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李 超,屈慧鴿,欒麗英,程仕偉,侯玉平,宋建強,*,李記明*
(1.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2.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葡萄酒微生物發(fā)酵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山東 煙臺 264001)
同一葡萄園中,栽培品種相同,管理措施一致的條件下,土壤是限制葡萄植株生長的重要因素[1]。土壤質(zhì)地、土層深度、土壤陽離子交換容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pH 等土壤本身的內(nèi)在因素都會影響葡萄的生長,進而影響葡萄與葡萄酒的質(zhì)量[2-4]。健康的土壤可以維持一定的酸堿平衡。一般在pH 為6~6.5的微酸性環(huán)境中,葡萄生長結(jié)果較好[5]。pH過高或者過低會引起葡萄營養(yǎng)的失調(diào)。土壤pH 過低會導致其中營養(yǎng)元素大量淋失,一些重金屬元素如Al的有效性增加,過高的Al 阻礙P、K、Ca、Mg 等元素的吸收和運轉(zhuǎn),抑制葡萄樹體的生長[6-7],導致葡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降低[8],加速葡萄的衰老死亡[9-10]。
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化學無機改良劑改良、有機物料改良、堿性肥料改良及合理施肥、作物間套作等[11]。石灰是常用的酸化土壤化學無機改良劑,可有效降低葡萄鋁錳毒害[12],但石灰易引起葡萄葉片缺鐵性黃化,限制葡萄的生長,影響葡萄的產(chǎn)量[13],長期施用石灰易引起土壤板結(jié),造成土壤中的有效磷、鉀等無法被吸收利用[14]。劉陽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鉀長石和白云石高溫煅燒制得的鉀鈣鎂型土壤改良劑呈強堿性,富含土壤鉀鈣鎂元素,是有效的酸性土壤改良劑,但其在釀酒葡萄栽培中尚未得到應用。
煙臺是我國優(yōu)質(zhì)葡萄酒的重要產(chǎn)區(qū)。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長期以來不合理的農(nóng)業(yè)措施如大量或過量施用氮肥導致土壤嚴重酸化[16-17],勢必降低該產(chǎn)區(qū)葡萄酒的整體品質(zhì),制約該產(chǎn)區(qū)葡萄酒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16,18]。因此,本文擬揭示鉀鈣鎂型土壤改良劑施用對釀酒葡萄園土壤理化指標、葡萄生長、葡萄與葡萄酒品質(zhì)的影響,旨在為其在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中的應用提供實踐指導。
供試葡萄品種為10 年生蛇龍珠(Cabernet Gernischt),南北行向,株行距為1.5 m×2.0 m,籬架,單干雙臂整形。供試土壤改良劑為鉀長石和白云石經(jīng)高溫煅燒而獲得,其中K2O、CaO、MgO 含量分別為10.1%、35.2%、10.2%,pH 值為11.5。
試驗于2016 年在山東省蓬萊市釀酒葡萄基地(37°37′34.5″ N、121°1′47.8″ E)進行,試驗地土壤為壤質(zhì)砂土,0~20 cm 土層粘粒(<2μm)含量為2.85%,粉砂(2~20 μm)含量為6.37%,砂粒(20 μm~2 mm)含量為68.59%;20~40 cm土層粘粒含量為2.34%;粉砂含量為7.13%;砂粒含量為66.78%。不同土層土壤pH 值分別為5.72 和4.50,有機質(zhì)含量分別為1.19%和0.65%。選擇樹體生長中等、架面整齊地塊,于葡萄萌芽前,以不施用土壤改良劑為對照(T0),以4500 和9000 kg/hm2的用量(分別用T1 和T2 表示)向不同區(qū)域土壤中施入土壤改良劑。采用施肥機將土壤改良劑均勻施入行間,再用旋耕機混勻。各處理的面積約1000 m2,每個處理設3 個田間重復。葡萄生長期采用統(tǒng)一的管理規(guī)范。
