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率 張順宇
摘要:組成先學先行的學生隊伍開展宣講教育實踐,是對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的在校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積極嘗試。通過用學習提升站位、用研究深化理解、用調(diào)研求得真知、用宣講引領思想的“一心雙向多維”立體化模式,在朋輩教育中引領思想,在思想浸潤中堅定信念,形成堅定學生“四個自信”的學思踐悟長效機制,推進學生學思用相長、知信行合一。
關鍵詞:大學生宣講 理想信念教育 宣講模式 四個自信 朋輩教育
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被確定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之一。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在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其有效切入點,便是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堅定學生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從而堅定學生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自覺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上述工作思路,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在2017年成立了大學生宣講團,以“講述中國故事、匯聚正向能量、宣傳先進思想、傳播青年之聲”為宗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經(jīng)過4年的實踐,逐步探索總結了“一心雙向多維”立體化大學生宣講隊伍骨干培養(yǎng)及宣傳引導模式,固化形成了在朋輩教育中引領思想,在思想浸潤中堅定信念,推進學生學思用相長、知信行合一的學思踐悟長效機制,不斷堅定學生“四個自信”。
一、立體化模式的內(nèi)涵與機制
1. 模式的基本內(nèi)涵
“一心雙向多維”大學生宣講隊伍骨干培養(yǎng)及宣傳引導模式(如下圖所示),主要包括:“一心”指打造一支核心隊伍,即建設好大學生宣講團,發(fā)揮他們在學習、研究、宣傳、教育中的作用,實現(xiàn)在理論學習與思想引領方面的先學一步、先行一程;“雙向”指注重對內(nèi)隊伍建設與對外宣傳引領的齊抓并舉,實現(xiàn)自我成長與朋輩指導的雙向并重,在學以致用、筑牢基礎和用以促學、實踐檢驗的過程中實現(xiàn)培養(yǎng)骨干、引領思想的雙重雙向效果;“多維”指通過讀書交流、專題研討、集體備課、參觀學習、工作交流、專題訪問、社會調(diào)查等活動和主題宣講、微視頻、交流分享、觀影沙龍、專題宣傳等形式,加強隊伍建設,開展思想引領,不斷提升隊伍的政治性、先進性和影響力、感召力。
2. 形成的長效機制
堅定理想信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抓手和關鍵內(nèi)容,也是“四個自信”的思想根基和信念支撐,“四個自信”是堅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徑和持續(xù)性保障。對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認識水平和自信程度,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學生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認同、行為認同和對自身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
“一心雙向多維”模式,正是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四個自信”三者間的相互補充聯(lián)系與彼此促進上升的過程中,深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朋輩教育方式,形成以學習為抓手,以研究、調(diào)研、宣講為核心的學思踐悟長效機制。該模式中的“一心”先研先學、形成核心,“雙向”學思互促、教學相長,“多維”彼此深化、協(xié)同推進,充分利用學生身份視角、話語體系、思維特點的優(yōu)勢開展宣講引導,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主題團日活動、團校團課培訓等契機講理論、講歷史、講案例、講變化、講榜樣、講感受,在育己育人的過程中形成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有益補充,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認可和充分自信,進而將“兩個維護”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轉(zhuǎn)化為自覺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實際行動。
二、立體化模式的特點
1. 由同線起跑到先研先學的隊伍轉(zhuǎn)變
大學生宣講團的組成,主要依靠“廣泛宣傳”和“重點吸納”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學生自主報名和綜合選拔——學生主動報名加入,表明了這部分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理解、研究和傳播具有優(yōu)于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將他們組織到一起,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定期開展學習研究,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大進步、更快成長。另一方面通過重點吸納——在團學干部、黨員學生等群體中,吸納優(yōu)秀學生加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促進思想上和能力上的更大提高,同時也能發(fā)揮他們的組織、作用與示范作用,提升宣講活動的整體效果,擴大影響。
