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八大以來國內(nèi)學者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研究述略

2021-08-17 18:55:00鄧顯超劉楊
西部學刊 2021年14期
關鍵詞:文化交流

鄧顯超 劉楊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發(fā)展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圍繞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習近平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學界在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生成背景、形成過程、理論淵源、主要內(nèi)容、主要特點、當代價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過總體上看,系統(tǒng)探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高質量成果不多,整體性研究不足,并缺乏比較視野。深入系統(tǒng)地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進行研究,不僅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還有著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交流;研究述略

中圖分類號:D64;G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4-0024-05

加強文化交流是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發(fā)展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圍繞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習近平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曾多次在不同場合發(fā)表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提出“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國際話語權”“文明交流互鑒”的要求。截至2020年11月,在公開發(fā)表的期刊論文方面,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以“習近平”之名分別以“文化交流”“對外交流”“人文交流”“文化走出去”“文化傳播”“文化強國”“講好中國故事”“文明互鑒”“文化軟實力”為篇名,配以“模糊”選項,檢索到十八大以來研究習近平文化交流的文章110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碩士論文7篇,博士論文3篇,再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等著作,筆者嘗試對十八大以來國內(nèi)學者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

一、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生成背景的研究

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一論述的生成背景,是理解這一論述的前提。

(一)多數(shù)學者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生成背景具有國內(nèi)和國際兩個背景

例如,在《新形勢下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析》(李子祥,2014)、《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研究》(師薔薇,2016)、《習近平世界文明多樣性思想研究》(張艷珍,2016)、《習近平新時代軟實力外交的內(nèi)涵及戰(zhàn)略意義》(劉鑫鑫、劉婷婷,2018)、《習近平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論維度》(張子榮,2019)、《習近平文化觀研究》(楊彥京,2019)、《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陳理,2020)等文章中,學者們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生成背景是基于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社會大背景下,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軟實力雖有所提升,但由于缺乏健全的國際話語傳播體系,國際社會中的一些國家對我們的誤解還不少,“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從未間斷,因此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十分必要。

(二)有學者側重闡述了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國際背景

例如,李珊珊[1]認為,習近平文化走出去思想是在文化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積極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文化形勢,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民族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形成的。李永紅[2]認為,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刻變革的國際環(huán)境中,是對傳媒技術變革和對外傳播實踐的思考應對。黃嫚嫚[3]指出,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的習近平文明觀是基于建設文化強國的需要,是立足于政治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背景提出的。

(三)有學者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生成還與習近平個人成長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系

例如,蔡潔[4]指出,紅色家風的培育、知青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從政經(jīng)歷的磨礪為習近平文化強國觀的形成發(fā)展賦予了獨特的內(nèi)涵和鮮活的生命。

二、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形成過程的研究

理論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以完善和發(fā)展,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也是如此。

(一)以會議為節(jié)點闡述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形成過程

例如,在《淺析對外交流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葉枝梅,2016)、《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關于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新思想新論斷》(武志軍,2017)、《習近平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五個論斷》(劉亞瓊,2019)等文章中,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形成歷史,他們以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2014年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2016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2017年黨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為時間跨度,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形成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二)部分學者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形成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期

一是“三階段說”。師薔薇[5]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回顧了2003年以來習近平對于文化產(chǎn)業(yè)的獨到見解,認為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形成經(jīng)歷了雛形、提出和完善三個階段。黃文悅[6]認為,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形成的文化交流思想經(jīng)歷了萌芽、形成、發(fā)展三個階段,對這個過程的梳理有利于更好地認識習近平這一思想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周良發(fā)、朱燕[7]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經(jīng)歷了初步形成、基本形成和發(fā)展完善三個階段。

二是“四階段說”。楊彥京[8]指出,習近平文化觀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對習近平文化觀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孕育階段、發(fā)展階段、深化階段和成熟階段。

三是“轉變升華說”。宋悅[9]認為,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論述的生成演化經(jīng)歷了“兩次轉變,一次升華”,即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時代認知逐漸發(fā)生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交往意識在不斷升華,當代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發(fā)生轉變。

