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強
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就生活著許多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動物。然而,隨著時間變遷、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及物競天擇的影響,有不少動物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成為了滅絕動物??墒墙陙?,一些曾被宣布滅絕的動物又被發(fā)現(xiàn)了,這些重新出現(xiàn)的動物讓生物學家和動物愛好者感到無比興奮。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分布于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體長1.2米,頭大,頸長,腿大而粗短,前腿有五個爪子,后腿有四個,還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zhì)的褐色背甲殼,體重為136至320千克。其形態(tài)有馬背型、圓頂型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型三種形態(tài)。
加拉帕戈斯象龜一般生活在較大和較潮濕的島嶼與低海拔地區(qū),以仙人掌、鳳梨、水蕨、苔蘚、樹葉和草為食。它可以長時間不飲水,即使在被剝奪所有的食物和水時,仍然能堅持生存18個月。加拉帕戈斯象龜是變溫動物,每天需要曬太陽1至2小時。它大多時候會在清晨活動和行走,傍晚休息,行動非常緩慢,每小時只能移動260米。它全年都可以繁殖,每年的2至6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壽命可超過100年,是動物王國中壽命最長的物種之一。
加拉帕戈斯象龜被人類發(fā)現(xiàn)數(shù)量最多時有25萬只左右,但在150年前,由于人類的大肆捕殺后滅絕。2019年2月17日,據(jù)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一支由美國保護協(xié)會組成的聯(lián)合調(diào)査隊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fā)現(xiàn)了一只成年的雌象龜,并且將它帶到了圣克魯斯島的一個巨型龜繁殖中心進行保護和研究。
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生活在澳洲和新幾內(nèi)亞樹林較為稀疏的草原上。它的體型和中等大小的狗差不多,體型瘦長,臉似狐貍,有沙棕色的皮毛,肚子是奶油色的,背部和臀部有深棕色的條紋,習性似虎,嘴巴可以張成180度,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夜行性動物。它白天棲身于石礫中,行動較為緩慢,夜間外出捕食,以小袋鼠或者不會飛的鳥類為食。
在十八、十九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把塔斯馬尼亞虎視為敵人,認為它們是“殺羊魔”,所以展開了捕殺活動。1888年,當?shù)卣l(fā)布獵殺塔斯馬尼亞虎的賞金計劃,鼓勵當?shù)厝双C殺塔斯馬尼亞虎,每獵殺一只塔斯馬尼亞虎可以獎勵1英鎊,此計劃直至1909年才停止。除了捕殺外,再加上犬瘟熱病、野狗引進、人類對棲息地的侵占等,大大加快了塔斯馬尼亞虎的滅絕速度。1936年,塔斯馬尼亞虎滅絕。
2019年9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稱,在過去的3年里,曾發(fā)生8起民眾目擊塔斯馬尼亞虎出現(xiàn)的事件。其中,2018年2月5日,一對西澳洲夫婦在塔斯馬尼亞島開車旅游時,看見一只比狐貍大、比德國牧羊犬小的四足動物,它臀部有黑色條紋,于是斷定它就是消失已久的塔斯馬尼亞虎。這對西澳洲夫婦把看到塔斯馬尼亞虎出現(xiàn)的情況報告了當?shù)卣?,并提供了當時的GPS坐標。
銀背鼷鹿
銀背鼷鹿被稱為越南鼷鹿,是有蹄類動物中最小的一種,分布在中國、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緬甸等國家,一般活動在低海拔地區(qū)的熱帶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叢和草叢。它是一種大小像兔子、外觀像鹿的有蹄類動物,面部尖長,頭上無角,脊背彎曲,四肢細長,前肢較短,有一條較長的尾巴和發(fā)達的獠牙,習慣于早晨和夜間活動,白天則隱藏于草叢中,動作敏捷機警,善于隱蔽,不遠離棲息地,主要以無花果、炮仗花、刺桐花、云南石梓等植物的花果及其他落地野果為食。
1910年,銀背鼷鹿首次被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并記錄,后來由于棲息地喪失和非法捕獵后滅絕。2019年11月11日,英國《自然·生態(tài)與演化》雜志發(fā)表了一項生態(tài)學研究報告稱,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科學家安·阮和同事組成的考察組,為了追蹤銀背鼷鹿的蹤跡,采訪了越南3個省份的當?shù)鼐用瘛.數(shù)鼐用窀嬖V考察組,他們目擊過銀背鼷鹿活動的事件。考察組根據(jù)目擊者提供的銀背鼷鹿的棲息地,將30個運動激活的相機陷阱放置在一個森林的銀背鼷鹿棲息地中。在6個月的時間里,相機陷阱捕捉到了200多次銀背鼷鹿的活動蹤跡,最終捕獵到了銀背鼷鹿,并使之得到保護。
阿帕波利斯凱門鱷
阿帕波利斯凱門鱷分布在墨西哥南方和巴西的熱帶地區(qū),是像蜥蜴一樣的擁有四足的兩棲肉食卵生爬行動物,比南美洲等其他鱷魚小。幼鱷體長為20至25厘米,成體為150至200厘米,身體布滿了多骨的鱗邊,顏色為黑色或褐色,還有一些淺色的斑記。它的眼睛前端有一橫骨嵴,很像人戴的眼鏡架。它的進食隨年齡、季節(jié)和棲息地的不同而變化,雛鱷和幼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鞘翅目昆蟲為食,成鱷主要以螺、蝦、蟹為食。因為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鱷皮有極大的商業(yè)價值,所以它們常常遭到捕殺,并于1952年滅絕。
2019年12月30日,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稱,2018年12月,生物學家塞爾吉奧·巴拉格拉·雷納為尋找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蹤跡,開始了探險調(diào)查活動。2019年4月,是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筑巢季節(jié),雷納在當?shù)赝林说膸椭?,在巴西邊境的阿帕波利斯河找到了它們的蹤跡。3個月后,阿帕波利斯凱門鱷幼崽出生的時候,雷納在現(xiàn)場目睹了整個過程。
近年來,除了加拉帕戈斯象龜、塔斯馬尼亞虎、銀背鼷鹿、阿帕波利斯凱門鱷這些滅絕的動物被發(fā)現(xiàn)之外,還有哥倫比亞星夜斑蟾和臺灣云豹等滅絕已久的動物也相繼被發(fā)現(xiàn)。隨著人們的動物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和科學技術(shù)的進一步提高,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滅絕動物“重出江湖”。
(張迪摘自《知識窗》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