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張奕(整理)
編 輯:杜碧媛 dubiyuan@163.com
9 月,任湖北省公安縣躍進學校民辦教師。兩年間,從小學一年級教到高中二年級,語文、數(shù)學、政治都教過。
10 月,因為《淬火》等兩首小詩的投稿,應《湖北文藝》(原《長江文藝》,“文革”中更名《湖北文藝》)編輯部邀請,至武漢參加創(chuàng)作學習班?!洞慊稹房凇逗蔽乃嚒?975 年第6 期。
3 月,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本科。
1 月,獲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學位,留校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助教。
9 月起,在職攻讀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師從吳志達先生。
5 月,論文《明代前后七子與公安派的對立互補關系及其融合》發(fā)表于《荊州師專學報》第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7 年第10 期全文收入。
5 月,論文《從傳統(tǒng)的致思途徑看〈儒林外史〉結構的完整性》發(fā)表于《江漢論壇》第6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7 年第9 期全文收入。
11 月,論文《蒲松齡筆下的名士風度和佳人韻致》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期。《文學遺產(chǎn)》及《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8 年第2 期摘要轉載。
2 月,論文《〈鏡花緣〉與儒道文化》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1 期。
6 月,獲武漢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為《〈聊齋志異〉的抒情精神》。
本年,晉升為講師。
5 月,論文《高鶚功過評議》發(fā)表于《爭鳴》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紅樓夢研究》1990 年第1 期全文收入。
6 月,論文《中國名士文學論綱》發(fā)表于《江漢論壇》第8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0 年第2 期全文收入。
6 月,論文《情調:〈聊齋志異〉的一個重要審美范疇》發(fā)表于《名作欣賞》第3 期。
7 月,論文《論晚明文言小說中的名士風度》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2 期。
7 月,論文《癡:〈聊齋志異〉的一個重要情感范疇》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0 年第2 期全文收入。
12 月,論文《追求雄健奇崛——元明之際文學的主導風格》發(fā)表于《中州學刊》第6 期。
4 月,論文《〈今世說〉與王晫心態(tài)》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1 期。
7 月,論文《〈英烈傳〉:歷史向故事傾斜》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2 期。
8 月,論文《論唐人傳奇之“奇”》發(fā)表于《江漢論壇》第11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1 年第3 期全文收入,《新華文摘》1991 年第3 期要目欄收目。
8 月,論文《論唐人傳奇的文體規(guī)范》發(fā)表于《中州學刊》第4 期?!缎氯A文摘》1990 年第12 期要目欄收目。
本年,遴選為武漢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
8 月,論文《〈聊齋志異〉理趣欣賞》發(fā)表于《名作欣賞》第4 期。
12 月,論文《近情·幽默·魏晉風度——談談〈閱微草堂筆記〉》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4 期。
本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5 月,論文《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仙、鬼、怪形象及其悲劇意蘊》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 年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3 年第10 期全文收入,《想象力的世界——二十世紀道教與古代文學論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全文選入。
12 月,論文《“才子之筆”與“著書者之筆”——論中國文言小說的敘事規(guī)范》,發(fā)表于《青海社會科學》第6 期。
8 月,論文《元稹〈鶯鶯傳〉辨》發(fā)表于《江海學刊》第4 期。
9 月,專著《中國文言小說流派研究》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20.5 萬字?!段膶W遺產(chǎn)》1994年1 期“新書架”欄予以介紹。《文藝報》1994 年8月13 日第7 版摘要轉載了該書緒論。
1 月,論文《論清代傳奇體小說發(fā)展的歷史機遇》發(fā)表于《社會科學研究》第1 期。
2 月,論文《揚黛抑釵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會文化心理》發(fā)表于《紅樓夢學刊》第1 期?!睹覉D說薛寶釵》(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年版)全文選入。
5 月,專著《士人心態(tài)話儒林》于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14.8 萬字。臺灣亞太圖書出版社于1995 年12 月出版繁體字本,更名為《吳敬梓話儒林:士人心態(tài)》。
6 月,論文《論古代傳奇小說的兩種類型及其演變》發(fā)表于《青海社會科學》第3 期。
2 月,論文《論筆記體與傳奇體的品格差異》發(fā)表于《學術研究》第1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 年第6 期全文收入。
2 月,論文《論軼事小說之“軼”》發(fā)表于《貴州社會科學》第1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 年第7 期全文收入。
3 月,論文《唐人傳奇中豪俠形象的演變》發(fā)表于《古典文學知識》第2 期。
3 月,專著《中國筆記小說史》由臺灣志一出版社出版。該書36 萬字,獲首屆(1991—1995 年度)中國武漢對外文化交流獎(圖書類)一等獎。
3 月,專著《中國傳奇小說史話》由臺灣正中書局出版。該書36 萬字。出版方曾特聘不具名的著名學者擔任評審。這位學者的評審結論是:“一,本書對于中國傳奇小說做歷史性的評介,分析得當。二,在劉開榮撰《唐代小說研究》之后,一直沒有比較理想的唐人傳奇研究出現(xiàn),臺灣后有祝秀俠、劉瑛等人之《唐代傳奇研究》等多本唐人傳奇研究,缺陷仍多。本書貼近各個時代的情境來分析傳奇作品,較為合理。三,對于傳奇作者及傳奇單篇之分析皆頗為恰當?!薄段乃噲蟆?、《中國典籍與文化》、《社會科學研究》、《書目季刊》(臺灣)、《中國青年報》、《長江日報》、《明清小說研究》、《古典文學知識》等也發(fā)表了對該書的評介。
9 月,論文《論〈三國演義〉文體之集大成》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5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 年第12 期全文收入。
