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印外求印”的開拓實踐者——趙之謙

2021-07-25 16:17陳國梁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1年6期
關鍵詞:趙之謙篆刻

陳國梁

摘 要:清代篆刻以“浙”“皖”兩派影響最大。趙之謙作為晚清藝術大家,在篆刻上取兩派之長,繼而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造就了作品形式和邊款內(nèi)容的多樣性,對后來者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影響。筆者在編《趙之謙印譜》時,對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對其“印外求印”篆刻理念的產(chǎn)生、實踐以及其人格魅力方面有所感觸,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觀點,形成文字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趙之謙 篆刻 印外求印

清代乾隆、嘉慶以來金石昌盛,丁敬開創(chuàng)篆刻新法,后確立“浙派”;安慶鄧石如提出“印從書出”的印學理念,并取得成功,稱為“皖派”。這兩個流派的影響最大,擁躉者最多,是中國篆刻又一鼎盛時期的中堅力量。在人才輩出、流派紛呈的清代印壇,趙之謙的篆刻作為他書畫藝術的一部分,成就也非常突出。趙之謙(1829—1884),字叔,一字益甫,號冷君、憨寮,34歲更號悲盦、無悶,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咸豐舉人,博學多能,在經(jīng)學、史學、詞章、金石學、繪畫、書法、篆刻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趙之謙17歲從山陰沈復粲學習經(jīng)史、金石。篆刻早期學習“浙派”。作品“躬恥”(圖一)、“書香世業(yè)”(圖二)、“定齋”(圖三)、“理得心安”(圖四)可見明顯的浙派特征。1850年,得到繆梓賞識,入幕助其文案、箋奏等事務,后又隨繆梓出使杭州、石門、衢州、常山等地。公務之余,觀書畫名跡和歷代碑刻,結交同道,切蹉學問,在藝術見地上有了進一步的深入。篆刻也嘗試溯源“浙派”秦漢印的取法和擬鄧石如篆法為友人刻印,前者如“以豫白箋”(圖五)、“嘉禾老農(nóng)”(圖六);后者如“陶山避客”(圖七)、“蕺子”(圖八)等。隨繆梓多年,趙之謙結交了胡培系、胡澍、王晉玉等同道中人。在對浙皖兩派的篆刻學習上,已不再狃于故轍,他將兩派的篆法進行取舍融合,避免“浙派”方整刻板和“皖派”流麗之失,嘗試把篆刻取法的觸角向前人未能觸及的領域進行探索。如1856年繆梓補金衢嚴道,趙之謙同赴,客常山署時,創(chuàng)作了一些取法漢印以外金石文字的作品,如:為何鏡山作“竟山”印(圖九),邊款云:“漢鏡多借竟字,取其省也,即求簡并仿佛象之。叔?!?/p>

對浙皖兩派的學習,趙之謙既有繼承,也有“任心為之”的求變主張。1861年,33歲的趙之謙從溫州經(jīng)水路入閩,1862年與魏稼孫相遇于福州,結為好友。一年后客京師,與沈樹鏞、潘祖蔭、王懿榮、劉銓福等學者、金石學家交往,訪碑尋古,鑒古析疑,書畫刻印,賦詩賞梅。趙之謙的才學,在京師金石圈得到賞識,他有幸見到豐富的藏品和珍貴的文獻史料。俯瞰藝術,博古精鑒,與古對話,提高了藝術鑒賞水平,對浙皖兩派篆刻有了精辟完備的認識。1863年,趙之謙在《書揚州吳讓之印稿》弁言中曰:“摹印家兩宗,曰徽,曰浙。浙宗自家次閑后流為習尚……徽宗無新奇可喜狀……讓之于印,宗鄧氏而歸于漢人,年力久,手指皆實,謹守師法,不敢逾越,于印為能品……浙宗見巧莫如次閑,曼生巧七而拙三,龍泓忘拙忘巧,秋盦巧拙均,山堂則九而孕一巧?!笔悄?,“福德長壽”(圖十)、“壽如金石佳且好兮”(圖十一)、“松江沈樹鏞考藏印記”(圖十二)等篆刻作品融漢鏡銘、秦詔版、摩崖的意味,用古拙錯落的結構章法呈現(xiàn)奇肆跌宕、神妙變通的新面貌。假如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傳統(tǒng)功底,那么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力和作品的意境自無生命可言。