2. 由被動接受到朋輩輔導的角色轉(zhuǎn)變
學生作為思政教育的受教者,在課上通過被動地接受理論教育,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思想認識,再通過認識去指導自身的實踐,體現(xiàn)的是師生關系和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大學生宣講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學生面對學生的形式,基于相同的學生身份,從群體熟悉的話題切入,建立起共同的話語體系去講案例、講故事,談變化、談體會,從而穿點成線、連線成面,帶動更多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思政課堂的有力補充。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階段是自我教育,最終形態(tài)是自我認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歸根到底取決于自我認知結果和自我教育效果。這種以提升自我認知水平為核心的朋輩輔導形式,體現(xiàn)了思政工作中角色的轉(zhuǎn)變。以更加符合學生群體內(nèi)心活動、思想特點的方式,提高思政工作的群眾性、參與性和共鳴度,用大眾化的語言、生活中案例、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思想浸潤的過程中深化認識、引領思想。
3. 由單一說教到學用相長的方式轉(zhuǎn)變
積極探索多樣化學習、研究、宣傳途徑,搭建互補聯(lián)動平臺,從單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向以學促研,以研助用,學用相長的方式轉(zhuǎn)變。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和喜聞樂見的方式,一手以宣講隊伍建設為抓手,通過閱讀指定章節(jié),分享讀書心得與體會的讀書交流;確定話題主題,結合自身理解交流與討論的專題研討;選取經(jīng)典片段,講述故事背景、分析思想內(nèi)涵開展的觀影沙龍等形式,促進學習研究成果轉(zhuǎn)化應用,在學用相長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入腦入心。
三、大學生理論宣講長效機制建設路徑
1. 以加強隊伍建設為核心
建好用好“一心雙向多維”模式,建設政治堅定、思想向上、態(tài)度積極、團結凝聚的宣講隊伍至關重要。其不僅決定了宣講教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更決定了宣講引導的內(nèi)容是否禁得住檢驗。這就要求一要優(yōu)選先進學生組成隊伍,既廣泛吸納思想積極、主動參加的學生,又積極動員思想先進、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群體,加強面試審查和日常關注,確保政治底線萬無一失。二要注重隊伍日常建設,經(jīng)常性地開展學習研究與隊伍建設活動,定期與學生交流思想,在深化認識的同時加強對隊伍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了解和引領,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偏。三是安排好隊伍內(nèi)部組織,以“宣講小組”形式開展工作與活動,實現(xiàn)組內(nèi)協(xié)作、組際配合、組間比超,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四是定期開展總結表彰,選拔優(yōu)秀學生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地參觀專題展覽,深入學生對“四史”、民族精神等內(nèi)涵的認識理解。
2. 以開展學習研究為抓手
政治性、先進性是宣講隊伍的首要特征,確保學生時刻保持政治正確、思想先進,需要經(jīng)常性地開展教育引導活動。一是利用“雙周會”的形式,每兩周舉行一次學習研究活動,將讀書會、觀影會、研討會等各類形式穿插進行,明確主題、圍繞時事開展學習交流,深化認識、凝聚人心。二是借助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等形式,鼓勵隊伍成員走進社區(qū)、農(nóng)村,在與群眾、典型調(diào)研交流的過程中,驗證學研內(nèi)容、加深自身理解,使認識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三是設立專門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各項工作開展,同時聘請相關領域?qū)<叶ㄆ谶M行交流指導,提升隊伍思想高度。
3. 以進行宣講引領為目標
大學生宣講團明確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宣講引領活動為工作目的,將提升成員的思想認識和宣講水平作為培養(yǎng)目標。一是明確以理論宣講為主要宣講內(nèi)容,引導隊伍成員從想講、敢講到能講、會講轉(zhuǎn)變,探索多樣化的宣講引導方式,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歌曲填詞改編、詩詞朗誦、“三句半”等作為輔助,影響和引導宣講受眾深化理解、提高認識。二是主動占領網(wǎng)絡陣地,結合所講內(nèi)容制作主題微信推送、錄制理論宣講微視頻、開展線上宣講,打破宣講引導活動的時空限制。三是將各類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主動將自身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框架之中,依靠自身的政治性、主流性,為規(guī)導校園文化思潮發(fā)展方向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001).
[2].徐龍建.堅定理想信念與“四個自信”的內(nèi)在邏輯[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0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