕉葉聯(lián)式樣,含蕉葉題詩的雅意,配以石榴、紫薇、繡球、梔子花等植物,營造濃濃的夏天氣息。
2.2.5 “芙蓉隈·林塘浥紅”
作為整個小區(qū)西側的主入口,用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芙蓉隈”構景。門外設照壁,門內直面住宅園墻,園墻前設計了略呈半圓狀的自然式風水池,又以住宅園墻的白壁為紙,芙蓉花木、疊石為繪,疊石摩崖“林塘浥紅”,白壁右側摹刻文徵明“芙蓉隈圖詠”:“芙蓉隈在坤隅,臨水。林塘秋晚思寥寥,雨浥紅渠淡玉標。出水最憐新句好,涉江無奈美人遙”(圖14、15)。
圖14 “芙蓉隈”平面圖(作者繪)
圖15 “林塘浥紅”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芙蓉隈”進門雙側建南北兩廊,南廊東端頭一小亭名“芙蓉”,并輔之以“芙蓉”地雕。草書聯(lián)“曉吐芳心零宿露,晚搖嬌影媚清風”,木芙蓉搖曳多姿,清香淡雅,非常令人垂愛,以此烘托出明拙政園“芙蓉隈”的意境。北側廊東亦有一小亭,取名“待霜”,復原了當年位于坤位的“待霜亭”。
2.2.6 “棲鳳庭·碧梧棲鳳”
梧桐為秋天物候,梧桐又是韶雅圣潔之樹,原拙政園有梧竹亭,而今有梧竹幽居亭。鳳,古代比喻有圣德的人?!对娊洝ご笱拧ぞ戆ⅰ罚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鳳凰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梧桐召鳳凰,“棲鳳庭·碧梧棲鳳”,點明主題,比喻有圣德之人在此居住(圖16、17)。
圖16 “棲鳳庭”平面圖(作者繪)
圖17 “棲鳳庭”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園北側水榭名“鳳安梧”,表示鳳凰棲息在碧綠的梧桐樹上。對聯(lián)“九苞天性應靈瑞,五色羽紋成文章”,以鳳凰有9種天性應驗吉祥,五彩羽翼繽紛成章,寓意此處為風水寶地。
水名“秋水”,臨水步廊北端設有小亭名“鸞翔”,鸞為傳說中的鳳類神鳥、瑞鳥,“有圣君則來,無德則去”,暗示此處為高潔圣德之人的住所。對聯(lián)“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表示鸞鳥和鳳凰在仙人腳下飛動,珊瑚碧樹枝葉交錯,呼應主題“碧梧棲鳳”?!胞[翔亭”的內墻面置墻雕,以傳統(tǒng)文人的風雅符號“陶淵明愛菊”為主題。
園中部臨水亭名“鳳影”,即梧桐樹的影子,以鳳凰非梧桐不棲,故稱“鳳影”。集王安石《孤桐》詩“凌霄沖天不屈己,得地汲水本虛心”為聯(lián),頌梧桐樹正直偉岸、中間虛心的品格與節(jié)操,暗喻園主人的高尚德行。
2.2.7 “梅影園·水華涵碧”
該園位于小區(qū)西北乾位,拙政園北部曾有瑤圃、梅園,壁上題詞“半窗梅影”,故以紅梅作陽退陰生的象征,取名“梅影園”,以蠟梅、紅梅為主景植物,以合主題。
同時,乾位為“天門”所在,明有“水華池”,也是滄浪池的水口。故于該園入口處設小水池,立石摩崖“水華涵碧”,取意文徵明《水華池》“方池涵碧落,菡萏在中洲”詩境(圖18、19)。
圖18 “梅影園”平面圖(作者繪)
圖19 “梅影園”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園南側的院墻上刻明唐寅《梅花圖》及詩,唐圖繪折枝墨梅,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隨枝點染,畫幅留大面積的空白,用瀟灑飄逸的行書自題七言詩:“黃金布地梵王家,白壓成林臘后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枚清影寫橫斜”[15],抒發(fā)一股清高逸氣。
2.2.8 “米友亭·米芾拜石”
該園位于小區(qū)中部“己戊土”?!段锢碚摗罚骸巴辆珵槭?。石,氣之烗也。[16]”宋書畫家米芾“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嗜石如癲,原明王心一歸田園居中峰石之名“米友”,故此園名亭“米友”,其意為米芾所拜之石的朋友。集陸游詩“花如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為聯(lián),傳達了拜石的原因。摩崖和地雕都以“米芾拜石”為內容(圖20、21)。水池摩崖“漣水”,也用米芾守漣二年的故事。據(jù)《宋稗類抄》記述,米芾為了得靈璧石,便請求到漣水做官。到漣水后,收藏奇石、賦詩賞玩,忘乎所以。上司楊次公為察史(當時的官職),便來規(guī)勸,結果和米芾感染,一起玩起了石頭。
圖20 “米友亭·米芾拜石”平面圖(作者繪)
圖21 “米友亭”效果圖(中鐵建設計部門提供)
“抱拙”八園與人們朝夕相伴,在營構中不僅營造生態(tài)美以“養(yǎng)身”,追求一園之內,樓無同式,山不同構、池不重樣,布局曠如、奧如,柳暗花明,處處給人以審美驚奇,有效避免審美疲勞;同時通過文化的“視覺傳承”以“養(yǎng)心”,達到白居易所說的“外適內和”。因此,舉目所見的是美的畫面和異彩紛呈的建筑裝飾小品,彰顯中華文化對尊禮崇德、修身養(yǎng)性的不懈追求,培養(yǎng)情操,滌胸洗襟,精神境界得以升華。朱光潛先生說過:“心理印著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17]”中國臺灣學者賀陳詞在黃長美《中國庭院與文人思想》的序中指出,“中國文化是唯一把庭園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文化,唯一把庭園作為培育人文情操、表現(xiàn)美學價值、含蘊宇宙觀人生觀的文化,也就是中國文化延續(xù)四千多年于不墜的基本精神,完全在庭園上表露無遺”[18]。
如“待霜亭”,用文徵明《拙政園圖詠·待霜亭》詩意,文徵明稱頌了屈原《橘頌》“獨立不遷”“深固難徙”“蘇世獨立”的精神,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又根據(jù)居民小區(qū)的特點,在對聯(lián)和地雕主題上增加了蘇州本地鄉(xiāng)賢陸績兒時懷橘孝敬娘親的故事。
小區(qū)主入口照壁圖案選擇了喜鵲、梅花和梅花鹿。除了具有喜鵲登梅、喜上眉梢、鹿壽千歲、梅開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吉祥含義外,選擇“鹿”還有一個意義是“鹿愛其類”。鹿為群居動物,用來比喻賓朋,《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意思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漢陸賈《新語》:“鹿鳴以仁求其群。[19]”《易林》:“鹿得美草,鳴呼其友。[20]”鹿具有互不疑忌、和睦友愛的仁德,營造小區(qū)鄰里間友善相處的氛圍。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其文化價值在于厚德載物的人格精神、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范本和詩意棲居的生活最高典范。為當代環(huán)境設計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抱拙別墅”以“承傳”拙政園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為宗旨,為中華經典園林精神在當代宅園營造中的復興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典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