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英 佟姍
內容摘要:目前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往來密切,在此背景下交換生項目對兩岸大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調查研究兩岸交換生對校園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探索其對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有利于兩岸校園共同進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同時更進一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關鍵詞:交換生項目 兩岸校園文化 借鑒融合
隨著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樂于報名參加兩岸交換生項目,到達不同校園參與校園文化交流,拓展視野,豐富閱歷。此研究以淮陰工學院的赴臺交流生以及中華大學參與過類似交換項目的同學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交換生在不同校園文化背景下的學習生活,了解兩岸校園文化差異,從而進一步充實校園文化多樣性,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同時也為促進兩岸校園文化交流和發(fā)展提供一定數(shù)據(jù)研究。自1949年以來,兩岸大學不斷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基于兩岸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并在歷史合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頗具多樣性且特色鮮明的大學校園文化。2010年9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即ECFA)生效,這是兩岸經貿交流時勢所趨的必然結果,也是近兩年來兩岸關系和緩改善下所取得的成果。兩岸在貿易往來、投資合作、學術交流方面都加快了步伐,兩岸大學校園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交流,方式包括學者的研學訪問、兩岸高校共同承辦組織文化活動競賽等,其中大陸與臺灣高校的“交換生”計劃推行迅速,規(guī)模也在逐年擴大。因此,對“兩岸交換生項目”這一研究對兩岸校園文化交流和促進兩岸教育制度借鑒與完善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近年來,江蘇省高校與臺灣高校交換生總人數(shù)穩(wěn)步增長,江蘇省高校與臺灣高校交換生項目逐步增多,兩岸發(fā)起交換生項目的院校逐年增多,兩岸參與交換生項目的學生能夠明顯感受到兩岸校園文化的差異性并且能夠很快相互融合。
一.研究現(xiàn)狀
目前每年世界各地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學生參加交換項目,相互交換學生,中國于1995年正式加入“交換生”行列。距今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隨著兩岸經貿發(fā)展的日益繁榮,ECFA簽訂后的兩岸在貿易往來、投資合作、學術交流方面都加快了步伐。其中大陸與臺灣高校的"交換生"計劃推行迅速,規(guī)模逐年擴大。國內對交換生項目的研究也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2011年華東師范大學王瑞德發(fā)表了題為《大學國際交換生研究》的碩士論文,文中從國家、學校和學生三個層面對大學國際交換生進行分析,試圖明確大學國際交換生的背景、發(fā)展與建設,討論突出大學國際交換生作為學生流動形式之特色,以為大學國際交換生的發(fā)展提出政策建議。2013年南昌大學夏江南發(fā)表《我國境外交換生教育質量管理研究》的碩士論文,文中所研究的交換生教育,特指在境外交流學習的交換生,其中我國境外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qū)和國外。2016年常虹與牛軍發(fā)表《ECFA簽署后大陸學生赴臺學習服務與規(guī)范管理研究》的文章,通過對臺灣學生交流計劃實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準確概括大陸交換生服務和管理方式實行的原則及主要特征,為今后大陸學生赴臺學習服務與管理的問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導。2018年長安大學王佳娜發(fā)表了《大陸赴臺交換生交流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的論文,通過研究大陸赴臺交換生交流的現(xiàn)狀,探究大陸赴臺交換生交流期間面臨的問題,據(jù)此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提升大陸學生赴臺交流的積極性,促進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與互動?,F(xiàn)實表明,交換生項目在促進校園文化多樣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而兩岸校園開展的交換生項目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發(fā)展。
而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對于大陸與臺灣的交換生項目的研究有限,對交換生與校園文化多元化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為此,在交換生項目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交換生項目對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
二.研究過程
(一)問卷調查
本研究以部分參加過淮陰工學院和中華大學參加過類似交換生項目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設交換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的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的情況分析出兩岸校園文化異同,了解該項目對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通過對赴臺交換生和我校從臺灣高校過來的交換生對校園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和認識的研究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兩岸校園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分析參與調查問卷的同學所反饋出來的信息,分析兩岸校園建設和教育制度存在的異同,以及交換生項目對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以淮陰工學院開展的交換生項目為例,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shù)赴臺參加交換生項目的學生選擇以中華大學,義守大學,玄奘大學,靜宜大學為主,涵蓋的專業(yè)有工、藝、管、文等各大類。大多數(shù)參加交換生項目或類似交流學習活動的學生表示,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尋求與自己原學校不同的學習經歷、豐富學習資源。這樣的交換生項目對兩岸學生而言也是開拓眼界,了解兩岸不同學習環(huán)境與文化的一個新途徑,同時也更進一步豐富了兩岸校園文化的多樣性。從調查結果而言,大多數(shù)參加交換生項目的學生認為兩岸校園文化差異性顯著,此類交換學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岸校園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這也印證了我們最初提出的“交換生項目能豐富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加強兩岸青年溝通與學習,增強民族凝聚力”這一觀點。(部分問卷如圖:)
(二)問卷分析
1.教學方式
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上,我們問及了兩岸校園文化差異的主要來源,我們發(fā)現(xiàn),受訪的70.36%學生選擇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思考方式,以及師生課堂的互動方式。例如,在臺灣高校中,大多數(shù)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和小組學習能力;而在大陸的高校中,大多數(sh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差異性也形成了師生課堂的互動方式的差別,臺灣高校的教師往往偏向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而大陸高校的教師更偏向于學生跟隨老師的思維進行思考的互動方式。在我們訪問過程中,一位曾在大一參加過赴臺交換生項目的余同學表示,她剛到中華大學學習的時候,并不能很好地適應臺灣高校教師的教學,兩岸的教學制度和方式讓她感到不習慣,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這些變化。尤其是在進行課堂分組討論的時候,脫離了老師的主導會感到有點迷茫,因為早已經習慣了大陸教師的教學方式,習慣了跟隨老師的思維進行學習。而在臺灣,余同學發(fā)現(xiàn)她的老師很喜歡分組,教師就課堂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把任務分配至每個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小組選派代表總結討論結果輪流回答,作業(yè)也是小組分工,這樣的學習氛圍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個人學習負擔,也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精神。余同學表示,這樣自主性更強的課堂讓她切實感受到了兩岸課堂文化的差異性,同時也拓展了她的學習思維。
