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述史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19世紀以前,口頭傳說作為重要的史料來源,受到了極大的推崇,后來各種史料記載的出現(xiàn),使口述史的權威性受到了沖擊。雖然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口述史這一記錄歷史的手段的重要性逐漸降低,但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很多個例的。就如我們今天看到的貴州眾多民間舞蹈,是一種主要依靠口傳身授的傳統(tǒng)手段進行傳承的古老文化,而作為文化的載體——人,在文化傳承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口述史;貴州舞蹈;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02
1 口述史的發(fā)展歷程概述
學界把美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蘭·內文斯于1948年創(chuàng)建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視作現(xiàn)代口述史學的誕生標志。在阿蘭·內文斯的倡議下,第一屆美國口述歷史會議于1966年9月2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阿羅黑德湖舉辦。1967年美國口述歷史協(xié)會成立??谑鍪纷?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但中國的口述史發(fā)展從2004年才開始。2004年成立的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標志著中國口述史研究的新起點[1]。自此,口述史的相關研究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
2 口述史對研究貴州舞蹈的益處
第一,人類在使用文字之前就有意識地通過口傳形式建立歷史記憶。很多以前的書面歷史文獻都是通過征集和記錄大量的口述歷史而形成的,所以說一味地依賴書本文獻也是不可取的。人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是天生存在的。例如,雷山縣的苗族文化,主要載體還是人本身,我們可以通過對人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人背后的文化。近年來,貴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以及對旅游的大力開發(fā)帶來了“民族熱”。據(jù)官方的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9年,貴州省旅游總收入躍居全國第3位。而貴州省“十四五”規(guī)劃將進一步打響“山地貴州省,多彩貴州風”文化品牌。這給我們口述歷史的研究帶來了極大便利。
第二,地方志是記錄一個地區(qū)地理人文與歷史的權威記錄,也是民族和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和價值毋庸置疑[2]。但地方志也只會記載名人要人,普通民眾是不可能被記錄進去的,而建立社區(qū)口述歷史可以很好地彌補普通人這個角色的缺失,再配合官史就可以更好地還原歷史。同時,社區(qū)和村寨作為最小的群落單位,對其口述史進行記錄也比較方便,積少成多,最終可以匯集成一部大的口述歷史。我們可以以社區(qū)為試點,把成功經驗加以推廣和宣傳,不斷擴大口述史隊伍。
第三,史學不僅要客觀真實,也應該包含人類主體及其主觀心理。個人的記憶是珍貴的人類精神遺產,口述史是對人類記憶的采訪和收藏,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建立人類個體記憶庫這一路徑去思考研究。因此,建立貴州舞蹈記憶庫是完全有必要的,現(xiàn)在人們對貴州舞蹈文化的研究還很淺,口述史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式,對于研究貴州舞蹈十分有益。雖然現(xiàn)在口述史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在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它一定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方式,舞蹈與口述史的結合將成為發(fā)展民間舞蹈的重要手段。
第四,利用口述史研究貴州苗族民間舞蹈猶如探囊取物。苗族作為原始居民部落,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文字記載的民族。而記錄本民族歷史的方式除了簡單的符號記憶(如巖畫、貝殼、服飾等),技藝的傳承主要還是依賴口傳身授。雖然現(xiàn)代的記錄手段豐富多樣,但貴州獨特的自然條件不太適合像竹簡、紙張這樣的物品的長期保存?,F(xiàn)有考古挖掘和古籍中對苗族歷史發(fā)展鮮有記載,要想更多地還原苗族歷史真相,為后世子孫和后來的苗族歷史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資料,苗族舞蹈口述史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緩。
3 貴州舞蹈口述史的困境