隨著習近平出席不同的重要場合以及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的重要論述將不斷增加新的內(nèi)容,是一個日益完善和豐富的過程。

三、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理論淵源的研究

關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論淵源,學者們分別有“四大理論淵源”說和“兩大理論淵源”說。

(一)“四大理論淵源”說

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理論淵源的研究,當前學界多數(shù)學者認為有“四大理論淵源”,即“馬克思主義文明交往理論是其理論基石,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代領導集體的文明交流思想是其理論源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是其理論底色,西方和諧思想和全球治理理論是其理論借鑒”[10]。這些觀點分別體現(xiàn)在《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研究》(師薔薇,2016)、《習近平世界文明多樣性思想研究》(張艷珍,2016)、《習近平文化觀研究》(楊彥京,2019)、《習近平文化強國觀研究》(蔡潔,2019)、《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意涵與實踐價值》(張艷霞,2020)等文章中。

(二)“兩大理論淵源”說

有的學者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理論淵源是吸收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交往理論,繼承發(fā)展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領導人的文化交流思想的結晶。這些觀點體現(xiàn)在《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探析》(黃良奇,2018)、《立足馬克思主義講好中國故事》(劉秋陽、鄭子君,2019)、《習近平關于對外傳播的重要論述研究》(李欣垚,2019)、《習近平世界文明觀研究》(呂文菁,2019)等文章中。有學者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理論基礎,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二是中國歷屆領導集體的中外人文交流思想。這些觀點分別體現(xiàn)在《習近平中外人文交流思想研究》(曹文杰,2019)、《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支持》(辛鳴,2020)等文章中。還有的學者認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淵源,是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文化觀的繼承和發(fā)展。這些觀點體現(xiàn)在《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論述的根源探析》(宋悅,2020)、《習近平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觀論析》(陳明琨、解科珍,2020)等文章中。

四、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主要內(nèi)容的研究

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學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講什么

就是圍繞新時代中國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向世界展示什么,展現(xiàn)一個怎樣的中國。有較多學者從講什么這個方面入手,又從戰(zhàn)略目標、文本詮釋、多元解讀三個角度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分別進行闡述。

1.有學者從文化交流的戰(zhàn)略目標出發(fā)來詮釋這一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張殿軍[11]認為,要把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作為文化交流的戰(zhàn)略目標,積極展示中華優(yōu)秀文化,努力塑造中國的國家形象,大力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劉瀅[12]認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戰(zhàn)略目標是塑造國家良好形象、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服務黨和國家對外戰(zhàn)略。

2.有學者基于習近平的系列講話文本對其思想的內(nèi)涵進行詮釋。例如,張艷珍[13]基于2014年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的文本指出,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是: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互鑒的,要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武志軍[14]認為,根據(jù)習近平的重要論述講好中國故事主要是講好中國夢及其世界意義,四個講清楚宣傳闡釋中國特色,塑造好中國的四種“大國”形象,講透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及經(jīng)驗。王晚英[15]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故事”的內(nèi)容先后提出做到“四個講清楚”、塑造“四種大國形象”和“五個講好”。

3.有學者認為要全面、立體理解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內(nèi)涵。例如,吳海江、徐偉軒[16]認為,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思想是融認知圖景、價值取向、底線思維、美好愿景、實踐方案為一體的行動指南。胡守勇[17]認為,這一論述的思想內(nèi)涵可以從三個維度解讀:觀念維度文明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目標維度讓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路徑維度促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何娟、王習賢[18]從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提煉出四個關鍵詞,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中國特色、中國形象。指出它們分別從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傳播內(nèi)容和傳播目標四個維度勾勒出習近平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觀的輪廓。

(二)“怎么講”

