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蕊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214000
呼吸內科收治的重癥患者不單純是其生理承受較大痛苦,其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及恐懼等負性情緒,對臨床治療與康復都會造成嚴重影響〔1〕。相關研究顯示,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能夠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2〕。羅伊適應模式是一種干預目標清晰且明確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將護理程序無縫銜接,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tǒng)且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3〕。本研究對呼吸內科收治的部分重癥患者行羅伊適應模式干預。
88例研究對象均為該院呼吸內科在2018年度接治的重癥患者,按照所用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入院后需接受機械通氣干預,治療期間意識清晰,病情穩(wěn)定;②患者或者親屬了解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肝腎等器官嚴重性功能障礙;②因為腦損傷而引起腦損傷,接受機械通氣,最后無法撤機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1.2.1對照組行呼吸內科常規(guī)護理,護士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并遵照醫(yī)囑實施呼吸道護理,對其呼吸狀況時刻高度關注,并保證其呼吸道暢通,避免發(fā)生胃脹氣等情況。進行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指導并幫助患者多排痰〔4-5〕。
1.2.2研究組聯(lián)合羅伊適應模式。
1.2.2.1科室建立羅伊適應模式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入組前需經(jīng)系統(tǒng)的羅伊適應模式知識培訓學習,考核合格后入組〔6〕。
1.2.2.2實施流程。根據(jù)重癥患者極易發(fā)生的問題,從其生理、心理、角色狀態(tài)等多個方面實施適應性問題觀察,將本次護理工作目標明確,制定適宜的護理措施,并對護理效果展開評價〔7-8〕。
對患者進行護理診斷,并將護理工作重點確定,為其制定適宜的護理計劃,給予患者實施全面優(yōu)質護理。例如患者氣管切口或者氣管插管后,發(fā)生呼吸不適問題,先要對其全面評估。①護理評估。氣管切開或者氣管插管導致的患者上呼吸疼痛不適是發(fā)生率是100%,分析認為同主要刺激,如氣管插管對患者口咽部造成的直接刺激、切開處的疼痛刺激等、相關刺激,如因為使用呼吸機帶來的不適感染等,固有刺激,如患者過度擔心治療與護理操作心理上的因素、對疼痛感覺等。②設立護理目標。對患者疼痛情況有效進行控制,患者如無疼痛問題,增加安心休息,休養(yǎng)質量得到保證。③護理措施實施。氣管切口或者是氣管插管的操作過程中,在患者鼻腔中、上氣道局部滴入利多卡因(濃度2.0%),最大限度降低操作帶來的刺痛感覺?;颊呷绻霈F(xiàn)疼痛或者是無法忍受氣管插管操作的情況時,根據(jù)實際清理使用適量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如安定、芬太尼等。護士要協(xié)助醫(yī)生調整好呼吸機相關參數(shù),保證患者與呼吸機同步,并向患者充分解釋呼吸機干預的優(yōu)勢,以緩解患者緊張不安感〔9〕。
1.3.1患者治療完畢出院前夕,對兩組住院花費、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及脫機成功率進行對比。
1.3.2護理前與護理30 d后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器對兩組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查對比,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FVC、FEV1/FVC。
1.3.3采用生命質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在護理30 d后對兩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檢查對比,該量表總分120,共計心理狀況、生理狀況、機體狀況、社會狀況、情感狀態(tài)及精神狀態(tài)6方面內容,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10〕。
兩組住院花費與住院時間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呼吸機使用時間(4.3±3.0)d短于對照組呼吸機使用時間(7.8±4.0)(P<0.05),研究組脫機成功率(97.7%)高于對照組脫機成功率(56.8%)(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比脫機成功率等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30 d后研究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護理30 d后研究組生活質量總分(105.1±13.0)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總分(63.1±10.0)分(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
呼吸內科疾病多為高發(fā)病率疾病,病變會累及患者的氣管、支氣管及肺部?;颊吲R床主要表現(xiàn)為缺氧、胸部疼痛、呼吸困難等,情況嚴重時患者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11〕。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顯示,臨床護理工作應用羅伊適應模式,尤其是在呼吸內科中,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增強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12〕。
呼吸內科針對接受機械通氣的重癥患者行羅伊適應模式干預,要求醫(yī)護人員首先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評估,而后根據(jù)評估結果對常規(guī)護理工作中的不足與問題進行糾正改善,為患者設定適宜的護理目標通過靶向護理措施干預,如鎮(zhèn)痛鎮(zhèn)靜、呼吸機護理等來提高臨床療效與護理工作質量。此次研究,兩組住院花費與住院時間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研究組呼吸機使用時間短于對照組呼吸機使用時間,研究組脫機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脫機成功率。研究認為,重癥患者接受羅伊適應模式干預后,通過從起生理、心理及角色等多個方面護理干預,拉近醫(yī)患之間關系,使患者更加信任與依賴醫(yī)患人員,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主動接受治療與護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利用縮短呼吸使用時間,提高脫機成功率。陳玉宇,王敏鴻,黃捷暉〔13〕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用羅伊適應模式護理干預,患者脫機成功率較高。與本次研究結果所一致。
羅伊適應模式的關鍵點在于患者的適應性,該模式明確指出護理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患者在治療期間,通過對其生理、心理、住院環(huán)境及社會因素等方面進行護理服務,以提高其適應狀態(tài),從而增強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此次研究,護理前兩組肺功能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30 d后研究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FEV1、FVC、FEV1/FVC。分析研究結果認為,將羅伊適應模式作為護理工作框架,通過護理評估,總結護理問題,并根據(jù)發(fā)行的問題有靶向性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葛玲〔14〕研究顯示,肺癌術后患者行基羅伊適應模式護理,患者肺功能得到極大改善。與本次研究結果所一致。
羅伊適應模式注重從患者生理、心理及角色等多個方面實施護理干預,從而保證護理工作更具人性化,非常符合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要求。此次研究,護理30d后研究組生活質量總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總分。分析結果可見,羅伊適應模式將患者看成為開發(fā)整體,通過全面持續(xù)護理,使患者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優(yōu)質護理服務,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吳亞波和李亞〔15〕放化療肺癌患者行羅伊適應模式干預,患者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改善。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呼吸內科實施羅伊適應模式,可有效減少重癥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提高脫機成功率,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