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艷
農(nóng)村流行一句諺語:“有墑不等時,時到不等墑?!庇纱伺卸ㄞr(nóng)忙時機的舉足輕重。
小時候感覺外公就是種地的一把好手,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查看天氣預報,但他總能根據(jù)天空中的云朵、空氣中的氣流預測翌日的陰晴雨雪。別人開始著急忙慌地下田犁地,用羊角鋤挖地時,外公總是不慌不忙地坐在核桃樹下悠閑地抽旱煙,當家里人催促他快些春耕搶種時,他總要說一句口頭禪:“慌啥呢,好飯還怕晚了不成?”于是家人們只好由著他任性。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碧靹偮槁榱?,外公就叫上舅舅們出工出勤了。別人選擇在天干物燥挖地,挖出來的土板結成塊,那大大的土坷垃被掘起,似乎翻身是為了嘲弄莊稼人的愚笨,這些土蛋蛋猶如恐龍化石一般突兀結實,農(nóng)人只好掄起鋤頭將那些大土坨一個個敲碎。外公像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知道土壤經(jīng)過雨水的洗禮后就變得綿軟,一鋤頭揮臂挖下去,那些酥軟的土壤四下散去,根本不用掄起鋤頭柄使勁敲打。鄰居地里那個用鋤頭敲土坷垃的年青人,見到外公由衷地羨慕道:“您會夜觀天象真好,不但比我們少了一道工序,而且鋤出來的土細碎、松軟、平整,便于播種。”說著說著年青人把滿是繭子與血泡的雙手攤開,外公看了滿眼心疼,連忙解釋:“下雨了地里有墑,所以挖起地來省時省力,你們年青人心急火燎的,一到春季就閑不住。種莊稼既要看時令,還要看墑情。如果老天再不下雨,我也等不及要出馬翻地嘍!”
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自始至終都十分注重墑情,一株株莊稼在生長過程中也必定要薅去周圍的雜草,每當雨后露珠散盡,太陽公公露出笑臉,蟬聲鼎沸時正是除雜草的好時機。
其實,不只耕地,莊稼出苗、拔節(jié)、抽穗,鄉(xiāng)親們無不看重墑情。莊稼就是農(nóng)人的命根子,沒有哪戶不牽腸掛肚縈系在心田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好些地方農(nóng)民在政府的協(xié)助之下建立大田智能物聯(lián)系統(tǒng),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可以對大棚內(nèi)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等參數(shù)實時監(jiān)控,并實現(xiàn)遠程控制,此外,還有短信提醒功能,系統(tǒng)每天分時段自動給大棚管理者發(fā)送提醒信息,這比以前憑經(jīng)驗觀察天氣要精確許多,墑情不但在計算機里成了可控的數(shù)據(jù),而且還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網(wǎng)絡營銷。
學習又何嘗不是耕田種地?莘莘學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又有多少學子會在晨曦月色中與一盞孤燈為伴,與一道道題為伍?破釜沉舟、引錐刺股早已不是提分的砝碼,而觸類旁通、聞一知十的方法才是取勝的“法寶”,選擇在雨后有墑的日子里侍弄田地定會事半功倍,找對解題思路,用對學習方法才是關鍵所在。等待成績與等待墑情一樣充滿著期待與虔誠,付出才有希望,碩果浸透汗水,畢竟“五谷豐登”與“五子登科”從來只跟隨用心的智者。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