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宇
(遼寧省沈陽二四二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腎功能衰竭需借助腎替代治療以遏制病情發(fā)展,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動靜脈內(nèi)瘺可降低反復穿刺對患者機體造成的痛苦,動靜脈內(nèi)瘺為永久性血管通路,保證動靜脈內(nèi)瘺暢通可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12]。本次研究為論證針對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的應用價值,選取36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維持性血液透析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雙盲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6例。納入標準:①參考我國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相關腎系疾病臨床診斷標準,且患者病情均發(fā)展至腎病終末期。②患者均自愿行動靜脈造瘺術以及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排除標準:①確診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②靜脈狹窄患者。③合并嚴重心力衰竭、心律不齊等心血管疾病患者。④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試驗組行針對性護理(n=36):男女分別19例、17例,年齡、平均年齡為42~72歲、(60.52±1.4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6個月~3年、(1.52±0.42)年;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10例、糖尿病腎炎12例、高血壓腎病14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n=36):男女分別18例、18例,年齡、平均年齡為40~74歲、(60.48±1.41)歲,病程、平均病程為6個月~4年、(1.94±0.41)年;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11例、糖尿病腎炎12例、高血壓腎病13例。本次研究對象在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以及一些針對性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內(nèi)容如下。①穿刺前: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動靜脈造瘺對維持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性,以獲得患者以及其家屬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nèi)瘺護理的支持,抵消患者對動靜脈內(nèi)瘺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恐懼。②在實施動靜脈造瘺術前為防止反復穿刺對血管造成損傷,護理人員在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同時應選擇血管壁有彈性、無結(jié)節(jié)的靜脈血管,再次穿刺時應在距離上一穿刺點8 cm以上處實施穿刺,以避免穿刺點太近致使皮下水腫。③動靜脈造瘺后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期檢查患者內(nèi)瘺滲血情況,及時更換局部輔料以保證局部干凈、整潔,在拔出穿刺針后局部壓迫穿刺點,以穿刺點停止出血為宜,在壓迫止血時應避免反復揉搓穿刺點。此外,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壓迫造瘺一側(cè)手臂,尤其是患者處于睡眠狀態(tài)時,若動靜脈造瘺后局部出現(xiàn)血腫,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冰塊冷敷,在24 h后給予局部熱敷,并遵循醫(yī)囑應用抗凝藥物,如肝素或阿司匹林。
1.3 觀察指標 ①借助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得分判斷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0~172分,伴隨該量表評分的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也隨之提升。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1個月后相關凝血因子以及腎功能相關參數(shù)變化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感染、出血、內(nèi)瘺堵塞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jié)果數(shù)值應用SPSS21.0系統(tǒng)處理,用()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值低于0.05則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護理能力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具體情況如下: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前ESCA量表得分為(71.62±2.75)分,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ESCA量表得分(71.63±2.78)分相比無明顯差異,t=0.621,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ESCA量表得分為(135.26±3.6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后ESCA量表得分(101.23±3.61)分,t=10.237,P<0.05。
2.2 凝血因子 比較兩組患者凝血因子變化情況,具體情況如下:試驗組護理干預前凝血酶原時間為(15.23±1.62)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為(35.26±2.42)s、凝血酶時間為(17.62±1.32)s,對照組治療干預前凝血酶原時間為(15.25±1.59)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為(35.24±2.42)s、凝血酶時間為(17.61±1.33)s,兩組患者護理前凝血因子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t=0.123、1.624、0.251,均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凝血酶原時間為(10.21±1.15)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為(27.26±1.26)s、凝血酶時間為(20.26±2.16)s,對照組治療1個月后凝血酶原時間為(13.56±1.52)s、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為(32.26±2.25)s、凝血酶時間為(15.62±2.75)s,試驗組患者1個月后相關凝血因子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t=10.625、12.251、12.622,均P<0.05。
2.3 不良反應 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明顯,χ2=5.30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1%的患者由腎臟疾病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腎臟衰竭患者需要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以控制病情發(fā)展。血液透析治療是保證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命質(zhì)量的主要治療方法,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實施過程中需建立有效血液通路[3-5]。動靜脈造瘺術可避免反復靜脈穿刺破壞動靜脈血管壁生理完整性,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期間血管功能正常,是保證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前提與基礎[6-7]。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術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少,患者動靜脈內(nèi)瘺自我護理能力低,易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不良反應[8]。維持性血液透析動靜脈造瘺術針對性護理在落實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在動靜脈造瘺術前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干預,使血液透析患者了解動靜脈造瘺術優(yōu)點以及實施價值,從而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造瘺術中依從性,避免動靜脈造瘺術中反復穿刺。在實施動靜脈造瘺術中,護理人員提升穿刺時護理質(zhì)量,以減少對患者動靜脈造成的損傷,并在動靜脈造瘺術后開展止血護理、抗凝護理,從而預防動靜脈造瘺術后患者因自我護理能力低下,血管內(nèi)膜發(fā)生纖維化改變,機體纖溶平衡被打破,形成血栓,堵塞內(nèi)瘺[9]。嚴文蔚[10]臨床研究顯示,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有3.33%的患者發(fā)生動靜脈內(nèi)瘺阻塞,明顯少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內(nèi)瘺阻塞發(fā)生率為2.78%,比對照組低,本次研究與嚴文蔚臨床研究結(jié)果均證實,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升血液透析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治療安全性。此外,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明顯,且試驗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相關凝血因子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同時可提升患者治療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