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紅
本文結合當前中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重點分析了中學階段的作文指導問題,從寫作前指導、寫作中指導、寫作后指導幾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研究,目的在于提升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寫出佳作。
在新改課背景下,加強對中學生的作文指導十分重要,因為其不但和學生的語文成績密切相關,對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也非常重要。為此,教師要加大作文指導力度,通過多方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下面談談中學生作文指導的方向和策略,供同仁參考。
一、中學生作文指導的方向
1.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
中學階段需要學習的文體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議論文、記敘文以及說明文,每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寫作技巧。寫作其實是自由表達的過程,但在語文考試中不能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學生必須明確文章的寫作要求,做到準確表達。基于此,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每一種文體,帶領他們開展寫作訓練并給予具體指導,使他們知道其中的奧妙,為自由表達做鋪墊。此外,不同文體的寫作需要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學生只有系統(tǒng)地掌握這些技巧,才能準確地表達自我,闡述觀點,寫出讓自己滿意、讓讀者眼前一亮的佳作。因此,教學時,教師要詳細介紹并帶領學生進行文體賞析,以便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中可以有效運用這些表達手法和寫作技巧。
2.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
有些教師認為寫作和閱讀毫無關系,所以只重視寫作訓練不重視閱讀。事實并非如此,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閱讀能力不強,作文水平肯定不會很高。閱讀與寫作不可分割,可以說是一脈相承。若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日常的閱讀和積累不可或缺。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接受文學的熏陶,如此學生才能寫出內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情感飽滿的佳作。
二、中學階段的寫作指導策略
1.寫作前指導
寫作前有三個方面要注意,即審題、選材、構思。一些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可能不知所措,原因是他們不會審題。審題的目的是為了明確寫作要求,特別是材料作文,一定要詳細閱讀提供的材料和寫作要求,找出材料的重心,確定主題,然后結合具體內容寫作。在教會學生審題后,還要引導他們列提綱。列提綱可以在頭腦中進行,也可以在草紙上簡單勾勒。列提綱是在寫作前確定文章的主題和結構,方便篩選寫作素材。而且列提綱還能對行文結構進行設計,方便安排材料,讓材料按照或從弱至強,或從古至今,或從里到外等順序呈現(xiàn),使文章更有邏輯性,也能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前認真審題的習慣,讓學生快速構思,為寫出佳作做好鋪墊。
2.寫作中指導
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學生多半在課堂上完成初稿,然后交給教師批閱,再發(fā)回學生手中自主修改。這種教學模式會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認為批改作文是教師一個人的事,對教師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作者是最了解自己文章的人,在反復修改中,寫作思路會越發(fā)明晰,素材也會在不斷的加工中越發(fā)貼合中心,如此文章會越來越好?;诖?,在寫作課上,教師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文章進行點撥,給出修改建議,還要組織學生自評與互評,讓他們在互批互改中實現(xiàn)自我提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
3.寫作后指導
寫作的最后一步是點評和批改,由于學生比較多,對于教師來說,精批細改,每篇文章都給出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建議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只能粗略地瀏覽,寫幾句簡單的批語,或者干脆寫個閱字。這樣的批改多數情況下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得不到有效指導。為了提升批改和評價的有效性,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方法: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把作文上交給教師批改,教師統(tǒng)一批閱后找出寫作難點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選出佳作;在作文課上,帶領學生一同分析共性問題與典型問題,探討如何解決和避免這類問題;然后一起賞析佳作,積累寫作經驗;最后讓學生寫讀后感,和對自己文章的反思,把所學的寫作手法和技巧試著運用到文章中。
中學生的作文質量關乎著中考成績,為了讓他們寫出優(yōu)質文章,教師應加強作文指導,結合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學情開展寫作訓練活動,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