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大橋 ?是我國在長江上第一座自行設(shè)計和建造的公鐵兩用橋。1960年1月18日,南京長江大橋開工;1968年9月30日,大橋鐵路橋通車;1968年12月29日,大橋公路橋通車。大橋上層為4車道公路,長6772米,下層鐵路為雙向車道,長4588米,正橋共有10孔9墩,跨度為160米。它的建成將津浦、滬寧鐵路接通,可從北京直達上海,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lián)系。
現(xiàn)年89歲的老黨員孫信,回憶起自己參與建造南京長江大橋的歲月,依然自豪和激動。他有些顫抖地伸出食指說:“這是一座爭氣橋。”
南京長江大橋,勘測始于1958年。孫信說,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shè)歷經(jīng)諸多不利因素,但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新中國第一代橋梁人,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付出巨大犧牲與努力,終于獨立自主地讓這座“爭氣橋”橫躍于南京江面。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一舉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妄圖挾天塹以據(jù)的想法,解放南京。新中國成立后,這條天塹卻成為阻礙南北交通、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攔路石。新中國急需一座連通南京南北兩岸、打通經(jīng)濟脈絡(luò)的大橋。
然而,長江南京段,卻以江寬水深浪急的特點,嚇退了不少國家的造橋?qū)<??!八盍骷保灰私颉?,來到南京實地勘察后,大多?shù)外國專家都只留下這句話。
1955年調(diào)任中鐵大橋局工作的孫信也參與了前期的勘測,他說:“經(jīng)過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shè),中國造橋技術(shù)有了一定儲備,又有蘇聯(lián)幫忙,本來應(yīng)該很順利?!?/p>
然而,不久后蘇聯(lián)撤走了所有專家和資料,并拒絕提供大橋所需鋼材。一時間,中國造橋人陷入了迷茫。
但黨中央的決定如一盞明燈點亮了希望。孫信說:“黨給我們的指示簡單有力:有蘇聯(lián)專家在,干。蘇聯(lián)專家走了,也要干?!?/p>
在黨中央的激勵下,孫信和同事們重燃斗志。
面對各種困難,孫信和第一代造橋人沒有后退 ,黨員干部更是沖在一線。工地上,燈火日夜通明,帶頭徹夜研究方案的是黨員;缺乏施工設(shè)備,要么研究“土辦法”,要么黨員帶頭肩挑背扛;三年自然災(zāi)害,黨員帶頭勒緊褲腰帶地干。
孫信說:“記得那時最開心的是晚上有時能遇到賣胡蘿卜的農(nóng)民,我們就會買一些,晚上寫東西晚了,就在墻根生火,用臉盆煮胡蘿卜,放點鹽吃?!?/p>
除了困難,更要面對危險。
1964年9月,大橋工程遭遇危機:18日和28日,在秋汛洪水沖擊下,5號和4號橋墩懸浮沉井的錨繩先后崩斷。自重6000多噸、七八層樓高的沉井在激流中來回擺動,最大幅度達幾十米!一旦主錨崩斷,不僅大橋面臨著沉井傾覆、橋址報廢的危險,下游百姓也要遭殃。逢遇險情,黨員爭先,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帶領(lǐng)工人連續(xù)搶險近2個月,最終采用“平衡重止擺船”的方案,使大橋轉(zhuǎn)危為安。
同樣在5號墩,沉井鋼刃腳落到巖層時鑿出了一個大漏洞,引起了翻沙。如不堵住,混凝土澆下去,有極大的安全隱患。經(jīng)過研討,只有派潛水工使用鋼板在60米的江水下焊接這一個方法。
這在中外潛水作業(yè)史上沒有先例可循。黨員潛水工胡寶玲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搶先第一個下水。在漆黑一團的江底,胡寶玲僅憑一雙手摸到了洞口,摸索著把鐵板堵上。他左手摸著焊縫,右手緊握焊鉗,以嫻熟的技藝,一口氣將一包焊條焊完,在水下工作了17分15秒。
“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遇到困難沖到前面是應(yīng)該的?!睒銓崯o華的話語,道出了胡寶玲的擔當與奉獻。
黨旗所在,即為陣地。歷時10年,10萬人參與建設(shè),南京長江大橋自通車之日便向世界宣告中國造橋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