1.3.1 土壤指標
葡萄果實采收后,采用“S”形采樣法,于葡萄行間距離植株主干30 cm 處分別取0~20、20~40 cm 土層的土樣(5 個點的混合樣,1 kg),每個處理3 個重復。土樣經(jīng)風干后過2 mm 篩待測。土壤理化指標參考土壤農(nóng)業(yè)化學分析方法[19]測定。土壤pH 采用pH 計測定(土水比為1∶2.5);電導率采用電導率儀測定(土水比為1∶5);交換性K、Ca、Mg 等采用乙酸銨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
1.3.2 葡萄樹體生長指標
于葡萄開花期觀察記錄葡萄生長指標。新稍的長度:每個處理選取5 株樹,每株樹隨機取2 個主梢,用直尺測量;節(jié)間長度:每個處理選取5 株樹,每株樹隨機取2 個主梢,用直尺逐一測量其上各節(jié)長度,取平均值;葉綠素含量:選擇各處理植株結(jié)果枝基部第5~6 節(jié)位成熟葉片(代表多數(shù)葉色的葉片),用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生產(chǎn)的SPAD-502 型葉綠素計測定;葉片濕重:隨機選取20 個新鮮葉片用電子天平測定;葉面積參考文獻[20]的方法測定。
1.3.3 葡萄果實指標
于葡萄果實成熟期采收果實。每個處理采收20 kg。果粒質(zhì)量用電子天平測定;果汁總糖含量(以葡萄糖計)采用菲林試劑法測定;總酸含量(以酒石酸計)用中和滴定法測定;pH 用pH 計測定。每個葡萄樣品重復檢測3 次。
1.3.4 葡萄酒指標
按照干紅葡萄酒發(fā)酵工藝分別對不同處理葡萄果實進行葡萄酒的釀造。葡萄酒總酸、揮發(fā)酸(以醋酸計)、殘?zhí)?、酒精度、總酚、丹寧等指標參考文獻[21]的分析方法??偦ㄉ蘸繀⒖糒ee 等[22]的方法測定。黃酮的測定參考劉迪迪等[23]的方法測定。每個葡萄酒樣品重復檢測3 次。
采用office 2007 處理數(shù)據(jù)和繪圖,應用SPSS 18.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相關(guān)指標進行方差分析。
由圖1 可知,試驗釀酒葡萄園中,不同土層土壤pH 值均較低,20~40 cm 土層土壤pH 甚至低于4.50,說明試驗地塊土壤酸化問題嚴重。隨著土壤改良劑用量的增加,不同土層土壤pH 呈增加的趨勢。與T0 相比,T1 和T2 處理可以分別使0~20 cm 土層土壤pH 顯著增加28.2%和39.0%,分別使20~40 cm 土層土壤pH 顯著增加24.3%和53.2%。
由圖2 可知,低用量的土壤改良劑對不同土層土壤電導率的影響不顯著,但高用量土壤改良劑顯著增加土壤電導率。與T0 相比,T2 處理分別使0~20、20~40 cm 土層土壤電導率增大49.8%和39.5%。
目前科迪華?在中國擁有18個研究和試驗設施、6個生產(chǎn)制造設施以及覆蓋將近30個省區(qū)的優(yōu)化的供應鏈和渠道網(wǎng)絡。
由表1 可知,與T0 相比,T1 處理對土壤中交換性K的影響不顯著,而T2 處理分別使0~20、20~40 cm 土層土壤交換性K 含量增加23.8%和48.0%。隨著土壤改良劑用量的增加,土壤中交換性Ca 和Mg 含量呈增加的趨勢。T2 處理分別使0~20、20~40 cm 土層土壤交換性Ca 含量顯著增加74.2%和79.4%,分別使交換性Mg 含量增加102.7%和78.0%。
表1 土壤改良劑對土壤礦質(zhì)元素的影響 (mg/kg)
葡萄新稍長度、葉綠素含量、葉片濕重及葉面積等是釀酒葡萄生長狀況的重要指標,其直接影響葡萄葉片光合作用。由表2 可知,隨著土壤改良劑用量的增加,葡萄葉片葉綠素含量呈增加的趨勢,但是統(tǒng)計分析并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土壤改良劑處理對葡萄葉片濕重、枝條節(jié)間長度和新稍長度的影響不顯著。