11 月,論文《論志怪三體》發(fā)表于《學術論壇》第6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 年第4 期全文收入。
11 月,論文《嚴監(jiān)生與兩根燈草》發(fā)表于《古典文學知識》第6 期。
12 月,論文《蒲松齡的自我確認與人生感慨——論〈聊齋志異〉的“狂生”形象》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 年第4 期全文收入。
目前我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已經(jīng)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為了避免情況繼續(xù)惡化,需要推進生態(tài)城市的建設進程。將生態(tài)和諧理念作為基礎,遵循以人為本的基礎原則,將生態(tài)美學與人文價值互相結合,才能完成生態(tài)城市的發(fā)展目標,使城市更加和諧、經(jīng)濟獲得持續(xù)發(fā)展。
本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8 月,論文《論軼事小說之“小”》發(fā)表于《貴州社會科學》第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 年第11 期全文轉載。
本年,任新組建的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為著名文化史家馮天瑜教授。
1 月,專著《紀曉嵐的人生哲學》由臺灣揚智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該書18 萬字。1997 年10 月,北京華夏出版社出版簡體字本。曾入選2002年度中國人文圖書排行榜,為第7 名。
10 月,論文《論〈聊齋志異〉的抒情精神》發(fā)表于《蒲松齡研究》第4 期,該期為《蒲松齡研究》創(chuàng)刊三十期紀念專號。
10 月,《禮樂并重與釵黛合一——兼論揚黛抑釵傾向所反映的社會心理》發(fā)表于《人文論叢》1998 年卷。
6 月,論文《〈鏡花緣〉:中國第一部長篇博物體小說》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2 期。
1 月,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郭齊勇教授。博士論文為《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
1 月,陳文新、魯小俊編著《休閑古文鑒賞辭典》由湖北辭書出版社(現(xiàn)崇文書局)出版,2001 年12月獲首屆湖北圖書獎提名獎(湖北省政府獎)。2014年10 月由商務印書館再版。
5 月,論文《論詩文體性之異——明代詩學的一項重要建樹》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 年第11 期全文收入,《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 年第4 期摘要轉載,《新華文摘》2000 年第8 期要目欄收目。
7 月,論文《公安派詩學的重新考察》發(fā)表于《社會科學研究》第4 期。
9 月,論文《〈閱微草堂筆記〉解構閱讀三例》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3 期。
9 月,論文《論穆宗初至懿宗末的唐人傳奇》發(fā)表于《齊魯學刊》第5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 年第2 期全文收入。
10 月,“中國文言小說審美研究系列論文”獲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政府獎)。
11 月,專著《明代詩學》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26 萬字。2001 年8 月,獲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獎;同年獲國家圖書獎提名(集體)。2007 年出版修訂本,收入武漢大學出版社“名家學術”系列。余來明等主編的《明詩學術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年版)收錄《明代詩學》緒論并就《明代詩學》做了系統(tǒng)評介。
11 月,論文《明代詩學對“詩史”概念的辨證》發(fā)表于《社會科學輯刊》第6 期。
本年,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論叢》副主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系以中國文化研究院為基礎建成,主任為馮天瑜教授。
1 月,論文《元白長篇敘事詩的類型特征及其流派意義》發(fā)表于《貴州社會科學》第1 期?!对籽芯繉W術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年版)收入。
3 月,論文《明代格調派的演變歷程及其對意圖說的否定》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 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 年第5 期摘要轉載。
3 月,論文《近百年來唐前志怪小說綜合研究述評》發(fā)表于《學術論壇》第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 年第7 期全文收入。
7 月,論文《論王孟在明代詩學中的沉浮》發(fā)表于《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九輯。
10 月,論文《“真詩在民間”——明代詩學對同一命題的多重闡釋》發(fā)表于《杭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0世紀以來李夢陽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收入。
11 月,《從格調到神韻》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6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 年第3 期全文轉載。
5 月,論文《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發(fā)表于《文學評論》第3 期。
7 月,論文《論浙西詞派的詞統(tǒng)建構》發(fā)表于《社會科學研究》第4 期。
9 月,《詩“貴情思”——明代主流詩學論詩的音樂性》發(fā)表于《社會科學戰(zhàn)線》第5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 年第1 期全文轉載。
10 月,專著《文言小說審美發(fā)展史》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55 萬字。2007 年出版修訂本,收入武漢大學出版社“名家學術”系列。
12 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十六至十九世紀的文學進程與中國思想文化變遷”獲準立項,2005 年12 月結項。
本年,遴選為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5 月,論文《中國古代四大詩學流別的縱向考察》發(fā)表于《文學評論》第3 期。《新華文摘》2003 年第8 期摘要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 年第8 期全文轉載。
5 月,論文《人情小說審美范式的確立——〈金瓶梅〉人物譜系歸屬研究》發(fā)表于《學術研究》第5 期。
