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
在有珠玉在前且產量飽和的諜戰(zhàn)劇環(huán)境里,《叛逆者》最讓我感覺到新鮮的地方:盡管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知道他會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但直至大結局就要到來的第30集里,林楠笙才第一次有了想要加入我黨的明確表態(tài)——他在前三分之二的劇情里,基本是以軍統(tǒng)的身份和心態(tài)作為主角而存在。
這與我們熟知的經典諜戰(zhàn)作品,有著很大不同。
《叛逆者》最在意的:不是主角以地下黨員的身份做了什么,而是在成為我黨同志之前,他經歷了什么。
有一種諜戰(zhàn)故事,略微形而上學。它們說的是一個人在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如何成為另一個信仰的信徒,以及在這過程中受到的屈辱與傷害。角色在這個進程中,會高估自己的意志、品格、承受力,直至忠誠度,繼而引發(fā)個人私情,與家國共情之間的對抗和沖突。
它們是在說個體與家國的關系。
或者再深一點,它們是在說基本人性與重感信仰之間的博弈。
這類諜戰(zhàn)故事的精妙,是要在風暴和驚雷里,聽到無聲。
盡管同樣懸念迭起、危機四伏,但這些元素并非《叛逆者》的內核。恰恰相反,這些緊張刺激的戲碼,諸如故事情節(jié)的離奇、智慧與勇敢的品格,都不過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手段。它們共同指向的,還是林楠笙在這個過程里經受的信仰沖擊和精神困惑。
林楠笙的轉變,是通過嚴絲合縫的外在力量合圍而成的:正面是地下黨員顧慎言、朱怡貞和左秋明,反面則是軍統(tǒng)特務頭子陳默群、王世安,和日本侵略者。
為更簡單直白讓觀眾進入狀態(tài),《叛逆者》采用了最傳統(tǒng)的二元對立的敘事方式。比如地下黨員顧慎言和軍統(tǒng)特務陳默群,就是極其鏡像式的兩個角色。
顧慎言和陳默群,都出身于黃埔軍校,都是林楠笙不同階段的上司。甚至可以說,是林楠笙不同方向的師父。
但他們教導林楠笙的方式卻截然不同,最明顯的就是故事開場,陳默群以囚室拷打疑似地下黨的少年,來訓練林楠笙要做事狠辣冷酷,又提出讓林楠笙為了套取情報,去欺騙朱怡貞的感情。
陳默群教給林楠笙的,不僅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狠辣,更是在家國情懷和理想信仰面前的工具化;甚至在外敵入侵的民族大義面前,他依然堅持對地下黨員們的揪斗和清算——在軍統(tǒng)這邊,除了假公濟私的利益之交,就是對人本主義和民族信念的徹底棄絕。
而另一邊,盡管也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比如阿木在書店引爆手雷讓顧慎言逃脫,老紀用電臺引爆手雷,提醒朱怡貞逃生,但這種不擇手段,也不過是犧牲自我,目的卻是為自己的同事著想,是為實現更大的民族信念著想。
比較而言,同為軍統(tǒng)的陳默群與王世安之間,卻絲毫沒有這種同志情誼和家國情懷可言。比如陳默群忽悠王世安把“假王志”押送回南京,實際上是利用他引蛇出洞,行動失敗了又逼迫王世安主動背鍋。
王世安也不是省油的燈。得知陳默群要返回上海,他第一時間把消息透露給日軍;陳默群被日軍逮捕后,王世安又出賣中統(tǒng)在上海的情報站位置,借日軍之手坐實陳默群就是叛徒的身份,以防止他返回上海后阻礙自己的官運。
陳默群自私狠辣,王世安貪戀權財。
顧慎言老成持重,朱怡貞心懷家國。
林楠笙就是在這樣的強烈對比里,去判斷是非曲直、黑白對錯。
他是主動向中國共產黨靠攏的——這也正是《叛逆者》不同于其他諜戰(zhàn)故事的另一個地方:在先前的故事里,我黨通常會派某位同志主動接近主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把他吸納成我黨的同志;但《叛逆者》里的林楠笙,盡管先后接觸了顧慎言、朱怡貞、左秋明和老紀等同志,但是主動提出加入我黨要求的,卻是林楠笙本人。
相形之下,林楠笙這樣的轉變,顯得更有力度、分量和真實性——這也正應了顧慎言那句堪稱《叛逆者》題眼的臺詞:
“你的信仰不應該依附于任何一個人,信仰就是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戰(zhàn)斗中得到檢驗,最終達到堅定!”
叛逆者 (2021)
導演: 周游
類型: 劇情 / 懸疑
制片國家/地區(qū):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21-06-07(中國大陸)
集數: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