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蕾 林劍峰
(廈門理工學院,廈門 福建 361024)
對網球的技術而言,目前世界高水平選手更多傾向于采用底線型打法。[1]網球的底線型打法主要是指運動員在底線附近區(qū)域通過連續(xù)的變化抽球來調動對手,尋找制勝機會的一種打發(fā),[2]從國際大型網球賽事的比賽情況來看,高水平選手之間的底線抽球持續(xù)對抗的比例不斷提高。在底線擊球技術中,正手擊球和反手擊球構成底線擊球最重要的兩個技術,[3]隨著網球比賽的對抗激烈性和持久拉鋸戰(zhàn)的轉變,這兩個技術在整個網球技術體系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4]因此,如何提高正反手底線擊球能力已成為該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多數學者從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入手進行研究,如:合作教學模式、表象訓練、程序教學法、錄像反饋、支架式教學、十步教學法等[5-10]在網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ITN(國際網聯網球等級測評系統(tǒng))是國際網球聯合會認證的衡量選手網球水平的工具。[11]能夠代表一個網球選手的整體技術水平,在國外比較盛行。包括了五項測試內容,(正反手底線擊球深度測試、正反手截擊球深度測試、正反手底線擊球精準度測試、內外角發(fā)球精準度測試和移動能力測試)。其中正反手底線深度擊球滿分是90分,正反手截擊深度滿分是72分,正反手底線精準性滿分是72分,正反手底線精準性滿分是84分,發(fā)球滿分是108分,移動能力滿分是76分,總分滿分是430分。其中正反手底線擊球深度作為重要的測試內容之一,其測試內容包括正反手擊球深度測試與穩(wěn)定性測試。[12]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功能性運動檢測,簡稱FMS)[13]是一套被用以檢測運動員整體的動作控制穩(wěn)定性、身體平衡能力、柔軟度,以及本體感覺等能力的檢測方式。FMS是由Gray Cook與Lee Burton在1995年提出,是目前國際網球協會ITF與ATP所使用的身體評估標準,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FMS由7個動作構成,深蹲(DS)、跨欄步( HS)、直線弓箭步(I-LL)、肩部靈活性(SM)、主動直膝抬腿( ASLR)、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 TSPU)和旋轉穩(wěn)定性(TS)。通過這7個基本動作模式來找出各種肌肉無力、不平衡、動作限制的各種姿勢、局限性和不對稱等。對運動員進行FMS測試來判斷其下一步的訓練重點作為一個依據。
功能性運動篩查(FMS)項目被認為是在低強度模式下的身體靈活性和運動行為。[13]FMS測試關注的是基本運動、基本動作模式的運動控制及運動能力,是對動作完成質量的量化評價方法。[14]然而即使高水平競技運動員也不能完美地完成這些動作。學者一致認為是因為他們的動作模式出現了代償[15-16],他們的FMS值不高,也就很難體現FMS值與動作表現的相關性。因此,在FMS測試值與動作表現上的相關性研究主要針對FMS測試值與單個技術動作或某些專項體能測試動作或神經系統(tǒng)功能等的關聯性研究。如:Kraus Kornelius, Schütz Elisabeth等[17]對FMS的項目和跳躍落地的相關性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發(fā)現運動員軀干控制與著陸力能力呈中度相關(r=0.4,p<0.01),而軀干控制與跳躍低高度呈負相關(r=-0.67,p<0.01);Yildiz Suat, Pinar Salih等[18]青春期前期的運動員(平均年齡:9.6±0.7,身高:134.1±6.8,體重:31.3±4.1,健康年齡:3.1±1.1)為研究對象,進行8周功能訓練與傳統(tǒng)訓練,發(fā)現FMS參數都有顯著性提高,功能性運動后FMS的某些參數上有顯著性差異,同時還發(fā)現功能性訓練干預的比傳統(tǒng)訓練的干預更能夠促進運動表現;Liang,Kuo,Hsu,Hsia等[19]發(fā)現,FMS 得分與優(yōu)秀棒球運動員的短跑和敏捷性表現有關;Bakallár Igor,imonek等[20]發(fā)現,U12足球運動員的軀干穩(wěn)定性與5 m(P=0.04) and 505轉向用時 (P=0.01)以及跳躍高度(P=0.03) 呈顯著性相關;田帥[21]的研究發(fā)現,散打運動員30秒連續(xù)左鞭腿與TSPU、I-LL具有顯著性差異,FMS篩查成績中的DS動作模式與柔韌素質相關的橫叉有顯著性相關,豎叉與HS,ASLR有顯著性相關等等,相關研究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運動表現與競賽的挑戰(zhàn)性、運動員技能水平[22]、機體的解剖結構、神經控制、肌肉力量、體能、平衡與協調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在諸多因素中,動作的完成質量是決定運動表現的基礎。