追根溯源,貴州很多村寨都來自江西或其他一些地方,雖然距今已有幾百年,但追溯近兩代人的口述史毫無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們遷到后在生活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例如,筆者前段時間去南花苗寨采風發(fā)現(xiàn),村里的很多人信奉的居然是基督教,這并不是本土文化所固有的,肯定是從外面?zhèn)鱽淼?。貴州的每個城市和村寨都會修建公共活動場所,以供人們娛樂休閑,比如跳廣場舞,但大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是以跳本地的舞蹈為主。同時,文化傳播場所變化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話題,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點很好地觀察一個社區(qū)或村寨的生活形態(tài)。當然城市廣場和村寨廣場始終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場所對文化形態(tài)的發(fā)展也會起到一定影響。
地方風俗有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一是已經消失的風俗,其部分存在于老一輩的記憶中。二是現(xiàn)在流行的風俗,它們引導或影響著當?shù)鼐用竦纳睢@?,筆者在雷山縣和一位做服裝的生意老板聊天時說到了苗族婦女日常服飾,在我們游客的眼里,苗族傳統(tǒng)服裝是可以有顏色和圖案上的變化的,但老板告訴我們當?shù)鼐用裰粫I某一種款式和顏色,所以大部分店里的服裝都是黑色的。她還說服飾也代表著雷山的文化符號,外人一眼就可以辨認出這是來自哪里的人?,F(xiàn)代化的發(fā)展勢不可當,因此產生了一種新的生活時尚,它對當?shù)厣钣忻黠@影響,久而久之也會成為一種新的風俗。
第一,唐納德·里奇說過:“人們慣于重新評估或解釋自己過去所做的決定和行為。就像歷史學者采用新材料、配合新理論,重新撰寫歷史一樣,人們也會援用后見之明,賦予過去種種一層嶄新的意義?!睆亩啻翁镆罢{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也許是受傳統(tǒng)的影響,一些老年人會把本民族的歷史和自己的經歷傳奇化,特別是講起他們年輕時的成就時,會因為不滿現(xiàn)狀而美化過去。因此,口述史也可稱為“心靈考古”。這也對采訪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去偽存真。
第二,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信息“大爆炸”時代,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苗族口述史的傳播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廣。人們了解苗族舞蹈歷史的途徑逐漸從書本、課堂教育轉向互聯(lián)網。他們需要了解什么知識時拿出手機就可以進行查詢,也可以把一些不加佐證的歷史直接傳到網上。這給苗族舞蹈口述史的真實性帶來了不利影響。
第三,新中國成立前還有“生苗”和“熟苗”的劃分,可見在大眾的眼中苗族是一個不太開化的民族。但苗族某些地區(qū)在婚戀方面相對自由,男女雙方在離婚和喪偶后的續(xù)弦方面都是很自由的,這也許和苗族人繁衍生息的圖騰崇拜有一定關系。同時,苗族的“寨”“支系”是一個完整的社會單位。對內,相互依賴、禍福共擔、生死與共。對外,代表者理老、寨老與社會各集團、各支系,以及政府進行必要的社會交往,處理社會、政府的事務。但現(xiàn)在除了寨老能成為政府工作人員之外,其他的代理人基本只從事一些寨里的婚喪嫁娶和民俗活動的主持工作,在民眾心中的分量也沒有之前重了,導致很多人不愿擔任這些“空頭領導”的職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筆者這次前往雷山烏流片區(qū)采風調研時,聽本地人說他們寨子里類似寨老這樣的職務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shù)模谶x拔上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很大一部分寨老都是“天選”,意思就是上天注定好的,而且一旦被選中就絕對不能推脫,并且如果一直沒有遇到這樣一個人,那這個位置就會一直空下去,直到找到合適的人選。
筆者可以在下次換屆選舉的時候單獨進行一次調研,以理清選舉流程和選舉制度。這會更加全面地反映苗族先民“萬物有靈”的原始思想和本寨原始管理的雛形。如果這個人從小就被認定為寨老的“儲君”,那么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本寨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如何教授這些儀式知識,如果出現(xiàn)一些意外,寨子將如何處理。雖然現(xiàn)代社會崇尚科學,但民族遺存也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之一。作為一個民族集體的文化結晶、一個民族的集體信仰,研究其以往的存在價值和現(xiàn)存的價值之間的關系及過渡期,對我們理清這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脈絡至關重要。
4 貴州苗族口述史研究思路
