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在書面語或口頭表達中,有一種以形式的變化來表現著力于抒情的句子,我們姑且說它是“特意否定句”。請看:
1.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摘自郭沫若《白鷺》)
2.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摘自茅盾《白楊禮贊》)
3.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摘自梁衡《壺口瀑布》)
4.人們爭相傳誦這成績,而在我眼中,不,在心中,卻是那隨著悅耳的槍聲徹底破碎的、代表恥辱的“零”。(摘自孫杰《光榮啊,普拉多的槍聲!》)
上面四個句子,妙在句中的那個“不”字——它們都進行了句中的“特意否定”。這種特意進行的否定,有什么樣的表達作用與表達效果呢?
首先是表達一種不可遏止的深情或激情。比如第1個句子,作者已經贊譽白鷺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但緊接著又進行否定,說“不,歌未免太鏗鏘了”,接著再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次贊美還不夠,還覺得角度欠佳,還要贊美一次,可見對白鷺之秀美的喜愛。
其次是在表達之中形成一種遞進式的反復。以此多角度地表現作者內心的贊嘆之情。如第三句中的“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就表現了這種多角度的、反復的贊嘆。
再就是表現出語言表達的文氣之美。比如第二句的意思是,高原上的白楊樹,不論多與少,都會給人以非常振奮的感覺。但作者卻是這樣的表達:“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就顯現出語言藝術的美、詩意的美。
同時它們都表現出句式靈動變化的美感。比如上面第4個句子,如果把句中的“不”省去,句子“在我眼中,在心中……”也說得過去。但有了這個 “不”,句子的意味就大不一樣。既表示自己的話還沒有說夠,還要更進一層地說;又改變了句子的結構,形成了句中的語言“波瀾”。
可以說,“特意否定”不是真的否定,而是為了更有詩意地多角度抒發(fā)心中之情。
有意思的是,如果不用這個“不”字,能不能表現出“特意否定”的效果呢?下面的句式就可以:
那哪里是競賽,那是萬馬奔騰,在共同完成一項戰(zhàn)斗任務。(摘自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我哪里是什么化學家喲!我只是一個劑,是個催化劑。(摘自沙葉新《陳毅市長》)
“哪里”兩個字,在具體的語境中,居然也有美妙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