8 月,論文《論〈隋唐演義〉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說史意義》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4 期?!缎氯A文摘》2003 年第11 期收目。
9 月,論文《論明清小說的體性特征》發(fā)表于韓國《中國小說研究會報》第55 號。韓國《中國小說研究會報》還配發(fā)了陳文新專題介紹。
11 月,專著《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25 萬字。2006 年獲第五屆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yōu)秀學術著作獎一等獎。2007 年出版修訂本,收入武漢大學出版社“名家學術”系列。
2 月,論文《反彈琵琶——六篇古代作品的重讀》發(fā)表于《名作欣賞》第2 期。
3 月,論文《論流派研究的三個層面——對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理論的一種考察》發(fā)表于《東方叢刊》2004 年第1 輯(總第47 輯)。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 年第7 期全文轉載。
3 月,論文《論歐陽修的盟主意識及其流派策略》發(fā)表于《江西社會科學》第3 期。
3 月,論文《論常州詞派的詞統(tǒng)建構》發(fā)表于《社會科學研究》第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 年第6 期全文轉載。
3 月,論文《宋明詩學的流變與王夫之詩學的理論品格》發(fā)表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第1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 年第8 期全文轉載。
7 月,論文《論乾嘉年間的文章正宗之爭》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 年第12 期全文轉載。
8 月,主撰的《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36.6 萬字。2008 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8 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三版。
本年,獲湖北省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1 月,主持的湖南省精品文化工程“中國文學編年史”獲準立項,2009 年12 月結項。
5 月,專著《傳統(tǒng)小說與小說傳統(tǒng)》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約26 萬字。2007 年出版修訂本,收入武漢大學出版社“名家學術”系列。
6 月,文章《百家匯評本〈紅樓夢〉前言》刊載于《百家匯評本〈紅樓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都t學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全文收入。
本年,任武漢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所長。
2 月,論文《從辨體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說的幾個特征》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
9 月,論文《〈中國文學編年史〉的編纂主旨及特點》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9 期。
9 月,總主編的《中國文學編年史》于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共18 卷1400 萬字,是我國首部系統(tǒng)完整、涵蓋古今的編年史。11 月11 日,《中國文學編年史》出版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數(shù)十家主流媒體做了報道,譽為“文學史界的萬里長城”。獲評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2008 年)、湖北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009年),入選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十年建設標志性成果(2000—2010 年)、“新中國六十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就展”(1949—2009)和“黨的十六大以來出版業(yè)發(fā)展成就”代表性成果(2002—2012)。
本年,任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主編。
3 月,與郭皓政合著的論文《道德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人生困境——論〈儒林外史〉對經(jīng)典敘事的戲擬》發(fā)表于《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 年第9 期全文轉載。
5 月,論文《編年史:“狐貍”與“刺猬”如何共處》發(fā)表于《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 期。
5 月,論文《〈紅樓夢〉與宮體詩》發(fā)表于《東岳論叢》第3 期。
6 月,論文《編年史:一種應運而生的文學史范型》發(fā)表于《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第6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 年第10 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8 年第4 期摘要轉載。該文收入《武漢大學文學院九十周年論文集粹》。
7 月,論文《論中國文學史上的九種流派命名方式》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4 期。
8 月,專著《明代詩學的邏輯進程與主要理論問題》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32.7 萬字。
9 月,論文《論先秦時代的三種敘事類型》發(fā)表于《文學評論》第5 期。
10 月,論文《〈西游記〉中的法寶》發(fā)表于《文史知識》第10 期。該文收入中華書局《中華活頁文選(初三版)》2009 年第4 期,《名家講中國古典小說》中華書局2014 年版、2016 年版,同時收入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SELECTED ESSAYS ON CHINESE CLASSIC NOVELS》,篇名譯為《Magic Weapons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本年,評為二級教授。
2 月3 日,《“鄭孔門前不掉頭”——袁枚眼中的乾嘉考據(jù)》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08 年2 月3 日史學版。
5 月,論文《從臺閣體到茶陵派——論山林詩的特征及其在明詩發(fā)展史上的意義》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 年第7 期全文轉載。
5 月,專著《〈紅樓夢〉的現(xiàn)代誤讀》于齊魯書社出版。該書21 萬字。
1 月,論文《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總序》發(fā)表于《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第1 期。
