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彪 顧昊男 平岳華 高興友
(紹興市糧油作物技術推廣中心,紹興 312000)
“秀水14”是目前浙江省紹興市單季常規(guī)晚粳稻主栽品種之一,于2018年引入紹興市進行種植,表現為莖稈粗壯、抗倒性強、穗大、粒多、豐產性好、產量高、耐肥穩(wěn)產、種植容易、米質較優(yōu)、食味較好,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自2019年起,“秀水14”在紹興市的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其中2020年全市種植面積超過10 000 hm2,約占全市單季晚稻種植面積的12%、占單季常規(guī)晚粳稻種植面積的45%。
目前,紹興市水稻生產上廣大農戶為了省工、節(jié)本、增效,大多采用直播方式種植“秀水14”,而播種量是決定單季直播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為探索“秀水14”直播種植中播種量對其單產的影響,筆者于2020年進行了不同播種量對“秀水14”直播種植的影響試驗,以期明確“秀水14”直播種植時的最佳播種量?,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0年6月至11月在紹興市越城區(qū)東湖街道五聯村的紹興市鄭杜糧食專業(yè)合作社的承包田內進行。試驗田前茬為冬閑田,田塊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肥力均勻,耕作層較深(約15.0 cm),土壤養(yǎng)分豐富,全氮含量為2.2 g/kg,有效磷含量為5.3 mg/kg,速效鉀含量為57.8 mg/kg,有機質含量為32.8 g/kg。
供試水稻品種為“秀水14”,于6月8日直播。試驗依據播種量不同,設處理:(1)37.5 kg/hm2,(2)45.0 kg/hm2,(3)52.5 kg/hm2,(4)60.0 kg/hm2,(5)67.5 kg/hm2。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為133.4 m2。
各處理除播種量不同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包括整地、施肥、除草、排灌水、病蟲害防治、收割等)均相同[1]。
1.3.1 肥料施用
根據目標產量(9 750 kg/hm2),確定化肥總施用量為純氮300.0 kg/hm2、五氧化二磷108.75 kg/hm2、氧化鉀 213.75 kg/hm2。具體施肥方法是:基肥(耙田前、6月6日)施菜籽餅450 kg/hm2、碳酸氫銨30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斷奶肥(秧苗3葉期、6月24日)施尿素150 kg/hm2;促蘗肥(施斷奶肥后10 d、葉齡4.5葉、7月5日)施45%三元復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穗肥 (拔節(jié)期待群體葉色開始落黃時、8月3日)施尿素12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2]。
1.3.2 水漿管理
水稻播種后至3葉期,秧板要保持濕潤,既要防止秧板積水,又要防止秧板干裂;3葉期后(6月24日)灌水上秧板,以后薄水勤灌,干濕交替;在8月5日當在田苗數達到目標穗數的80%(約250萬苗/hm2)時開始擱田,擱至田面開裂,此后灌薄水與自然落干交替進行,直到水稻收割前7 d斷水。
1.3.3 病蟲草害防治
播種前(6月5日)施用直播凈900 g/hm2進行第1次雜草防除,在水稻4~5葉期(7月5日)施用氰氟草酯1 200 mL/hm2加高稗斯750 g/hm2進行第2次雜草防除。
根據當地病蟲預測情報進行防病治蟲,具體防治方法為:7月21日用烯啶蟲胺120 g/hm2、吡蚜酮75 g/hm2、康寬150 mL/hm2、紋弗1 050 g/hm2兌水450 kg/hm2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褐飛虱和紋枯?。?月29日用阿維菌素1 500 mL/hm2、康寬150 mL/hm2、烯啶蟲胺120 g/hm2、吡蚜酮300 g/hm2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9月3日用阿維菌素1 500 mL/hm2兌水225 kg/hm2防治稻曲??;9月25日用吡蚜酮300 g/hm2、烯啶蟲胺120 g/hm2防治褐飛虱[3]。
