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您坐公共汽車給老大媽讓座,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本能地讓座,覺得人就應(yīng)該做好事;另外一種是認為自己要做好事,讓大家都夸我是好人。這兩種態(tài)度不同,結(jié)果也不同。持第一種態(tài)度讓座的人,老大媽坐下了但沒說謝謝,他不在意;老大媽到站下車了,沒把座還給他,他也不怨恨。但是持第二種態(tài)度的人,老大媽坐下沒說謝謝,邊上人都沒贊許他,他就會不高興,甚至會叫老大媽站起來,把座還給他。
這種要求回報的人,如果別人一點兒回報沒給他,他就不做了,從此終止了這方面的努力;而另外一種人,就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坦然面對一切,無所謂回報。
有個法師救了掉在水里的一只蝎子,蝎子蜇了法師一下。大家嘲笑法師愚蠢,明知道蝎子蜇人還要去救它。法師的回答特別好,他說:“蝎子蜇我,那是它的本性,但是我不能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我的本性,我的本性是救它?!?/p>
這種為心中的善念去做事的人,做事就會持久。天之道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不為了回報而做事,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隱藏在幕后,生養(yǎng)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