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報國,心濟天下。發(fā)現青蒿素,為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物,幫助人類渡過一劫,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以70年如一日千百次的實驗與默默奮斗,萃取出中華古老文化的精華,向世界證明中醫(yī)的博大精深和無窮偉力。
在屠呦呦的心中,青蒿低調、不慕名利,雖然沒有美麗的花朵和樸鼻的香氣,卻能挽救人的生命。她捐出諾貝爾獎金,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中醫(yī)藥科研中去。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胺彩沁^去,皆為序曲”。這位已經譽滿全球的耄耋老人,沒有停下攀登的腳步:“我們要好好‘干活?!?/p>
【屠呦呦】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90年前,屠呦呦的父親用《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給她取名,這種奇妙的聯系仿佛是一種預言。許多年后,因為這株叫“青蒿”的小草,她打破了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國本土科學家獲諾貝爾獎“零”的記錄。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在北大醫(yī)學院藥學系學習 ,專業(yè)是生藥學; 在大學4年期間,屠呦呦努力學習,取得了優(yōu)良的成績。
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yī)學部)藥學系,分配在衛(wèi)生部中醫(y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屠呦呦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后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藥銀柴胡的生藥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藥志》。
1959-1962年,參加衛(wèi)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yī)離職學習中醫(yī)班,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中醫(yī)藥知識,深入藥材公司,向老藥工學習中藥鑒別及炮制技術,并參加北京市的炮制經驗總結,從而對藥材的品種真?zhèn)魏唾|量,以及炮制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后屠呦呦參加了衛(wèi)生部下達的中藥炮制研究工作,是《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主要編著者之一。
1967年,中國啟動旨在研究防治瘧疾新藥的“523”國家項目。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屠呦呦臨危受命,擔任中藥抗瘧組組長。
1969年,中國中醫(yī)研究院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任科技組組長。
1969年1月開始,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tǒng)收集整理歷代醫(y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利用現代醫(y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終于在1971年獲得青蒿抗瘧發(fā)掘成功。
1971年10月4日,中國中醫(y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里,研究員們屏住呼吸等待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后結果。前面的190次實驗都失敗了,緊張與期待交織在每個人心中。終于,結果出來了,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這是青蒿素發(fā)現史上最為關鍵的一步。這一天,注定被歷史銘記。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優(yōu)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開的"523"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了實驗結果。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后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
1977年3月,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fā)表于《科學通報》。
1978年,"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按中藥用藥習慣,將中藥青蒿抗瘧成分定名為青蒿素。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fā)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獲得高度評價,認為"青蒿素的發(fā)現不僅增加一個抗瘧新藥,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發(fā)現這一新化合物的獨特化學結構,它將為合成設計新藥指出方向"。
1992年,"雙氫青蒿素及其片劑"獲一類新藥證書(92衛(wèi)藥證字X-66、67號)和 "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發(fā)明出雙氫青蒿素(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
1995年,出席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由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以"中國政府代表團"代表的身份出席"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并再次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
2009年,屠呦呦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出版。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用中文發(fā)表《青蒿素的發(fā)現:傳統(tǒng)中醫(y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2016年,屠呦呦在青蒿素抗瘧研究之后,研究該藥治療新適應癥--紅斑狼瘡開展臨床試驗的審批有了巨大進展。
2019年,屠呦呦與團隊成員經過多年攻堅,在“青蒿素抗藥性”及“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傳統(tǒng)中醫(y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