3 月,論文《科舉制度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關于“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的幾點說明》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 期。
4 月,主編的《中國文學編年史研究》于中華書局出版。該書15 萬字。
5 月,論文《論漢魏六朝筆記小說的敘事風范》發(fā)表于《社會科學研究》第3 期。
9 月,主撰的《明代科舉與文學編年》于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 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本年,給本科生開設選修課《明清小說名著導讀》,超星公司據(jù)以錄制了《明清小說名著導讀》視頻課程。
本年,所主編的《歷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第一輯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一輯凡22 冊2700 萬字。
本年,遴選為教育部重點編寫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史》首席專家。
1 月,論文《明清章回小說的表達方式與文言敘事傳統(tǒng)》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
5 月,與郭皓政合著的論文《明代狀元別集文體分布情形考論》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5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 年第9期全文轉載。
8 月,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于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83 萬字。
11 月15 日,《不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批評“國學”》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0 年11 月15 日第12 版。該文收入《國學精華編》(商務印書館2011 年版)。
11 月,與郭皓政合著的論文《從狀元文風看明代臺閣體的興衰演變》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6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 年第3 期全文轉載。
本年,被推舉為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總纂。任中國學術檔案大系主編。
3 月,論文《〈閱微草堂筆記〉:一個經(jīng)典文本和一種小說類型》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 年第3 期摘要轉載約4000 字,《長江學術》2011 年第2 期摘要轉載。
3 月,主編的教材《古代詩歌與散文》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44 萬字。迄今已印刷9 版共20 余萬冊。
5 月,與(韓)閔寬東合著的《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48.5 萬字。2014 年5 月獲武漢大學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特等獎。2015 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6 月,《三國演義》(評注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87.5 萬字。
7 月,與李華合著的論文《論嘉靖七子的科舉背景與流派意識》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7 期。
9 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科舉制度與明清社會”獲準立項,2014年12 月結項。
10 月24 日,參與訪談的《關于中國科舉制》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1 年10 月24 日“國學版”。關于“科舉制何以產(chǎn)生于中國”“科舉制何以有強大生命力”的闡釋影響廣泛,數(shù)十家重要門戶網(wǎng)站予以轉載和強調?!段恼獔蟆?011 年10 月27 日摘要轉載了其觀點,題為《科舉制何以在中國發(fā)生》。
11 月,《六朝小說·前言》約2 萬字,收入寧稼雨主編《六朝小說學術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年版)。
本年,遴選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擔任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
6 月,論文《“小說”與子史——論“子部小說”共識的形成及其理論蘊含》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6 期?!段膶W遺產(chǎn)》網(wǎng)絡版2012 年6 期“論文選粹”專欄全文收入。
10 月,專著《中國小說的譜系與文體形態(tài)》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31.8 萬字。
12 月,與高添璧合著的論文《明末清初“士人”與“優(yōu)伶”關系新探——以〈陶庵夢憶〉為中心》發(fā)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6 年3 月,該文英文版《Relations Between Actors and Scholars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as Seen in TaoanMengyi》發(fā)表于《文史哲》英文版JOCH 第2 卷第1 期“明清文學研究”專號。
本年,主編的《中國學術檔案大系》陸續(xù)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迄今已出版30 余種約2000萬字。
1 月,論文《挑戰(zhàn)禁忌思潮中的詩學變異——李贄與公安派關系新論》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術文摘》2013 年第2 期“學術卡片”欄摘要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 年6 期“論點摘要”收入。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3 年第5 期全文轉載。
6—7 月,主講的《古代詩歌與散文》十講,每周二、周五上午7 時至8 時,于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播出。
9 月,論文《〈儒林外史〉的四種筆法》發(fā)表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第3 期。
10 月,論文《明代文學與明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10 期。
本年,遴選為武漢大學珞珈學者杰出教授。