綜上,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習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兩岸的學生學習氛圍由于不同的教學理念存在很大差異,臺灣高校的學生就學習時間而言更傾向于按部就班,擁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性,可以充分安排更多的課余時間,發(fā)展自我,但較大陸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學習的自我內驅力;而大陸學生就學習時間而言則表現(xiàn)出更積極主動的覺悟,有利于形成刻苦的科研精神,約束自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性和自我意識。據(jù)分析結果可得以下結論:物質決定意識,因此學生在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思維是有一定差異性的,通過交換生項目的開展,能讓學生直接或間接的接觸與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差異性對比自身不足,從而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完善自我,也進一步促進了兩岸校園共同進步。
2.生活習慣
當然,據(j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兩岸校園文化的多樣性還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生活方式的不同,休閑娛樂的方式不同,飲食文化的不同等等。而交換生項目也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兩岸校園文化的多樣性,例如,赴臺參加交換生項目的余同學回憶,剛開始到中華大學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臺灣學生青睞的社交軟件中,選擇使用Line和Facebook的比較普遍,不同于大陸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QQ和微信。在她的推薦和影響下,先是她周圍的同學和朋友下載了微信,最后她發(fā)現(xiàn),在一定范圍內微信也在臺灣變得普遍流行開來。再如何同學表示,在她作為交換生期間,學校食堂還了解到學校有一定數(shù)量的臺灣交換生,引進了臺灣小吃,不僅得到了臺灣小伙伴的喜歡,還吸引了一大批大陸學生的嘗鮮,獲得一致好評,這也是兩岸校園飲食文化的交融的體現(xiàn)。
兩岸交換生項目的開展促進了兩岸文化的交流,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參加項目的交換生為介質在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傳播發(fā)展,在潛移默化中相互交融,同時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3.學習習慣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交換生項目對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影響,我們還訪問到一位從臺灣來大陸學習的交換生何同學。何同學認為,兩岸校園文化差異性中讓她感受最深的是校園的學習氛圍不同。在臺灣,她經常提前二十分鐘到教室,而教室空空如也,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還問“還沒上課呢,來這么早?”而在大陸則異然,跟她同宿舍的同學都會在上課前半小時就去教室自習等待上課。何同學還發(fā)現(xiàn),大陸的學生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學習刻苦,圖書館自習室總是座無虛席,如果在期末考試期間,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提前去圖書館占位置,等到8點,連樓梯上都是認真背書的同學。何同學表示,當她第一次見這樣的學習場景,她的散漫和懶惰一掃而空,唯恐落后,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她更有學習動力。
交換生項目的開展能夠使交換生們深刻地體會到彼此學校在學生事務管理上的差異,從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我們分析研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管理理念方面,臺灣高校中普遍以學生為主,而大陸高校中更加注重制定系列規(guī)則。因此我們認為,兩岸校園應共同學習,相互借鑒,揚長避短,使得課程設置更為合理化,管理更為規(guī)范化人性化。
(三)結論
兩岸文化一脈相承,青少年作為新時代的希冀,在校期間通過交換生項目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學習兩岸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多樣性的同時還有利于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熏陶愛國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此外,在交換生項目的開展中,參與相關項目的同學能夠直觀地感受和學習不同的知識,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通過這些同學的切身體會,我們可以從他們反饋出來的信息分析研究兩岸校園建設與教育制度的異同;同時,“教學”是一個包含“教”與“學”的雙向過程,在交換生項目的進行中,對交換生進行授課教師也會從教學過程里得到兩岸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了解兩岸學生思維方式或學習習慣的差異性,吸收借鑒更為完善的教學方式,從而對自己教學進行調整,使得教育結構更為科學。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發(fā)現(xiàn)江蘇省高校的師資隊伍狀況,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化,交換生教育走向是否規(guī)模化,交換生教育管理機制是否日益完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完善,有利于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實現(xiàn)一流大學建設有重要意義,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化多樣性融合,有利于江蘇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擴大江蘇教育對外開放渠道,推進江蘇高校與臺灣高校的交換生教育有效開展。
總而言之,在此次研究中我們探索了解到交換生項目對促進兩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確形成了很大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兩岸文化友好交流。在對參與調查訪問的同學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后,我們也能清楚直觀地感受兩岸教育制度與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異同,為兩岸高校進一步完善高素質人才教育提供了一定借鑒。我們認為,通過兩岸交換生項目所折射出的文化多樣性,兩岸校園應持更為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以適應滾滾向前的全球一體化進程;在此過程中,兩岸高校力求共同進步,互相借鑒,揚長避短,形成更為科學化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努力實現(xiàn)雙一流大學建設。
參考文獻
[1]王瑞德.大學國際交換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夏江南.我國境外交換生教育質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3
[3]常虹,牛軍.ECFA簽署后大陸赴臺學習服務與規(guī)范管理研究[J].科教刊導2013,(19).220-221
[4]林春玲.海峽兩岸合作辦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研究[J].閩江學院學報,2011(04)
該文章為2020年度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11049075Y。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