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摘 要:兒歌以其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節(jié)奏明快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愛。它不僅培養(yǎng)幼兒的記憶力、豐富幼兒的詞匯量,還給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班;兒歌;教學;激發(fā)情感
幼兒園語言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看圖講述、故事、詩歌、散文、兒歌等多種教學內容。而兒歌又以其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節(jié)奏明快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愛,是幼兒最早接觸到的一種文學樣式,對幼兒早期語言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4歲的幼兒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而短小的兒歌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記憶力、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還給了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易于幼兒接受、理解和記憶,在豐富幼兒的詞匯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兒園兒歌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組織開展。
一、合理選材
兒歌的選材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符合他們的實際水平和興趣。太難了幼兒不理解,學不會;太簡單了,對幼兒來說又沒有挑戰(zhàn)性。兒歌自身也要具有美感,或是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或是有生動故事情節(jié)的,或是有優(yōu)美情境的,或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這樣的兒歌不僅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真正學到知識,在豐富他們詞匯量的同時提高口語能力。然而對于一些朗讀不太順口的兒歌,可在不變原意的基礎上稍加改動。例如,兒歌《老師手真巧》中原文是:“老師手真巧,捏只山羊咩咩叫,捏只猴子蹦蹦跳,捏只母雞咯咯噠,捏個小娃就是我?!庇捎谧詈笠痪淅首x起來節(jié)奏有所變動,幼兒不易掌握,所以我將最后一句改為“捏個娃娃就是我”,這樣雖然意思沒有變,但幼兒朗讀起來順口多了,也能很快掌握了。
二、創(chuàng)編動作學兒歌
在兒歌教學中有許多兒歌是可以用動作來學習、掌握的。幼兒在動手、動腳、動腦、動口中興趣會更高,也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學習兒歌《小老鼠上燈臺》中我將每一句話都創(chuàng)編了與其相應的動作,幼兒一會兒學老鼠,一會兒學小貓,一會兒原地踏步,一會兒原地轉圈,一會兒教師說幼兒演,一會兒幼兒說教師演,一會兒又教師、幼兒一起說一起演,師幼之間、動作與語言之間相輔相成,幼兒學得不亦樂乎。
三、創(chuàng)設情境學兒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情境。”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來學習兒歌,使幼兒更容易了解作品的內容,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如在學習兒歌《下雨了》時我與配班老師共同排練了情境表演:我扮烏龜放風箏,配班老師扮小兔拿線跑,風箏飛不上天,后來烏龜想辦法跑到河里(皺紋紙制作的小河)放風箏,風箏飛上天了。在活動中我先進行了情境表演,再讓幼兒學習兒歌,由于他們接觸了情境表演的內容,所以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兒歌內容,很快學會了兒歌。
四、根據(jù)不同內容,選配不同音樂
在兒歌教學中,我還將散文詩欣賞的教學經驗遷移過來,根據(jù)不同兒歌內容選配不同風格的音樂,從而增強兒歌的情感和意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更易理解、學習和記憶兒歌。
五、情感激發(fā),有感情地朗誦
在兒歌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唱”兒歌、拉長聲音等現(xiàn)象。首先,我重點強調有感情朗誦這一要求,并在示范朗誦時,格外注意自己情感的投入,讓幼兒感受到兒歌的不同意境美;其次,在教幼兒學兒歌時要給予幼兒肯定與鼓勵,為幼兒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充分釋放幼兒的感受,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
六、注重榜樣的作用
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總會因為幼兒個體的差異,造成有的幼兒接受能力較強,有的幼兒接受能力較弱的現(xiàn)象,而兒歌教學也不例外。鑒于這一現(xiàn)象,我采用了榜樣作用這一練習模式,讓學得快、學得好的幼兒帶大家一起來朗誦,同時給他們一些“貼畫”等小獎品,激發(fā)其他幼兒想要的欲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盡快掌握所學內容。
此外,在兒歌教學活動中還應重視教師和幼兒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引導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朗讀評價,幫助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增添繼續(xù)努力的信心。
總之,在幼兒園兒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真對待,肯花功夫,正確指導,以發(fā)展幼兒語言為目的,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