1 月,論文《〈劍橋中國文學史〉商兌》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1 期。《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2014 年1月16 日發(fā)表孫妙凝采寫的專訪《與〈劍橋中國文學史〉商兌——訪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文新》。
1 月,論文《〈儒林外史〉視野中的四類名士》發(fā)表于《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
1 月,論文《〈儒林外史〉與科舉時代的士人心態(tài)》發(fā)表于《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
1 月,論文《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在臺灣》發(fā)表于《齊魯學刊》2014 年第1 期。
1 月,論文《〈西廂記〉:一個文本的復雜身世與多重面相》發(fā)表于《長江學術》第1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4 年第7 期全文收入。
1 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經(jīng)典精讀》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43 萬字。2015 年9 月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yōu)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2 月,論文《〈儒林外史〉中的山水、田園與南京風物》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1 期。
5 月,與方憲合著的論文《經(jīng)典的世代更替與中國文化的歷史進程——兼論中國文學史書寫的長時段視角》發(fā)表于《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3 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 年第4 期轉載,《新華文摘》2014 年第18 期摘要轉載。
7 月,與郭皓政合著的論文《明代狀元:仕途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重關系》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 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4 年第11 期全文收入。
12 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獲準立項,2015 年12 月結項。
本年,遴選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 月,論文《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的學術宗旨與主要貢獻》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1 期。
2 月,專著《集部視野下的辭章譜系與詩學形態(tài)》于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48 萬字?!豆饷魅請蟆?015 年7 月27 日國學版刊發(fā)該書“后記”,題為《集部視野》。《澳門文獻信息學刊》2015 年第2 期全文刊發(fā)該書“后記”。
4 月,論文《〈韓國所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目錄〉的學術意義與文化意義》發(fā)表于《明清小說研究》第2 期。
5 月,所主講的《歷史的三國與“演義”的三國》獲批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7 月,論文《明代前期儒學的分化與臺閣體、山林詩的分野》發(fā)表于《齊魯學刊》第4 期。
9 月,論文《激活和豐富儒家傳統(tǒng)是明代八股文的重要價值》發(fā)表于《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 期。
12 月,論文《劉永濟〈文學論〉的三重視野》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12 期。
本年,被推舉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yè)委員會主席團主席、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
1 月,論文《論子部小說的文類特征》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1 期。《新華文摘》2016 年第12 期全文轉載,并列為封面目錄中的重點推薦篇目。
1 月,論文《劉永濟的曲學研究》發(fā)表于《長江學術》第1 期。
3 月,論文《論劉永濟的說部流別研究》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
3 月,任首席專家之一的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史》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同類教材中使用量最大的一部。2018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 版。2021 年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優(yōu)秀教材(高等教育類)二等獎。
4 月28 日,陳文新等《“唐人始有意為小說”對嗎?》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6 年4 月28 日“文學遺產(chǎn)”專欄。
6 月,論文《疑古與分寸——評〈劍橋中國文學史〉的楚辭論述》發(fā)表于《文藝研究》第6 期。
7 月7 日,《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6 年7 月7 日第16 版國家社科基金專欄。
7 月,《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30 萬字,是2014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2018 年獲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2018 年)。2020 年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入選2020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原著。
9 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科舉文化與明清知識體系研究”獲準立項,2020 年12 月結項。
11 月,論文《劉永濟論屈原之“自鑄偉辭”》發(fā)表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6 期。
11 月,論文《劉永濟的吳文英論述與20 世紀中國文學史書寫》發(fā)表于《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0 期。
12 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劉永濟評傳”獲準立項,2017 年12 月結項。
3 月,陳文新、江俊偉合著的論文《從〈湘君〉與〈學衡〉的離合看劉永濟的辭章家風范》發(fā)表于《文藝理論研究》第2 期。