由表2 和圖3 可知,T1、T2 處理降低果粒質(zhì)量,提高果汁pH 值,但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與T0 相比,T1、T2 處理分別使葡萄果汁總糖含量顯著增加3.4%、2.5%,而使總酸含量顯著降低8.9%和8.9%。T1 和T2 處理分別使果實成熟度(糖酸比)顯著增加10.7%和9.4%。
表2 土壤改良劑對蛇龍珠葡萄生長的影響
由表3 可知,不同土壤改良劑處理下葡萄酒酒精度范圍為12.66%~12.75%,殘?zhí)呛康陀?.0 g/L,揮發(fā)酸含量低于1.2 g/L,滿足葡萄酒國家標準。與T0 相比,T1 和T2 處理降低了葡萄酒中總酸含量,但是沒有顯著差異。土壤改良劑處理顯著提高了葡萄酒pH。
表3 土壤改良劑對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標的影響
由圖4 可知,隨著土壤改良劑用量的增加,葡萄酒中總酚、單寧含量呈增加的趨勢。與T0 相比,T1 處理使葡萄酒中總酚含量增加3.2%,但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T2 處理使總酚含量顯著增加16.8%。T1 和T2 處理葡萄酒中單寧含量比T0 處理顯著高3.2%和10.4%。T1 處理對葡萄酒中黃酮含量沒有顯著影響,但是T2 處理下葡萄酒中黃酮含量顯著提高7.1%。土壤改良劑施用對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含量沒有顯著影響。
土壤酸化是一個連續(xù)變化的自然過程,其成土母巖在風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K+、Ca2+、Mg2+等逐漸淋失,引起土壤鹽基飽和度降低,導致土壤的酸化[10]。長期以來不合理的農(nóng)業(yè)措施如大量施用氮肥加劇了這一變化[17]。土壤酸化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植物的生長,導致果樹的生理性病害,造成水果綜合品質(zhì)的降低[10,24]。雖然石灰在酸化土壤改良中的作用明顯,但大量或長期施用石灰會引起土壤Ca、K、Mg 等元素的平衡失調(diào)[14,25]。在成齡葡萄園中控制土壤酸化問題較困難,溝施易破壞葡萄根系,散施石灰對土壤的改良效果較慢[26]。因此本試驗采用富含K、Ca、Mg 3 種元素的酸性土壤改良劑,且施用時采用旋耕機處理使其與土壤混勻。結(jié)果表明,土壤改良劑顯著提高不同土層土壤pH、土壤電導率,增加交換性K、Ca 和Mg的含量,說明其可以顯著改良葡萄園酸性土壤。
葡萄酒中酚類物質(zhì)是決定葡萄酒外觀、口感等的重要物質(zhì)。Yokotsuka 等[36]認為,石灰、牡蠣殼粉增加土壤pH,提高土壤中元素的有效性,可能通過影響根系構(gòu)型及其對養(yǎng)分的吸收,從而間接促進花色苷類物質(zhì)的合成,但本研究中土壤改良劑對葡萄酒中花色苷含量無顯著影響。土壤改良劑中高含量的K 元素可能促進果實中酚類物質(zhì)的合成,從而提高葡萄酒中酚類物質(zhì)含量[32]。本研究中,土壤改良劑顯著增加總酚、丹寧和黃酮含量。
試驗所在釀酒葡萄園土壤pH 較低,土壤酸化問題嚴重。鉀長石和白云石經(jīng)高溫煅燒制得的鉀鈣鎂型酸性土壤改良劑可有效提高不同土層土壤pH、電導率及交換性K、Ca 和Mg的含量,9000 kg/hm2酸性土壤改良劑處理對土壤的改良效果更顯著。不同量的酸性土壤改良劑處理對葡萄生長指標無顯著影響,但均顯著提高釀酒葡萄總糖含量、降低總酸含量。過量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劑可能導致葡萄酒pH過低,降低葡萄酒的色度。本試驗中,9000 kg/hm2酸性土壤改良劑處理均顯著提高葡萄果實成熟度和葡萄酒中總酚、單寧、黃酮的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