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東,1955 年生于河南武陟縣,他是喝著黃河水長大的黃河兒子。幾十年來他輾轉(zhuǎn)多地,卻總也沒能離開黃河的懷抱,在進入暮年時,他兩次黃河采風,多次重走黃河部分沿線感悟,歷經(jīng)五年備課,五年創(chuàng)作,終于在今年金秋獨立完成了“走近黃河”萬里長卷。
畫卷共三卷,總長230 米,3062平尺,是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詮釋黃河風貌,描繪黃河古韻之作。
埋于心,斬不斷的黃河情絲
搞藝術需要一種特殊天分。人們常說畫如其人,文如其人,這就需要具有空靈 明淡 閑雅或超凡脫俗的審美觀念和人生閱歷。
在采訪中,聽著他娓娓道來繪畫黃河的經(jīng)歷,更想探知其背后的故事。終于他講述了自己兒時對黃河的記憶。他說生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記得,三年自然災害和國家初建,連偉人們都在節(jié)衣縮食,可想百姓生活的艱辛。當時家就住在黃河沿岸的他,現(xiàn)在仍記得黃河每年夏季都會發(fā)水,或大或小,發(fā)水過后總能在岸邊雜草中找到一兩個紅果,特別好吃。后來他才知道那紅果就是順水而下的蘋果,這就是他小時候記憶中的黃河,一種少年對黃河的崇敬,對紅果美好的記憶深深刻在了腦海里。逝者如斯,轉(zhuǎn)眼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是他無論漂泊他鄉(xiāng),還是回到故鄉(xiāng),總也離不開黃河,喝黃河水而生,喝黃河水而長,與黃河生生相惜。
張傳東自幼喜歡美術,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畢業(yè)后,從教數(shù)年,潛心于中國畫的學習與研究,后來還曾去北京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拜名師,尋求作畫的精髓,從而藝道大進。但他卻不是一直都走在繪畫的職業(yè)道路上,他早年當過工人,教師、公務員,甚至擔任過一定級別的主管領導,后來下海經(jīng)商當老板,他說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不得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沒想到這反而豐富了自己。而這些年無論他干過多少工作,歷經(jīng)多少單位,繪畫都是他一生的執(zhí)著,是他的精神所在,自始至終未曾改變。
他說雖然畫畫時間少了,但更加珍惜繪畫的機會,哪怕工作再忙碌,時間再緊張,只要有一絲空閑,他都要畫上幾筆。他不喜歡應酬,能推則推,也不想攀爬多高的地位,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畫畫,一生足矣。近年來,他放棄了很多機會,一心一意從事心中所愛——夢想中的黃河長卷。他笑著說:“我到了這把年紀,淡漠一切世俗,應是人生的最高追求?,F(xiàn)在能夠弘揚我們的黃河文化,為黃河文化做一點小事是我的真正的想法?!?/p>
“想畫萬里黃河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想法很單一,沿著黃河走走,畫畫大山,寫寫村落,看看名勝古跡?!?/p>
張傳東說。“畫了幾十年,到五十歲才有了這個想法,然而隨著對黃河寫生、繪畫,逐漸認識和領悟到黃河文化的內(nèi)涵,突然萌發(fā)想畫黃河全景的想法?!?/p>
為黃河而畫,為夢想而畫
夢想很偉大,實踐不容易,且不論這樣的巨作一個人完成的困難,單是聽他講述采風的經(jīng)歷就很驚險。
黃河發(fā)源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北麓,干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qū),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全長5464 公里,張傳東兩次黃河采風,經(jīng)歷了不少艱難和兇險。
據(jù)他講述,最后一次到黃河源頭采風,因為太過于專注,忘記了自己是在四千六百多米高原上,因衣著單薄,天氣忽云忽雨,氣候萬千,加之幾十天奔波勞累而致,他在這里得了重感。要不是同伴連夜開車奔下高原,后果不堪設想。而千里采風,車掉進小坑更是常有的事,頭上弄個包,手上擦塊皮他也早已習慣。
他說在創(chuàng)作黃河長卷時,只要心中有所困惑或感悟不到,就會自己駕車奔走百里去想去的地方尋找靈感。因此,這幾年他幾乎多次重走黃河沿岸城鎮(zhèn)村落,了解那里的民俗民風。
采風回來創(chuàng)作也不是簡單的事,這樣一幅巨作鋪在桌子上繪畫是不可能的,他每次都是掛在墻上,一站便是十幾個小時,幾年來幾乎天天如此,張傳東說自己那時幾乎與外界都是“隔離”狀態(tài),甚至拙于與人溝通。他就是這樣很認真的用情去畫,用靈去解“,畫得好不好,也可能理解不夠,但是黃河民族魂盡量表現(xiàn),目前的繪畫語言表達完了,做為一個平常人我用心用情去做了,我做古后,誰去評說,我也聽不著了?!睆垈鳀|謙虛的說。
其實在采訪前,我最好奇的并不是這幅黃河全景圖氣勢如何磅礴,風格怎樣灑脫,場景多么宏大,而是張傳東以怎么樣的毅力用5 年的時間畫前備課,又用5 年的時間來創(chuàng)作。這前后十年時間,對一個人的生命來講,說長也真長,說短也不短,一晃而過。但是在當今這個物質(zhì)化、金錢化的時代沖擊下,拜金拜名這樣的浮躁氣氛中,有誰還勵志用十年的時間去畫一幅畫?而他卻如此固執(zhí),也許這就是他對黃河的感情。由此而想,曹雪芹一生一部《紅樓夢》把他推向了中國文學界頂峰,流芳百世,雖不敢拿張傳東的“走近黃河”萬里長卷與《紅樓夢》相比,但他用十年光陰只為一圖而不逐名利,值得人敬佩。