趙之謙對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其《苦兼室論印》中專門提出:“刻印以漢為宗,胸有數(shù)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凡俗。然后隨功力所至,觸類旁通,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乃為妙悟?!薄坝∫詢?nèi)為規(guī)矩,為巧。規(guī)矩之用熟,則巧出焉。”不難看出,趙之謙首先尊崇的是要立足傳統(tǒng)。

趙之謙留下的經(jīng)典作品大部分是34歲以后創(chuàng)作的。他曾在致友人函中說:“弟在三十前后,自覺書畫篆刻尚無是處,壬戍以后一心開辟道路,打開新局?!蹦敲蹿w之謙“印外求印”變法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除了藝術天分,先師繆梓擯棄門派之見,識古法以準今時、求真求實的治學觀念主張,對趙之謙的藝術追求有很大幫助;其次,趙之謙所處的時代,正是金石考據(jù)學全面興盛之期,大量出土文物的發(fā)現(xiàn),為金石篆刻創(chuàng)造了變法創(chuàng)新的客觀條件;第三,摯友魏稼孫為趙之謙制印譜,也成為趙之謙篆刻大膽實踐,積極開拓的動力;第四,當時“浙”“皖”兩派逾百年的發(fā)展已趨定勢,隨著時代的變化始入末流,這也成為趙之謙“印外求印”創(chuàng)新印學理論的外部條件;最后,趙之謙本身的文學素養(yǎng),篆隸魏碑書法的深厚功底,加之他可以把鐘鼎、碑碣、鏡銘、造像以外的金石文字為己所用,成為他治印取法的藝術素材。這些因素的疊加,使他的篆刻作品,法古而不為樊,常能別標新格,盡其巧而耐人尋味。

對趙之謙“印外求印”篆刻理念的產(chǎn)生,胡澍在《趙叔印譜》序中有較為具體的敘述:“(趙之謙)生有異稟,博學多能。自其兒時,即善刻印。初遵龍泓,既學完白,后乃合徽、浙兩派,力追秦、漢,漸益貫通,鐘鼎碑碣、鑄鏡造像……辛酉遭亂……又有不可遏抑之氣,故其摹鑄鑿也,比諸三代彝器、兩漢碑碣,雄奇噩厚,兩美必合。規(guī)放陽識,則漢氏壺洗、各碑題額、瓦當磚記、泉文鏡銘,回翔縱恣,惟變所適。要皆自具面目,絕去依旁。”

“印外求印”能拓寬入印文字的取法范圍,使篆法有更豐富的變化。難的是擇取的文字印化到篆刻作品中,要處理字法、章法,做到唯變所適,得天趣渾成,而非遺貌取神,強行納入。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藝術貴在出新,而出新不僅需要探索的勇氣,更需要一份自覺的責任擔當。這是趙之謙的可貴之處。不僅如此,他還把自己真知灼見的印學主張刻入印章邊款,為同道人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指明方向。如“何傳洙印”(圖十三)款云:“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學渾厚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薄扳犅刮菏稀保▓D十四)款云:“古印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此意非我無能傳,此理舍君誰可言?!薄办`壽華館”(圖十五)款云:“法鄐君開褒斜道碑?!闭宫F(xiàn)了其超拔不群、博大驚奇的藝術胸襟。邊款的內(nèi)容涉及廣泛,除印學主張外,有些還記有人生經(jīng)歷、金石交往,款文多者近百字,不乏辛辣評議、詼諧幽默。趙之謙也是將北碑書法文字及各類圖案、造像入款的首創(chuàng)者,在提升印章整體的藝術表現(xiàn)力方面具有卓越貢獻。