第一,民間舞蹈決不能離開民族意識形態(tài)而獨立存在。它是民族意識形態(tài)作用下的成果之一。在民族意識活動中,除主要的語言文字之外,還保存著民族古老的神話傳說。就拿苗族來說,它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但神話故事和古代歌曲卻極其豐富。這些東西通過服飾、道具、巫事活動、民族節(jié)日等不同形式保留下來。音樂和舞蹈是原始社會民族的一種強烈的生活需要,邪驅疫、慶祝活動等生活各方面都離不開舞蹈活動,它可以有效提高民族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第二,從風俗學的角度來說,同一個民族因各個地區(qū)的風俗不同,才有了一宗多樣的舞蹈形式,而這些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就是一個支系的重要標志。說到這里,我們現(xiàn)在對民間舞蹈的研究存在誤區(qū),比如貴州的民間舞蹈,我們現(xiàn)在的高校舞蹈教學只是要求學生把舞蹈模仿得逼真,而不是要求他們弄清舞蹈的來龍去脈。近年來講得最多的就是貴州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我們所謂的發(fā)展應該是在學好這些基礎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東西,這不只是創(chuàng)新,更是進步的標志,否則我們就只能不斷重復走前人走過的路。
第三,貴州民間舞蹈風格有強烈的民族界限與宗支世系界限。民族界限居于首位。各民族舞蹈在動律舞姿、道具、音樂、表演形式、風格等方面迥然不同。不過在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同姓幾代之前它們都屬于同一個族群,后來因為分家、分寨等,同一支系的舞蹈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民族融合現(xiàn)象極為明顯。這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思路,同時也為貴州民間舞蹈的發(fā)展趨勢指明了一條道路。民間舞蹈頑強的生命力不容小覷,在歷史長河中“殊死搏斗”的貴州民間舞蹈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
第四,針對不同的風俗口述史研究,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以前文提到的三種風俗的第一種為例,一個自然村寨約有幾百戶村民,我們只需對還存在的風俗和傳說全部進行采訪和記錄,做搶救性保存。以第二種為例,我們的采訪范圍就無須如此廣泛了,只要把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事件、風俗習慣等重要細節(jié)記錄在案即可,其中一些不同人的聲音也是需要注意的。第三種這種流行起來,但沒有被所有人認可的風俗,大多都是由青年男女引進的,他們可以極大地豐富當?shù)仫L俗的色彩,同時他們對本土風俗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這對我們研究本土文化未來發(fā)展趨勢十分重要。做社區(qū)或村寨口述史,一般由以下機構或個人負責:一是地方志辦公室;二是地方檔案館和博物館;三是當?shù)馗咝?四是地方文化機構,如協(xié)會、文化館站和研究所;五是地方傳播機構及民間機構與個人。
5 結語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的。把這兩個詞放到研究貴州民間舞蹈中理解,首先是研究者應該置身于貴州民間舞蹈,這和本文所講的田野調查一樣,但筆者的理解是應該扎根于民間,而不是走馬觀花。從跨學科的思維角度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非舞蹈專業(yè)的人和舞蹈專業(yè)的人看待舞蹈的視角是不一樣的,我們姑且不論他們認識的對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其中有益的,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審視貴州民間舞蹈,這更有利于拓寬我們的研究視野,從而真正做到既有微觀的研究,又有宏觀的格局。
至于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踐行“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首先,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那么第一件事就是走進學生,了解他們的個體特征和學習情況,這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次,我們應跳出現(xiàn)在的教學圈,學習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創(chuàng)新,最后為己所用。換句話說就是,跳出舞蹈教學這個思維圈,從大的教育觀審視舞蹈教學。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文明面臨著現(xiàn)代化的轉型,城市不斷擴大,農村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而貴州民間舞作為貴州的文化瑰寶之一,需要我們舞蹈人堅持不懈地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祥銀.口述史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7.
[2] 陳墨.口述歷史門徑實務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2.
作者簡介:楊森(1991—),男,河南周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民間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