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瑤
摘要:汨羅,地處洞庭湖畔,著有“中國龍舟名城”之美譽。這里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汨羅江人特別崇拜劃龍舟。為了讓學校能夠擁有自己個性化的校本課程,我很早就想嘗試把民族體育引入體育課堂。國際民間龍舟賽在我市正式舉行時,我獨自漫步在學校的操場,映入眼簾的“正則”兩個醒目的大字給予了我靈感。咦!為何不把龍舟賽“劃”進我們的體育課堂呢?目前,賽龍舟已在正則學校的體育課上多次“亮相”。
關鍵詞: 龍舟精神;汨羅; 學校體育課
一、龍舟精神耀古今
龍,總以其獨特的意像滲透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不論是宮殿、廟宇,還是衣物、用具,或是故事、傳說,乃至民間競技、游戲、節(jié)日習俗等,無不留有龍的痕跡。汨羅,地處洞庭湖畔,著有“中國龍舟名城”之美譽。這里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汨羅江人特別崇拜劃龍舟?!皩幙苫牡粢荒晏铮豢奢?shù)粢荒甏钡墓胖{早已溶進了汨羅江水中,浸潤著每一代汨羅江人的心胸。
端午源頭,龍舟故里。屈原晚年吟詩求索,流淌在汨羅人血管里的龍舟文化與求索精神在汨羅教育發(fā)展的進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證。“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汨羅市正則學?!边@一校名就源自于屈原《離騷》中的這一詩句。行走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大道上,發(fā)展中的正則學校自然會更注重積淀文化素養(yǎng),彰顯龍舟精神。
二、龍舟元素醞釀中
為了讓學校能夠擁有自己個性化的校本課程,我很早就想嘗試把民族體育引入體育課堂。國際民間龍舟賽在我市正式舉行時,我獨自漫步在學校的操場,映入眼簾的“正則”兩個醒目的大字給予了我靈感。咦!為何不把龍舟賽“劃”進我們的體育課堂呢?
為了能勝任龍舟教練這個角色,我找到汨羅教體局龍舟隊的龍舟教練,從最基本的握槳劃槳動作學起,每天往返練習,整整堅持了兩個星期。為了讓自己的技術精益求精,我又特意找到汨羅民間的龍舟打造技藝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許桂生老先生,向他請教龍舟文化、劃龍舟的精髓技巧,并請他幫忙制作了上課需要的船槳、龍頭、木凳等道具。為了方便學生隨時觀看、學習,在許老先生的指導下又錄制了一系列的視頻課件、制作實體展示板。
從到處購買器材到手把手的握槳劃船,再到劃龍舟隊伍的打造與建設,許老先生總是不厭其煩。最叫人感動的是,當我提出想感謝老人家時,憨憨的許師傅就說了一句話:“只要能把我們汨羅的龍舟文化弘揚出去,任老師隨叫隨到,嘿嘿嘿!”
三、龍舟課程競風流
忙乎了好一陣日子,器材終于可以搬到課堂上了。每次一上課, 幾十把槳、五面大鼓、龍頭龍尾……體育組的小伙伴們,不亦樂乎地搬上搬下??吹脚d奮好奇又認真的龍舟娃娃上著不再是簡單跑跑跳跳的體育課,想到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合格的龍舟教練,那一刻我真切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是呀,能讓孩子們從小就能了解到汨羅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且能將我們汨羅屈子的求索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是一項多么光榮而又神圣的使命!
“打鼓的速度不要特別快,關鍵是節(jié)奏,來,看老師哈?!鼻疲?我有節(jié)奏地打著鼓,向?qū)W生示范著動作和節(jié)奏。幾十名八年級的學生半蹲著,跟著“咚嚓-咚咚嚓的節(jié)奏,拍打著特制的方形木凳……
劃龍舟,這一項在水上進行的傳統(tǒng)民族運動,它就在一群人的努力下有板有眼“劃”進了正則學校的體育課!
四、龍舟棹手砥礪行
目前,賽龍舟已在正則學校的體育課上多次“亮相”。這項運動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又增強了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又能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賽龍舟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龍舟課程已經(jīng)成功“入水”, 但還只“劃動了第一槳”。我深信,隨著各級學校對體育、對民族文化的越來越重視,劃龍舟很快就能以專業(yè)的教學模式成為汨羅體育教學的本土教材。課堂上,也許沒有飛濺的浪花、飛舞的龍旗和飛馳的龍舟,但一定會有孩子們激動人心的加油聲、吶喊聲,一定會到處洋溢著“敢為人先,齊心協(xié)力”的龍舟精神。
龍的傳人,初心不改。對未來,我們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傳承就是力量,作為體育人的我們一定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李茂林. 龍舟精神彰顯在汨羅江邊——汨羅教育60年回眸[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09.
[2]劉剛, 吳小玲. 彰顯與重塑:龍舟文化對閩南精神的影響[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029(00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