FMS注重正確動作模式的建立,是運動的基礎,因此本文從FMS的視角出發(fā),以U10網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10歲年齡的測試對象在青少年組別中屬于低齡,根據訓練的時間3-4年,屬于專項基本動作學習初期,在運動表現的影響中,即使存在代償模式,功能性動作的影響也是最基礎的),用橫斷面研究法,來探討基本動作模式對U10網球運動員底線擊球深度的影響,為如何提高網球底線深度水平提供了更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對迫切需要提高網球底線水平的運動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2020福建省青少年U10網球排名賽前28名運動員為受試對象。網球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受試對象基本情況一覽
1.2.1 FMS測試
測試工具為測量板(1520*135*45mm)1塊,長測量棒(32*32*1200mm)1根,短測量棒(32*32*600mm)2根,測量皮筋(1m)2條。測試時間和地點為2020年12月4日-7日,廈門宏奧網球學院網球場;12月17日-20日,福州海峽奧體中心網球場。測試內容(見圖1 )為深蹲(DS)、跨欄步( HS)、直線弓箭步(I-LL)、肩部靈活性(SM)、主動直膝抬腿( ASLR)、軀干穩(wěn)定俯臥撐( TSPU)和旋轉穩(wěn)定性(TS)以及三個排除性測試(肩部疼痛激發(fā)試驗、軀干穩(wěn)定性俯撐伸展測試、旋轉穩(wěn)定性后移上體排除性檢查)。測試方法:FMS評分分為四個等級,從0分到3分,3分為最高分。0分:測試中任何部位出現疼痛;1分:受試者無法完成整個動作或無法保持起始姿態(tài);2分:受試者能夠完成整個動作,但完成的質量不高;3分:受試者能高質量地完成動作。
圖1 DS、 HS、 I-LL、 SM、 ASLR、 TSPU及TS動作模式圖
1.2.2 ITN國際網球底線擊球深度測試
測試包括底線正手擊球和反手擊球以及穩(wěn)定性測試。測試者在底線正手、反手交替擊球各5次,共10次擊球。底線擊球深度得分如圖1所示,分為1分、2分、3分、4分四個得分區(qū)域,當擊球成功后,若第二落點位于底線和獎勵線之間,則加1分,若第二落點位于獎勵線之后,則得雙倍分。每擊球成功一次,穩(wěn)定性得一分。底線擊球深度測試滿分為90分。
圖2 底線擊球深度測試評分示意圖
1.2.3 測試人員與測試條件的控制
FMS的測試與ITN測試的實施均由兩名省隊教練員與一名運動處方師擔任。熟練準確地掌握測試方法。同時測試前對測試對象說明測試的目的和意義,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借助SPSS26.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數據結果采用平均數±標準差( M ±SD) 表示。不同性別運動員FMS測試值(組間數據)的比較及不同性別底線擊球深度測試各項得分(組間數據)的比較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一性別的FMS測試值(組內數據)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FMS測試結果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線性回歸模型探討U10網球運動員的底線擊球深度得分與FMS測試成績的關聯性,顯著性差異水平設定為:p<0.05。
28名受試者的三個排除性測試的結果顯示28名運動員均無疼痛。FMS測試結果(見表2)顯示,有意思的是,SM得分成績最高,且每一位運動員的得分均是3分。無論是男子網球運動員還是女子網球運動員得分較低的三個項目分別是:DS、TS以及TSPU,均值都在2分以下。男子網球運動員與女子網球運動員的DS、HS、I-LL、SM、ASLR、TSPU和TS的測試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在女子FMS測試的得分中,I-LL(L)、I-LL(R)、SM(L)、SM(R)、ASLR(L)、ASLR(R)的測試結果與其他項測試值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明顯高于其他項的得分。在男子FMS測試的得分中I-LL(L)、I-LL(R)、SM(L)、SM(R)、ASLR(L)、ASLR(R)的測試結果同樣也明顯高于其他項的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FMS測試結果
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得分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得分滿分均是40分,U10男子網球運動員的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得分(11.82±5.88)大于其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得分(10.91±6.70)。同樣,U10女子網球運動員的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得分(11.59±6.62)大于其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得分(10.18±5.77)。ITN底線擊球深度測試結果顯示,U10男子網球運動員與U10女子網球運動員的底線擊球深度測試各項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