就是創(chuàng)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把“想講”和“想聽”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著眼于從“怎么講”這一方面闡述的有:李欣垚[19]認為,對外傳播要將講述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中國聲音相結合,將樂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語言相結合。劉亞瓊[20]認為,講故事要運用多層次的主體、精彩精煉的載體和靈活多樣的方式?;诹暯绞澜缥拿饔^,蔡名照[21]認為,講好中國故事一要對外宣傳好中國夢;二要加強話語體系建構傳播好中國聲音;三要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三)“誰來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好中國故事,不僅中央的同志要講,而且各級領導干部都要講;不僅宣傳部門要講、媒體要講,而且實際工作部門都要講、各條戰(zhàn)線都要講[22]。對此,學界的主要觀點有:倪素香、吳清清[23]認為,講好中國故事一要各級領導帶頭講,二要主管部門深入講,三要各個方面協(xié)同講。師薔薇[5]認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是多元化的,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及民間交往的協(xié)調作用,官方機構、官方媒體、社會各界、中國公民或外國華僑都應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曾祥明[24]認為,對外人文交流要以青年人才為戰(zhàn)略力量、以元首外交為主線、積極開展多邊人文交流、重點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從現(xiàn)有研究成果來看,學界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從戰(zhàn)略目標、講述主體、實現(xiàn)路徑等不同維度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闡述、探析。但學界還缺乏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主要內(nèi)容的整體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研究,對這一論述主要內(nèi)容的分析還需進一步拓寬視野、深入挖掘。

五、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主要特點的研究

習近平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fā),適應時代的需要,對文化交流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一論述具有鮮明的特點,展現(xiàn)了中國智慧的深刻性。

關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特點,分為“三大特征”論、“四大特征”論、“總體特征”論以及“結合特征”論。

(一)“三大特征”論

蔡潔[4]認為,習近平文化強國觀的鮮明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方法上的辯證性、理論品格上的實踐性、價值取向上的人民性三個方面。黃嫚嫚[3]認為,習近平文明觀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實踐性和民族性。張玲[25]認為,習近平關于對外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鮮明特征,一是顯著的中國特色,二是獨特的民族特性,三是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四大特征”論

呂文菁[26]認為,習近平對于世界文明的思考,是針砭時弊的時代性、創(chuàng)新作為的實踐性、中國智慧的深刻性、高瞻遠矚的系統(tǒng)性的統(tǒng)一。李欣垚[19]認為,習近平對外傳播重要論述的特征表現(xiàn)為戰(zhàn)略性、繼承發(fā)展性、現(xiàn)實針對性和鮮明時代性。

(三)“總體特征”論

唐國戰(zhàn)[27]認為,習近平對外話語傳播的主要特點是大氣恢宏自信、合作包容共贏、理性平和務實、和平民主團結、生動鮮明深刻。周良發(fā)、朱燕[7]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具有以人民為中心,以自信為底色,以初心為導向,以興盛為目標的顯著特征。

(四)“結合特征”論

楊彥京[8]認為,習近平文化觀的基本特點主要包括: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發(fā)展相結合、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向度相結合、文化的歷史視野和現(xiàn)實維度相結合、文化領域的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以及文化發(fā)展的時代性和開放性相結合。胡芮[28]認為,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思想具有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相統(tǒng)一,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tǒng)一,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

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只有少數(shù)學者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特點進行了討論研究,且大多為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主要特點有利于更加立體、全面準確地理解習近平文化交流觀的深刻內(nèi)涵,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加深。

六、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原則的研究

對外文化交流不能信馬由韁,遵循一定的原則將使對外文化交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學者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十分激烈,對外文化交流秉持什么樣的立場、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意義重大。

例如,許門友、鄧麗君[29]認為,習近平關于我國文化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的原則應遵循以下四點:一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突出中國特色,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旨歸,三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四是堅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

師薔薇[5]認為,講述中國故事應堅持三大原則,即立足基層的原則、情感共鳴的原則、價值傳播的原則。

馮強[30]認為,習近平提出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根本要求是建構獨具魅力的話語體系,即建構一種集有理論深度的政治話語、有生活氣息的學術話語、有表達規(guī)范的大眾話語于一體的話語體系。

姚禮巧[31]認為,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原則導向是以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引,具體來說,一是在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二是在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為指導下,堅持“和”文化理念。

