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越臨近高考,一些家長越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陪伴、支持和鼓勵考生,甚至出現(xiàn)比考生還焦慮的情況。如何在高考前成為考生背后的“定海神針”?長沙市一中專職心理老師、中學心理一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警可為考生家長分享了“考前守則”。
“到高考前一周,學生的大體學習情況已定,此時最大的擔憂是考試發(fā)揮失常?!蓖蹙杀硎?,在這一階段,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三條原則”給考生支持。
“先給自己戴上氧氣罩”。就像民航飛機出現(xiàn)緊急情況時乘客要先給自己戴上氧氣罩一樣,幫助考生應對考前情緒波動時,家長應先調節(jié)好自身的情緒波動。
控制好焦慮這件“小事”。焦慮本身對于高考是存在積極意義的,并不是洪水猛獸。中等水平的焦慮,能夠促進學生提高學習、做題效率,讓他們在考試時更好地發(fā)揮,并且這種焦慮在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支持下,也能夠進行調節(jié)。只要考生沒在高考前反復出現(xiàn)強烈的爆發(fā)式發(fā)泄行為,都是正常的。
“讓一切如?!薄_@不是讓家長回避高考、回避學生因考試而產生的情緒,而是指考前一段時間,家長應對工作、生活,以及與考生的相處時,不要一反常態(tài),例如突然關注考生或者突然不聞不問。家長不需要主動做出太多改變,總體保持穩(wěn)定更重要。
那么,家長在臨近高考的時間里,究竟應該如何對考生表達自己的支持和穩(wěn)定呢?王警可也給了三個建議。
做關注者,不做干預者,給予自主。這個階段,考生和家長自身的飲食、睡眠、情緒、運動休閑和社會功能方面,都應該進行關注。家長對學生的復習等情況可以提醒,但是不能強行“要求”與“安排”,切記過度關注,成為考生的干預者,多傾聽、包容、鼓勵,給予學生自主調整的權力。
做支持者。不做質疑者。給予信任。做好考生堅定的支持者,一是“減壓”;二是“鼓勵”。適量運動、舒緩音樂、冥想放松,都是給家長和考生減壓的不錯手段。如果考生焦慮明顯或者過于懶散,家長應努力營造寬松的家庭氛圍,并適時與考生談心,減輕其心理壓力,不要總把“考試”“分數”“學習”等掛在嘴邊,以免刺激學生情緒。對于自信心不足的考生,家長要引導其調整考試期望值,并注重從細節(jié)上肯定、鼓勵。若考生狀態(tài)不佳,又不愿意當面溝通,家長可嘗試發(fā)短信或寫便利貼進行溝通,切忌不合理的比較、無端的質疑、空洞的口號。
做穩(wěn)定者,不做動搖者,給予信心。臉上無笑容、無故發(fā)脾氣、依戀某個人、沉溺虛擬世界……這些可能是考生在強壓下的“應激情況”。家長切忌考生還沒有情緒爆發(fā),家長就情緒爆發(fā),被考生的情緒左右。這時候家長應成為考生的堅強后盾,在聽考生的傾訴后,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考生,讓考生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好心態(tài),做考生情緒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