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捷
遙望刀光劍影的三國,我看到一位名為諸葛亮的蜀相。
有人認為他追求淡泊、不參世事,我卻感受到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他的確不求聞達,躬耕于鄉(xiāng)野,為此人們常贊頌他的隱逸,欣賞那一份“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心境。
但這份隱逸之心在家國天下面前卻可以被摒棄。
南陽有臥龍,未出茅廬,一場隆中對,便已知天下三分。當時天下四分五裂,漢室統(tǒng)治崩潰,國家前途渺茫。面對如此險情,他可以繼續(xù)隱居山中不問世事,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出走山中,從此驅(qū)馳天涯。往后二十有一年,他“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率三軍北伐中原,只為保全國家。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的寥寥幾句卻使他竭盡一生,我想這不僅在于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還因他擔起的國家重任。
有人認為他建功立業(yè)只憑天生智慧,我卻領悟到他的謹慎務實、謀劃縝密。他不僅有草船借箭的機智,還有七擒孟獲的沉穩(wěn),更有空城計的運籌帷幄。
但這些才干不過是他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的鋪墊。
作為相國,他“撫百姓,示軌, 約官職, 從權(quán)制, 開誠心, 布公道, 獎罰分明”,深諳治國之道,在軍事、政治等方面頗有造詣。賈詡曾言:“諸葛亮善治國。”劉曄亦說:“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p>
有人認為他從不犯錯, 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他也曾錯用紙上談兵的馬謖,揮淚斬其首;也曾錯過善用兵事的魏徴,導致失去營地。
拂去歷史的積塵, 我再次直視這位爭論紛紛的蜀相,心中留下的謎團似已解開。他明智、忠義、愛國卻難免會犯錯…… 我心中的諸葛亮, 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只因堅持了自己,做了正確的事,而在爾虞我詐的紛亂年代熠熠發(fā)光罷了—— 那光芒一直閃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