由表1可知,5個處理的出苗期、始蘗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均基本相同,表明播種量對“秀水14”的生育期沒有明顯影響,在該品種直播生產上不能通過調整播種量來調節(jié)生育期。
表1 各處理生育期比較
由表2可知,基本苗數、最高苗數、有效穗數與播種量成正相關,即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基本苗數、最高苗數、有效穗數隨之增加。其中,處理(1)的播種量最小,其相應的基本苗數、最高苗數、有效穗數也最少,分別只有125.52萬苗/hm2、387.25萬苗/hm2、298.78萬穗/hm2,處理(5)的播種量最大,其相應的基本苗數、最高苗數、有效穗數最多,分別達202.81萬苗/hm2、490.60萬苗/hm2、360.18萬穗/hm2,分別比處理(1)多77.29萬苗/hm2、103.35萬苗/hm2、61.40萬穗/hm2。成穗率與播種量成負相關,即播種量越大,成穗率越低。其中,處理(1)的成穗率最高,為77.15%,處理(5)的成穗率最低,只有73.42%,比處理(1)少3.73%。分析原因主要為:(1)播種量越小,基本苗數相應越少,且個體發(fā)育較好,從而使無效分蘗相應減少;(2)播種量越小,到達最高苗數的時間越遲,在本試驗期間,當處理(5)到達最高苗數進行擱田時,處理(1)還未達到最高苗數,但由于各處理處于同一塊田中,同時進行擱田,故處理(1)的成穗率較高。鑒于此,可在“秀水14”直播生產中通過調整播種量來調節(jié)有效穗數,進而實現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達到高產的目標。各處理的株高、主莖總葉數均差異不大,表明播種量對株高、主莖總葉數的影響不大,在“秀水14”直播生產中不能通過調整播種量來調節(jié)株高和主莖總葉數。
表2 各處理苗情比較
由表3可知,各處理的產量結構表現不一,播種量對產量結構有較大的影響,具體表現為:(1)有效穗數與播種量呈正相關,即播種量越大,有效穗數越多,其中,處理(1)的有效穗數只有298.78萬穗/hm2,比處理(5)少61.40萬穗/hm2。(2)每穗總粒數與播種量呈負相關,即播種量越大,每穗總粒數越少,其中,處理(1)的每穗總粒數最多,為127.9粒,比處理(5)多14.5粒。(3)每穗實粒數與播種量也呈負相關,即播種量越大,每穗實粒數越少,其中,處理(1)的每穗實粒數最多,為116.2粒,比處理(5)多15.3粒。(4)千粒重與播種量的相關性不大,5個處理的千粒重只相差0.1 g,表明播種量對千粒重幾乎沒有影響。
表3 各處理產量及其結構比較
由表3可知,各處理的產量差異較大,且不論是理論產量還是實際產量,均以處理(3)為最高,處理(4)次之,處理(1)最低。其中,處理(3)的實產為9 792.0 kg/hm2,比實產最低的處理(1)增產972.3 kg/hm2,增幅達11.0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比處理(2)增產705.5 kg/hm2,增幅為7.76%,增產達顯著水平;比處理(5)增產672.5 kg/hm2,增幅為7.37%,增產達顯著水平;比處理(4)增產311.0 kg/hm2,增幅為3.28%,增產不顯著。
經分析發(fā)現,播種量對產量的影響與有效穗數和每穗實粒數關系密切,其中,播種量越大,有效穗數越多。如處理(1)的有效穗數為298.78萬穗/hm2,而處理(5)的有效穗數為360.18萬穗/hm2,相差61.4萬穗/hm2,但隨著有效穗數的增加,個體發(fā)育會受到影響,稻穗會變小,每穗實粒數會減少,如處理(5)的每穗實粒數為100.9粒,比處理(1)少15.3粒,這就使每穗實粒數偏少成為了制約“秀水14”單產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根據“秀水14”的品種特性來選擇合理的播種量,使有效穗數與每穗實粒數之積達到最大值。從本試驗結果來看,處理(3)的有效穗數與每穗實粒數之積為最大,故在紹興市的土壤、氣候條件下,“秀水14”直播時以播種量為52.5 kg/hm2較為適宜,在此播種量下,該品種單產最高。
在紹興市的土壤、氣候條件下,“秀水14”作單季晚稻直播種植,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須走穗粒兼顧的高產路線。本試驗結果表明,在適期播種的前提下,“秀水14”大田直播種植的播種量以52.5 kg/hm2較為適宜,在此播種量下,該品種產量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