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我常常忘記自己的年齡。有一次去打針,護士隨口問我多大了,我一愣,在心里算了半天才告訴她,搞得好像我在編謊話。其實那一刻我差點脫口而出說自己十六歲——這種下意識的回答最能反映內(nèi)心。
我一直在學習和成長,對世界的認識不斷更新和加深,但是不知為何,有些感覺并不會隨著生理年齡而改變。
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當然與青春期有天壤之別,但若問我?guī)讱q,我下意識的回答永遠是那個年紀。仿佛卡住了,我卡在了十六歲,體內(nèi)或者心里的某個部分再也長不大了。
我常常會想長大以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才意識到我已經(jīng)長大很久很久了。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大人,繼而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好好地做過孩子。就像休息好才能工作好,玩好才能學好,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樓,真正做過孩子,才會有成為大人的可能。
我曾為長大而拼盡全力,每日掙扎,結(jié)果卻不容樂觀。那么,我想,到底為什么要長大?在這個崇尚年輕的時代,長不大是令人羨慕的。人生被描述為一個走下坡路的過程,長大和衰老就是那可怕而悲哀的谷底。很多大人對我說,珍惜吧,你正處于生命中最美好的階段。我無言以對。正處于最艱難、最困惑、最無助階段的我,本來就已經(jīng)身心俱疲,聽他們這么說,只會更加覺得生活難挨,未來無所期待。
長大的困難在于,首先要有長大的意愿,其次要足夠勇敢和強大,以便承受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艱辛,特別是在有缺口的情況下。畢竟,成長從來都不是容易的,更別提快樂,因為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與曾經(jīng)以為的并不一樣,要經(jīng)歷一次次的撕裂與重建、毀滅與重生。正如美國作家卡佛所言:“長大成人,化為碎片。”
“長大”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小時候我特別向往大人的世界。我盼著快快長大,因為那意味著廣闊而新奇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代表著獨立和自由——自己賺錢,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想去哪兒玩就去哪兒玩,不再受大人的管控。以我目前的經(jīng)驗來看,長大確實帶來了這方面的快樂。有了收入之后,我終于可以自由痛快地買喜歡的東西而不必遭受大人的訓斥,比如瘋狂買書,比如在文具店大肆“掃蕩”,試圖彌補小時候的夙愿。從某種程度上說,獨立自由是長大最好的地方,也恰恰是最壞的地方。要養(yǎng)活自己,要自主選擇并承擔責任,這意味著巨大的壓力和沉重的負荷。小時候沒有自由,讓大人替自己做決定其實是很輕松的,省去了獨立思考的勞累,萬一結(jié)果不好,還可以把責任全部推給別人。長大后有了自主權(quán),做重大決定時瞻前顧后患得患失,要鼓起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結(jié)果;為了維持生計,承擔起家庭責任,還常常要忍氣吞聲做自己不那么喜歡的事,個性和情懷難免遭受打擊和磨損,享受生活漸漸成為一種奢侈……
能否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要長大,取決于長大究竟能帶來什么。
我試圖這樣勸服自己:長大或許意味著對現(xiàn)實妥協(xié),放棄浪漫的夢想,逐漸變得沉重而麻木。但是,長大也意味著學會獨立思考、變得更有力量,意味著接受貫穿我們生命始終的裂縫,意味著因“實然”和“應(yīng)然”的差異而失望的同時,依舊保留一點點童心和理想主義。
長大意味著接受這個世界,也意味著有機會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世界。
也許未來有一天我可以真正長大……也許吧!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