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先霈老師、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今天的座談會議我們控制了規(guī)模,人數(shù)不多,但大作家、大理論家多??梢哉f是群賢畢至,蓬蓽生輝。在此,我首先代表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對出席今天座談會的省作協(xié)領導、各位專家學者、新聞單位的朋友、校職能部門負責人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一直以來給予我們出版社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來,一直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本著大學出版社的初心使命,致力把學術出版精品化、品牌化,一系列學術著作受到學界和社會好評和認可。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是歷代有文化情懷、有文化理想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人努力的結果,而王老師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王老師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任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總編輯,他在總編輯任上,立足桂子山,依托華中師范大學百年老校的學術底蘊,策劃推出了“文藝理論批評建設叢書”“桂岳書系”“桂苑書叢”等學術意義重大、具有品牌性、延續(xù)性的選題。其中,“桂岳書系”重在整理華中師范大學歷史上著名學者的代表作,第一輯首推楊東莼、韋卓民、錢基博、張舜徽、詹劍峰五位大師的學術論著,他稱之為“五老叢書”?!肮鹪窌鴧病眲t重在扶持華中師范大學青年學者,收錄學術新人的著作。老一輩的鴻篇與青年人的佳作,合理規(guī)劃、依次推進,為出版社后來的學術出版、學者文集出版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后來,出版社范軍他們又花大力氣推出并獲得國家級或省級大獎的《張舜徽集》《錢基博集》《韋卓民全集》《章開沅文集》《黃曼君文集》,以及我們正在做的《邢福義文集》《劉守華故事學文集》《光未然全集》《熊鐵基文集》《潘梓年全集》等等,可以說這些都是在“五老叢書”基礎上的繼承發(fā)揚。服務于學術新人和學科發(fā)展的“桂苑書叢”也依據(jù)不同院系和專業(yè),逐漸分化為越來越多的套系,也在不斷壯大之中。
王老師是著作等身的大教授、成就斐然的出版人,但他老人家為人親切隨和,愛護后學。這次在做王老師文集的過程中,我社的年輕編輯從他身上學習到很多。王老師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學者風范,溫文爾雅的待人風格,給我們的年輕編輯做了很好的示范,參與文集編輯工作的年輕編輯宋文靜還專門就此寫過一篇編輯札記。
當然,我們今天舉辦王老師文集出版座談會,肯定不光是以上因素。更主要的是,我們想借此機會,表達我們會一直致力于學術出版,深耕細作學術精品的決心和信心。
大學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其本質可以歸納為知識創(chuàng)造和知識傳承。大學出版社作為文化傳承傳播的重要機構,除對一所大學具有獨特的意義外,在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上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傳播馬克思主義、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累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成果,大學出版社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出版人,我們將繼續(xù)以飽滿的熱情服務于發(fā)展中的中國學術,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天會議來了不少大學者、大作家,其實,學術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與出版工作一樣,都是從事精神產(chǎn)品的勞動,都是理想主義者干的活兒,沒有理想、激情、責任、奉獻精神是難以堅持的,其中的甘苦冷暖各位都深有體會。借此機會,我也向各位道一聲珍重。祝王老師、各位嘉賓身體健康。謝謝!
周揮輝,男,1964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85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人民日報·理論版》《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中國出版》《出版科學》《新華文摘》等權威、核心報刊發(fā)表(轉載)論文三十余篇。現(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編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