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揚
我的鄉(xiāng)愁似乎來得早了一些。上大學時,教授現(xiàn)當代文學的老師為我們請來了作家李銳做講座。在他的講座上,李銳老師介紹了他的寫作,還帶來了他的書《太平風物》。書里介紹了中國的農(nóng)具,也講述了作家對當下時代農(nóng)具命運的悲嘆。
這樣的一本書,天然地讓我親近。書里寫到的農(nóng)具,很多都是我不熟悉的,有些甚至叫不上名字。但一看到這些農(nóng)具的圖片,我就能想到小時候每天都能見到的畫面:清晨,我揉著眼睛來到院子里,爺爺正好背著一大捆沾著露珠的青草回來了,青草捆上插著一把鐮刀。爺爺把青草放下,隨手便把鐮刀拿起來,掛在了院子的墻上。那面墻上,還依次掛著鋤、鎬和鐵鍬。一面掛著農(nóng)具的院墻就是小時候的我在院子里玩耍的背景。
時光流逝。2020年的年底,家鄉(xiāng)通了高鐵,可我的村子卻不在了。家門口的槐樹還在,家我卻是一天也沒再住過了。
在李銳的《太平風物》里,六安爺固守著家園的最后一畝田地不被工廠占去,一遍遍掄起手里的鋤頭,呼吸著田地的芬芳,站好祖輩傳下來的耕耘者的最后一班崗。如果我的爺爺還在,他也會是這樣的老人。可對我來說,已是回不去的鄉(xiāng)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