4 月24 日,《考場上的〈史記〉》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7 年4 月24 日“文史哲周刊·文學遺產(chǎn)”專欄。新華網(wǎng)、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光明網(wǎng)、國學網(wǎng)、搜狐門戶網(wǎng)、中青網(wǎng)、中工網(wǎng)等數(shù)十家有影響的網(wǎng)站予以轉載。
11 月,陳文新、江俊偉合著的《劉永濟評傳》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40.5 萬字。2020年10 月獲第十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
11 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研究及數(shù)據(jù)庫建設”獲準立項。
本年,被推舉為中國俗文學學會顧問。此前已任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十年。
1 月22 日,《劉永濟:人生歸有道,此外更何求》于《光明日報》2018 年1 月22 日第16 版“光明學人”整版推出。
1 月,論文《明代文學主導文體的重新確認》發(fā)表于《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 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 年第2 期摘要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8 年第9 期全文轉載。同時發(fā)表于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未來》(日本勉誠出版株式會社2018 年初版)。
2 月26 日,《〈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應該署誰》于《光明日報》2018 年2 月26 日第10 版“評論”刊發(fā),系“光明時評”的熱點評論之一。
3 月,論文《中國文學史上的“主客”意識與實踐形態(tài)》發(fā)表于《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 期。
4 月,論文《論〈十四朝文學要略〉的文學史書寫》發(fā)表于《江淮學刊》第2 期。
5 月,論文《論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的文學史闡釋》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3 期。
7 月,論文《現(xiàn)代學術史上的劉永濟》發(fā)表于《齊魯學刊》第4 期。
8 月,專著《吳敬梓的情懷與哲思》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23 萬字。
10 月,論文《構建中國特色的文學史話語體系》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 期。
本年,任武漢大學域外漢學與漢籍研究中心主任。
本年,《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獲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1 月,專著《四大名著應該這樣讀》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16 萬字。
3 月,論文《唐人傳奇文類特征的歷史考察》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2 期。
3 月,專著《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27 萬字。
5 月,論文《“詩史”與“詩樂”:宋明詩學的理論轉向與清代詩學的進路》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 期。
5 月,陳文新、王少芳合著的論文《“文學史”何以寫成了“文化史”——譜系學視野下的日本首部“中國文學史”》發(fā)表于《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 期。
5 月,專著《中國文化中的小說傳統(tǒng)》由孔學堂書局出版。該書39 萬字。
7 月13 日,《中國戲曲——華夏文明的一張亮麗名片》發(fā)表于《光明日報》2019 年7 月13 日第9 版。
8 月,論文《〈儒林外史〉的科舉敘述與歷史上的明代科舉》發(fā)表于《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 期。
本年,被推舉為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聊齋學會副會長。
2 月,《美文品讀·嘉言韻事篇》《美文品讀·山水名勝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3 月,論文《明代詩壇上的臺閣、郎署、山林和市井》發(fā)表于《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術文摘》2020 年第3 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20 年第21 期論點摘編。
5 月,論文《論韓愈古文譜系的外在理路與內在矛盾》發(fā)表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 期。
9 月,《美文品讀·師友交際篇》《美文品讀·憶舊談往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0 月,《美文品讀·說文論史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1 月,陳文新、(韓)閔寬東主編《朝鮮漢籍稀見版本叢刊·第一輯》由崇文書局出版。
本年,被推舉為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和武漢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繼續(xù)擔任武漢大學教授委員會主席和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主任。
本年,《明代文學與科舉文化生態(tài)》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入選2020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原著。
1 月,主持的貴州省2020 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國學單列課題重大課題“明代殿試策整理與研究”獲準立項。
2 月,論文《〈鶯鶯傳〉中張生何以遭今人唾棄》發(fā)表于《文史知識》第2 期。
5 月,專著《陳文新講唐人傳奇》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5 月,陳文新、余來明主編《20 世紀中國文學史叢刊》(第一輯)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叢刊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學史著作整理、研究暨數(shù)據(jù)庫建設》階段性成果之一。
6 月,論文《假如吳敬梓來評〈紅樓夢〉,他會怎么說?》發(fā)表于《名作欣賞》第6 期。
本年,《明清小說名著導讀(第三版)》獲武漢大學優(yōu)秀教材獎。
本年,袁世碩主編、陳文新副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教材獎(高等教育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