七、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當代價值的研究

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在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助推中國夢的實現(xiàn)、為人類文明發(fā)展貢獻中國方案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當前學界多數(shù)學者從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兩個方面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當代價值進行探討,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學術觀點

例如,張艷珍[13]認為,習近平世界文明多樣性思想在理論意義上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文明多樣性思想、繼承與發(fā)展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闡發(fā)了新的文明觀;在實踐意義上為我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支撐。

呂文菁[26]認為,習近平世界文明觀理論意義上有利于深化并擴展馬克思主義的文明思想、拓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思路;實踐意義上有利于構建世界文明治理新秩序、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建共享、為人類文明發(fā)展提供中國方案。

楊彥京[8]認為,習近平文化觀的理論意義一是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是繼承和發(fā)揚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在實踐價值上有助于凝聚價值共識,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促進教育和科技的新發(fā)展。

(二)部分學者從國際、國內(nèi)價值兩個層面對習近平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系列論述的當代價值進行闡述

例如,馬聘[32]認為,國際層面上,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提高話語權、擴大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宣傳現(xiàn)代性的中國模式;國內(nèi)層面上,講好中國故事有助于凝聚人心,增強文化自信,為改革的深入提供思想保障。

曾婕、沈壯海、劉水靜[33]認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在國際價值上,傳遞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有助于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國內(nèi)價值上,增強國際話語權,有助于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有助于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

(三)有學者單獨從國際價值層面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當代價值進行闡述

例如,許靜[34]指出這一論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增添積極因素。婁曉琪[35]認為,隨著習近平高頻次高密度地談及“文明交流互鑒”,這些思想在國際社會受到了普遍歡迎,有助于為中國爭得國際話語權,并將日漸形成國際社會的新型話語體系。

(四)還有學者從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中的某個方面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當代價值進行了探究

例如,蔡雄杰[36]認為,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在理論意義上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培育民族發(fā)展的深層力量提供寶貴的思想遵循。

宋悅[9]認為,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文明交往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對西方文明沖突理論的批判與反思、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科學指引作用。

李欣垚[19]認為,習近平關于對外傳播的重要論述具有推進我國對外傳播工作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良好國際形象的塑造、提高我國國際地位以及國際話語權、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四方面的實踐意義。

八、對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研究現(xiàn)狀的思考

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十八大以來,學界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研究,給予了較多的關注,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但總覽近年來關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研究,需進一步優(yōu)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系統(tǒng)探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高質量成果較少。十八大以來,盡管關于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但是其中高質量的成果并不多。系統(tǒng)深入探討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研究成果也相對薄弱,大多數(shù)的文章都只是對這一重要論述從國內(nèi)現(xiàn)狀入手,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國外研究現(xiàn)狀、主要特點以及應遵循的原則涉及較少。

第二,缺乏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整體性研究。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需要從多角度對其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在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中,學者們研究的焦點主要是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生成背景、形成過程、理論淵源、主要內(nèi)容和當代價值等方面,雖然大致的研究框架已經(jīng)搭建,研究內(nèi)容也多有涉及,但學者們的研究比較零散,重復較多,缺乏整體性。

第三,對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的研究缺乏比較視野。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內(nèi)容涉獵很廣,表述了其對我國外交策略、全球治理、破解人類文明發(fā)展困境的思考,對這一論述與一系列關系的對比研究還有待展開。從國際視野上看,習近平關于文化交流重要論述與人類文明發(fā)展、與全球治理的關系;從國內(nèi)視野看,這一論述與“一帶一路”建設之間的關系、與中國夢實現(xiàn)之間的關系等。這些課題的研究對深入理解、準確把握習近平文化交流重要論述不可或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珊珊.習近平“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思想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7(7).

[2] 李永紅.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探析[J].青年記者,2018(20).

[3] 黃嫚嫚.文明交流互鑒視域下的習近平文明觀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9.

[4] 蔡潔.習近平文化強國觀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5] 師薔薇.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6.

[6] 黃文悅.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文化交流思想及其價值[J].理論觀察,2018(11).

