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藏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提升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任務。數學學科抽象、邏輯性強,更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增強感觀認識。教學中,教師應采途徑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夯實數學基礎,幫助他們拓展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策略,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生活力;能動性
當下的課堂教學缺乏元思考,元思考是指最本源的思考,即小學數學教學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歸根到底,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是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有了元思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有了思路與方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即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從理論知識出發(fā),建立學科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力才有可能得到穩(wěn)步的提升。
一、新時代迫切需要課堂教學變革
(一)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
小學數學教學應充分圍繞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形式中,大多數小學生都扮演著“聽”的角色。他們需要做的是聽老師講的一些定理、概念和解題方法。然而,這種被動的學習方法并不能讓學生真正發(fā)自內心地喜歡數學,機械地練習數學題,然后展示老師的觀點或是解題方法,雖然以這種方式向學生灌輸了大量的數學知識,但是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這種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弱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依據數學教學的特點,以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并強調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以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先講、學生后練、課后鞏固,這一傳統(tǒng)小學數學程序化教學模式,極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構建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我們應該改變這種程序化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如運用信息技術把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輔之以動態(tài)的畫面,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自然能夠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順利生成,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策略
(一)生活力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應圍繞生活實際展開,關注學生的興趣點,比如作業(yè)布置,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力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練習。在學習應用題計算后,可以布置學生寫一篇生活實踐小論文,如:
媽媽洗菜洗衣時,總是把水龍頭一直開著,浪費自來水。我說了多次都不行。我苦思冥想,怎樣說服媽媽呢?
通過應用題計算,我有了靈感,開始觀察與計算:
假設水龍頭每10秒流失的水是500毫升,如果媽媽一次洗衣浪費水3次,每次30秒,那媽媽一周浪費多少毫升水呢?我開始了計算。
3×500×7×3=31500毫升,即31.5升水。我一定要把這令人震驚的結果告訴媽媽。
“媽媽,如果把30升水白白倒掉可以嗎?”
“當然不行了,多可惜??!”
“可事實您每周就把30升水白白浪費了!”
“不會吧?”
“怎么不會?您自己看!”
我把計算結果展示給媽媽看,她才恍然大悟!從此以后,媽媽洗衣、洗菜后總能及時關閉水龍頭。經歷此事,我更加注意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將數學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從而提高數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二)生活力理念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學生是鮮活的個體,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運用生活力理念驅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教學中,學生最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與認可,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對學生進行語言驅動,語文驅動也是常用的驅動方式,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建立起自我學習的內在形象,從而能夠表現(xiàn)出相應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行為。教師在進行語言驅動時,應當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課堂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練習已經對學生失去吸引力。因此教師要采用更恰當的方法,如將數學知識點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專心進行游戲同時學習、鞏固數學知識。例如,可以通過卡片抽獎的方式進行,抽到之后,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準備,通過各種方式“教授”給其他學生,這個過程是學生習得知識的最佳過程。
三、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生活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特點,通過一定的任務讓學生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既是學生生活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應關注學科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多方面來提升學生的生活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當然,數學教師更應一如既往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丹丹.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1(2):22-23.
[2]白江.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探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1):85.
[3]薛瑞琴.淺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A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