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西漢初期,劉邦平定天下后,開始論功行賞。
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所以想封蕭何為侯,賜他更多的封地。但劉邦的心思,很快就被大臣們揣測出來了,于是大臣們心生不悅,極力推舉曹參。許多人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zhàn)屢勝,應(yīng)當排他第一?!?/p>
聽了大臣們的話后,劉邦雖然沒有直接表態(tài),但他的沉默已經(jīng)告訴了大家,他還是想堅持己見。
就這樣,朝廷上氣氛緊張。
這時候,關(guān)內(nèi)侯鄂君已經(jīng)看穿了劉邦的心意,于是說道:“大家都評議錯了。曹參雖有戰(zhàn)功,卻只是一時之功。但是,蕭何的功勞卻不可同日而語:皇上進了咸陽,別人都爭著去搶金銀,蕭何卻忙著收集賬冊法規(guī)、文史資料,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因此大家都說他‘不羨金銀愛圖書。后來楚漢相爭,皇上與楚霸王項羽對抗多年,蕭何在后方負責給皇上處理一切后勤事宜,填補戰(zhàn)線上的漏洞。比如軍中缺糧,他輾轉(zhuǎn)多地把糧食送到關(guān)中,糧草軍餉才不至于匱乏,不至于因此給軍心與戰(zhàn)事帶來負面影響。這才是萬世之功。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急中生智,以“一時之功”和“萬世之功”作比較,大小、輕重、高下立顯,大臣們無話可說,從而支持了皇上的決定,不僅化解了君臣之間的尷尬,他還因此被加封為“安平侯”。(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