[7] 周良發(fā),朱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述論[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8(3).

[8] 楊彥京.習近平文化觀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9] 宋悅.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論述的根源探析[J].學理論,2020(5).

[10] 徐艷玲,張光哲.論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重要論述生成的理論邏輯[J].學習論壇,2020(1).

[11] 張殿軍.習近平對外人文交流戰(zhàn)略思想論略[J].社會主義研究,2016(4).

[12] 劉瀅.“講好中國故事”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xiàn)基礎和實施路徑[J].中國記者,2016(8).

[13] 張艷珍.習近平世界文明多樣性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14] 武志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關于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新思想新論斷[J].黨的文獻,2017(5).

[15] 王晚英.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思想的生成邏輯與主要內(nèi)涵[J].新聞研究導刊,2019(1).

[16] 吳海江,徐偉軒.論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觀的時代內(nèi)涵[J].社會主義研究,2019(3).

[17] 胡守勇.習近平新時代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三維解讀[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8(6).

[18] 何娟,王習賢.習近平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觀的理論體系[J].湖湘論壇,2019(6).

[19] 李欣垚.習近平關于對外傳播的重要論述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19.

[20] 劉亞瓊.習近平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五個論斷[J].黨的文獻,2019(2).

[21] 蔡名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N].人民日報,2013-10-10(7).

[22]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11.

[23] 倪素香,吳清清.習近平新時代對外文化交流思想研究[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8(4).

[24] 曾祥明.淺析新時代習近平對外人文交流戰(zhàn)略[J].對外傳播,2018(4).

[25] 張玲.習近平關于對外文化交流重要論述研究[J].甘肅理論學刊,2020(4).

[26] 呂文菁.習近平世界文明觀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27] 唐國戰(zhàn).習近平對外話語傳播的特點及深遠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

[28] 胡芮.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哲學思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29] 許門友,鄧麗君.論習近平關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文化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的原則向度[J].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20(3).

[30] 馮強.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內(nèi)涵與實踐[J].福州黨校學報,2020(5).

[31] 姚禮巧.淺析習近平關于文明交流互鑒思想[J].漢字文化,2020(10).

[32] 馬聘.淺談習近平關于講好中國故事的系列論述[J].黨史博采(下),2019(10).

[33] 曾婕,沈壯海,劉水靜.中華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及其實踐研究[J].江漢論壇,2016(2).

[34] 許靜.理解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三重維度[J].人文天下,2020(16).

[35] 婁曉琪.文明交流互鑒深刻影響世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3-28(1).

[36] 蔡雄杰.習近平文化軟實力思想研究[J].新東方,2017(6).

作者簡介:鄧顯超(1971—),男,漢族,吉林長春人,江西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劉楊(1988—),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單位為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責任編輯:御夫)

猜你喜歡
文化交流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寶藏(2022年7期)2022-09-26 11:39:26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展品展示第2輯
寶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7:46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金橋(2022年8期)2022-08-24 01:33:24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寶藏(2022年6期)2022-08-01 05:48:40
對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劇院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金橋(2021年8期)2021-08-23 01:06:54
棲霞山與中外文化交流
華人時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50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xù)在線
伙伴(2020年3期)2020-04-14 04:48:35
薛范:畢生譯配只為中俄文化交流
伙伴(2019年10期)2019-10-14 03:26:57
國際交換生:一封文化交流的邀請函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40
钟山县| 漳平市| 寿宁县| 赤壁市| 资源县| 天柱县| 宿松县| 大荔县| 三门峡市| 和林格尔县| 德惠市| 杂多县| 绥宁县| 堆龙德庆县| 禹城市| 清新县| 灵台县| 察哈| 麟游县| 邢台市| 宽甸| 桃园市| 边坝县| 天柱县| 武鸣县| 郯城县| 桦甸市| 图木舒克市| 岳阳市| 梨树县| 东兴市| 阿合奇县| 增城市| 元江| 曲沃县| 肇庆市| 大兴区| 修水县| 章丘市| 射阳县|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