趙之謙一生留下的印不多,主要是不輕易為人刻印,如果沒有魏稼孫提出為其制作印譜,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作品,或許我們見到的會更少。究其原因或有以下幾點。其一,經(jīng)濟因素。趙之謙自幼穎悟,父母希望他能走上仕途,然而四次禮部應試未中,上天給了他的卻是天賦異稟的藝術才華。他的書法繪畫開一代風氣,在當時頗具影響力,是維持家庭生活、結交應酬和周濟親朋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書畫雅俗共賞,受眾面廣,與刻印相比較潤筆要來得快,即使蒙潘祖蔭推薦到江西主纂《江西通志》,功成后遷鄱陽、奉新、南城任知縣,所得俸祿,代為詩文撰跋,稿酬仍不足以他的開銷,時有向朋友借款以解燃眉之急的情況。所以,書畫創(chuàng)作自然是他的首選。其二,性格秉直。如:在致魏稼孫信函中,把魏稼孫質問得體無完膚:“弟平生待友最真,何閣下荒謬對耶!……從前屢有人說稼孫之人可惡,弟不覺其可惡。今則不為惡之??梢娳w益甫眼力有限,竟為汝等鬼蜮伎倆所蒙矣……茍有人心,回信請寫一封,否則裝死亦可使得?!被蛟S如此直言暢達才能讓趙之謙心緒得以平靜。魏稼孫如果不崇拜趙之謙的才華,想得到他的作品,那么關系可能就到此結束了。如《書揚州吳讓之印稿》弁言中說:吳讓之幾十年間刻的印都一樣,沒有什么變化,謹守師法,不敢逾越,于印只能是能品。當時皖派“副將”吳讓之尚健在。不吹拍經(jīng)營,不投其所好,依性格使然,自然在篆刻創(chuàng)新方面得不到各路“大佬”的提攜。其三,印不入流。1871年7月,經(jīng)學家王闿運由京師回籍,同人為他餞行,席上趙之謙贈印作為留念。據(jù)《湘綺樓日記》記載:“叔贈予名印,同人以為奇遇,不易得也。然刀法殊不在行?!睘轫n叔度作“叔度所得金石”?。▓D十六),自刻款云:“生平不肯為人刻印者,以技拙而議之者眾也?!笨梢钥闯觯w之謙的新法時人普遍欣賞不了,于是刻印就僅限于一些與他研究金石碑刻的真知篤好,以及相交友善的摯友之間。其四,潛心修志。趙之謙很珍惜赴江西修志的這份差事,立志潛心工作,為修通志覃心鉤考,身心疲憊。同事張鳴珂在《寒松閣談藝瑣錄》中記錄了趙之謙在江西的工作情況:“至江西后,除了編通志外,尚有求書者。因為作書,偶有所得,以補家用。畫不多見。印,則誓不操刀?!壁w之謙54歲時為潘祖蔭刻“賜蘭堂”(圖十七),款云:“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此為潘大司寇紀皇太后特頒天藻,以志殊榮,敬勒斯石?!?6歲肺部舊疾復發(fā),卒于江西南城官舍。過早封刀,這又是一個原因。

趙之謙一生坎坷,中年喪妻,仕途不順,在詩賦文章、書畫印方面都取得矚目的成就,篆刻更是開了晚清新局,是勇于破二百年“浙”“皖”兩派篆法的先驅者,是有膽魄的藝術大家。他的作品啟發(fā)了吳昌碩、黃牧甫、趙叔孺、易大廠、齊白石等人。河井荃廬將其印遠播日本,成為中日兩國人民金石篆刻友好往來的紐帶。趙之謙“印外求印”的實踐,拓寬了印章文字應用的廣闊前景,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巨大財富,值得肯定,值得欽仰。

參考文獻:

[1]黃惇編.《中國印論類編》(修訂版)[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9.

[2]趙而昌.《張鈺霖整理.趙之謙著作與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

[3]鄒濤.《趙之謙年譜》[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3.

[4]趙之謙.《戴家妙整理.趙之謙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5]沙孟海.《印學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87.

[6]張小莊主.《趙之謙研究》[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

(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杭州)

猜你喜歡
趙之謙篆刻
趙之謙咸豐時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舟泊石門憶事有作·其一
篆刻
趙之謙篆刻邊款藝術價值與文化意蘊探賾
趙之謙印事
瑩波篆刻
趙之謙:用篆刻記錄刻骨銘心的愛
趙之謙書法篆刻專題
龐說篆刻(十一)說臨摹
《三十六計》篆刻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