表3 ITN底線擊球深度測試結果
對具有方差齊性檢驗、無異常值且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納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的標準,28名受試者的FMS測試結果顯示,HS(L)與HS(R)測試結果相同,I-LL(L)與I-LL(R)測試結果相同,TS(L)與TS(R)測試結果相同,SM(L)與SM(R)數據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最終自變量確定為:DS、HS、I-LL、ASLR(L)、ASLR(R)、TSPU及TS。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得分、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得分、ITN底線穩(wěn)定性得分分別作為因變量,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如表3結果顯示,DS(β=0.863,P=0.000)、HS(β=0.588,P=0.001)、ASLR(L)(β=0.520,P=0.005)、ASLR(R)(β=0.534,P=0.003)、TSPU(β=0.709,P=0.000)及TS(β=0.954,P=0.000)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均呈顯著正相關;DS(β=0.475,P=0.011)、ASLR(R)(β=0.483,P=0.009)、TSPU(β=0.546,P=0.003)及TS(β=0.448,P=0.017)與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與成顯著正相關;DS(β=0.677,P=0.000)、HS(β=0.493,P=0.008)、ASLR(L)(β=0.419,P=0.026)、ASLR(R)(β=0.402,P=0.034)、TSPU(β=0.491,P=0.008)及TS(β=0.776,P=0.000)與ITN底線穩(wěn)定性成顯著正相關。
表4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在運動表現金字塔中,運動基本動作模式處在金字塔的最低端,其次是運動技能、專項技能、運動表現。基本動作模式的水平影響運動技能,技能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專項技能的水平,最終影響運動表現。[22]
FMS在國外職業(yè)競技體育中,被廣泛應用于理療康復和體能訓練領域。歐洲各足球,美國四大聯盟(NBA,NHL、NFL、MLB)幾乎都在用FMS的測試和訓練。[15]FMS是傳統(tǒng)測試方法的有意補充,是為檢測運動員潛在傷病并進行傷病預防訓練的依據,通過訓練,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目前針對FMS測試值與單個技術動作或某些專項體能測試動作或神經系統(tǒng)功能等的關聯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從FMS的視角出發(fā),來探討FMS項目對U10網球運動員底線擊球深度水平的影響,為網球體能訓練內容的制定提供更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
本研究發(fā)現DS,HS,TSPU、ASLR及TS動作表現與U10網球運動員的底線擊球深度水平呈顯著正相關。從正反手的動力學特征、FMS項目的功能以及FMS項目與正反手擊球動作的契合性三個方面,來分析其作用機制。以右手持拍為例,網球正手擊球過程[23]:準備姿勢——分腿墊步(腳背曲、曲膝曲髖)——轉體上步右手引拍——重心降低(腳背曲、曲膝曲髖)——右腿前移(轉胯)同時揮拍擊球——轉肩收拍——還原準備姿勢;網球反手擊球過程:準備姿勢——分腿墊步(曲膝曲髖)——轉體上步雙手引拍——重心降低(腳背曲、曲膝曲髖)——左腿前移(轉胯)同時揮拍擊球——轉肩收拍——還原準備姿勢。無論正手還是反手,整個過程是下肢,軀干、上肢協同發(fā)力,由下而上的一個完整的動力鏈來完成擊球動作。反手擊球技術與正手擊球技術在底線擊球深度上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多數網球運動員的反手能力劣于正手,成為比賽中的弱點。反手擊球動作無論是開放式擊球還是封閉式擊球,多數運動員采用的是雙手持拍。