談到自己的作品,張傳東對《世紀人物》記者說,“這是我的夢想,現(xiàn)在作品完成,我算是圓了自己的夢,至于別人認為它有多大價值,我不敢判定,也可能啥也不是,總之我多年艱辛和夢想完成了,其他與我無關。這就是我的心態(tài)?!?/p>
有時候在想他為什么能做到如此淡然,后來細想之下,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不無關系。張傳東說年輕時他曾和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青年一樣,以工人為榮,報效祖國,也就是在那時,曾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也曾親眼目睹自己的工友被死神帶走,這種經(jīng)歷使他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心胸自然開闊豁達些,名利也就沒有那么重要。
對于這些年張傳東癡迷于黃河長卷,他說自己的家人給了莫大的支持,雖然自己大部分精力奉獻給了自己的愛好,但他的妻子和孩子是體諒的。采訪中,聽他講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jīng)歷,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閱過人間無數(shù),上蒼格外鐘愛于他的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雖然經(jīng)歷過漂泊,可他事業(yè),婚姻、家庭、都可謂美滿,精神層面更是豐滿,這與他開闊的心胸,豁達的性格不無關系。對于這些,張傳東說這是黃河對他的影響。
黃河是民族之魂
在中國的繪畫領域里,歷代畫家所畫的題材大都是山水,張傳東也不例外,但他更鐘情于北方山水。據(jù)了解其實他畫路很廣,早年畫過人物、山水、花卉,無論是國畫、油畫、版畫乃至壁畫都有涉獵。后來以山水畫為主,癡迷于山水畫的思索和研究,關注自然與寫生,與古人對話,以自然為師,經(jīng)過刻苦探究,潛心琢磨形成了自己的筆墨語言與風格。
而外界對張傳東的評價是,他的山水往往從大處著筆,合亂而不亂,合齊而不齊,似有法似無法。明眼人一目了然,可以看出畫家是力求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著意創(chuàng)新,從作品的各個層面努力追求一種新的意境、新的角度和新的表現(xiàn)形式、并卓有成效。
作為一位山水畫者,幾十年來他涉足過很多地方,而每個地域都會有不同的特質(zhì)與風貌。尤其是黃河蜿蜒萬里、流經(jīng)九省、地域廣袤、山野縱橫、古跡遺存、村落民舍、民俗民風等繪畫元素,在每位畫家眼里都有不同的審美與不同的畫風詮釋。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師法自然獲取靈感。
張傳東說“走近黃河”萬里長卷近日封筆后,自己會休息一段時間,接下來寫寫對黃河感受的文章。他把書的序發(fā)給我看,讓我深有感觸,不自覺的眼眶濕潤,這種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只記得有幾處是對黃河描寫,感覺甚好。
“當站在平緩柔嫩的草毯上,眺望那蒼茫空靈的原野,高潔如玉的雪峰,藏藍如瑩的天空,你會感到這里是凈化心靈的天堂?!薄叭魻柹w大草原,黃河像一條巨龍盤旋在這里。他如絲如帶,與藏包上裊裊炊煙相互交融,蜿蜒北去,猶如一幅淡淡的潑墨山水。”“這里可謂是砂巖如筍,奇峰如林,皮筏古渡,土坯農(nóng)民,原生原態(tài)。蹲在岸邊可捧黃河之水,站在石林可攬大河腰姿,像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弊掷镄虚g透露著他對黃河癡愛之情。
“黃河在青藏高原上清澈如玉的柔美身姿,而在這黃土高坡,晉陜峽谷之中,它翻沙滾涌,濁浪滔滔,壺口瀑布咆哮如雷,氣勢恢宏,勢不可擋,好似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瞬間凝聚的能量,在這里爆發(fā)。頓時想起毛澤東所言:‘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黃河自古多洪泛,難言功過。在這片黃色的原野上,黃河以她柔韌博大的胸懷哺育了黃河文明的先民,成就了黃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合,而我們的先民又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旱作農(nóng)業(yè)文化,促進了人類發(fā)展的進程。黃河的流變給了我們民族深邃而遼遠的啟示和力量,成為我們精神的象征。同時黃河那奔騰不息的江流給予我們民族胝勵卻是我們該永久張揚奮斗不息的精神之旗。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孕育了華夏民族,鑄就了黃河文明。“畫黃河是我后半生的夢想,因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她譜寫了文明,記錄了歷史,培養(yǎng)了我們這個民族,淳樸厚實,不屈不撓的性格。鑄就了不畏強敵,勇于擔當,敢于犧牲的民族血性。在那‘風在吼馬在叫的歲月里,充分彰顯了我們民族的黃河之魂。在和平年代里也成就了黃河兒女的家國偉業(yè)、禮儀興邦、德行天下、大愛無疆的中華文明”。
“發(fā)揚黃河精神,弘揚黃河文化是每位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事,作為一個畫者,走黃河,畫黃河,經(jīng)歷數(shù)年終于完成這幅黃河長卷,也是圓了自己一個夢?!睆垈鳀|感慨道。(來源:世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