DS與動作模式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呈顯著正相關,觀察正手擊球特征發(fā)現,在正反手擊球動作中DS動作模式對應是準備姿勢,分腿墊步、整個過程中的身體重心降低。DS評價的是身體的協調性,肢體的靈活性、身體核心部位的穩(wěn)定性以及雙側髖在身體對稱模式下的功能。也是全身力學結構和神經肌肉控制的動作。因此必須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能力才能做出完整的動作模式。
HS動作模式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呈顯著正相關,觀察正反手擊球特征發(fā)現:HS動作模式對應的是擊球時右側腿的迅速向前移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ma,加速度a越大產生的力F越大,力越大,擊球距離會越深。HS是在單腿站立支持下,測試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能力、身體的位移和加速能力,以及身體在不對稱的情況下髖部以及身體核心的穩(wěn)定性和控制能力。因此,正手擊球時,右側腿的迅速向前移動能力越強,擊球越深。
ASLR動作模式評價的是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身體核心部位的持續(xù)穩(wěn)定性。ASLR動作模式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呈顯著正相關,觀察正手擊球特征發(fā)現:ASLR動作模式對應的是在正手擊球引拍時的轉髖,擊球過程的快速轉髖,擊球結束的回位轉髖調整。同時也反映了在保持骨盆和身體核心穩(wěn)定的情況下的分腿能力以及大腿后部肌群,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主動柔韌性。
ASLR(R)動作模式與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均呈顯著正相關,對比反手擊球特征,ASLR(R)動作模式對應的是在反手擊球引拍時的轉髖,擊球過程的快速轉髖,擊球結束的回位轉髖調整。說明右腿后部肌群,腓腸肌及比目魚肌的主動柔韌性、右側髖的靈活性對反手擊球的影響較大。
TSPU動作模式與ITN底線正反手擊球深度均呈顯著正相關,觀察正反手擊球特征發(fā)現,TSPU動作模式在正反手擊球動作中對應的是擊球時,吐氣穩(wěn)定身體核心,核心力量迅速爆發(fā),力量從地面經腳部傳遞到髖、肩、手臂最后到達拍子的能力。TSPU動作模式評價的是上下肢的聯合運動中,髖關節(jié)、身體核心和肩關節(jié)在多個平面上的穩(wěn)定性,以及身體在矢狀面上的核心穩(wěn)定性。完整的動作模式需要神經肌肉協調性以及身體的能量傳遞能力。
TS動作模式與ITN底線正反手擊球深度均呈顯著正相關,觀察正反手擊球特征發(fā)現,在正反手擊球動作中TS動作模式對應引拍、快速擊球以及收拍時身體的穩(wěn)定性。TS動作模式評價的是上肢和下肢復合運動時,身體多個平面上的穩(wěn)定性,旋轉穩(wěn)定要求全身協調用力、核心在上下肢運動中發(fā)揮重大作用。關于核心力量訓練對網球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影響的研究也證實了核心力量在提升網球運動能力的重要作用。[24]
通過以上分析說明較好的DS 、HS、ASLR、TSPU及TS基本動作模式能力,可能是通過影響正手的全身性發(fā)力,分腿墊步能力,快速轉髖能力、旋轉穩(wěn)定性能力,身體的能量傳遞能力,肩部的穩(wěn)定性,髖部的靈活性等來有效提高正手擊球的深度的。較好的DS 、ASLR(R)、TSPU及TS基本動作模式能力,可能是通過影響反手的全身性發(fā)力,分腿墊步能力,右髖快速旋轉能力、旋轉穩(wěn)定性能力以及身體的能量傳遞能力,從而影響反手擊球的深度。
網球底線穩(wěn)定性的提高可以減少網球比賽中的非受迫性失誤,大大增加贏球的機會,特別是對于訓練年限短的網球運動員,網球底線擊球的穩(wěn)定性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提高網球底線的穩(wěn)定性對U10網球運動員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DS 、HS、ASLR、TSPU及TS動作模式與ITN底線穩(wěn)定性呈顯著正相關,也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呈顯著正相關,說明網球正手擊球深度能力的高低間接地影響了底線的穩(wěn)定性。
在影響網球的技術表象上,核心功能已經被諸多學者發(fā)現,但本研究挖掘出了更新更直接地與網球底線擊球深度水平相關的變量,這些都是日常訓練中容易忽視的問題。DS 、HS、ASLR、TSPU及TS與ITN底線正手擊球深度、穩(wěn)定性均呈顯著正相關;DS 、ASLR(R)、TSPU及TS與ITN底線反手擊球深度呈顯著正相關。建議:幫助運動員找出DS,HS,TSPU、ASLR及TS動作限制因素,提出針對性訓練并幫助完善動作進而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在日常網球體能訓練中以此為依據設計一系列的功能性進階動作,分階段對運動員的基本動作能力進行加強,從而提高網球底線擊球深度水平進而獲得網球運動技能表現上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