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林清玄散文中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

2021-08-27 05:47徐廣艷
藝術科技 2021年12期
關鍵詞:林清玄意蘊散文

摘要:溫一壺月光下酒,用歲月在蓮上寫詩。林清玄認為散文是最適合他的,是最自由的。林清玄借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象,將散文的抒情性與佛學和道家的哲理思想緊密結合,融情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深厚的家國情懷和鄉(xiāng)土情結,給讀者以美的思考和享受。

關鍵詞:林清玄;散文;傳統(tǒng)文化;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2

林清玄生于寶島臺灣,是我國的散文大家。讀先生的散文,總覺清新溫暖。文字雖平淡,卻富有禪意,總能讓人在浮躁中傾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不知怎的就打濕眼眶。先生并未過多地在散文中著墨自己的挫折與不幸,只是以不染之心將佛教、道家思想經(jīng)由種種表意之象娓娓道來,景情合一,抒發(fā)出內心的真實情感。

1 佛思禪蘊

佛思禪理對林清玄的散文創(chuàng)作有著很深的影響。歷史上,禪宗六祖慧能作“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馁收Z,將禪宗的教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佛思禪理,般若慧根,于冥思中頓悟出處世之道[1]。幼時,因父親信仰佛教,林清玄跟隨父親四處參拜,與佛結下不解之緣。學生時代,他時常信步到后山的廟里,獨自靜坐冥想。而立之年,捧得文學大獎的林清玄,只覺生活了無生趣,于是皈依修行,隱居了兩年后才下山。種種經(jīng)歷,使林清玄對“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傳統(tǒng)佛家超脫避世的態(tài)度不同,林清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贊同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醒著”生活[2]。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林清玄以一顆菩提之心,融合佛思禪理與生活體悟,對當代人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給予人文關懷與現(xiàn)實出口[3]。在《木魚餛飩》一文中,在深夜的巷口,林清玄遇到了一位賣餛飩的舊人,當被問及為何用清醒的木魚聲代替擾人的吆喝聲,舊人只答,這樣可以讓醒著的人聽到他的聲音,也不至于打擾了熟睡者的美夢。小人物的善意與美好令人動容,他們的柔軟心是慈悲,也是智慧。在《賣茶老婦》中,在金色夕陽的映襯下,老婦仿佛籠罩了一層光輝,她不說話,只是用心沖好一杯茶,再緩緩地踱回去。她雖只用一只眼看這個世界,但沉穩(wěn)的腳步和溫暖的眼神是如此平靜,讓人不由得沉浸在靜謐美好的氛圍中,這是另一種靜默而莊重的美。作者在此篇中用了多個“一”字,佛曰: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象征著緣起,預示著緣滅,是菩提還是煩惱,亦在一念之間,由此成生死涅槃、煩惱菩提悉皆不二[4]。

2 道骨仙風

道家主張“上善若水”,意為圣人如水般,面對名利不爭不搶,隨遇而安。道家把人類視為自然中的一部分,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5]。林清玄十分認同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他以水為師,常在散文中以水寄情。在《以水為師》一文中,常樅彌留之時,老子前去討遺教,常樅不言,只張開嘴巴給老子看。老子看到堅硬的牙齒全部掉光,而柔軟的舌頭依舊完好,便悟出柔的處世之道。上善若水,水是最柔軟的東西,卻也能抵擋住最堅硬的東西[6]。在堅硬的世界里,柔軟的力量更容易打動人心,對人有情,對萬物有情,用感恩的心感受所有的美好,你的心也將溫暖而有力量。修心如水,既平靜,又流動,既柔軟,又堅硬。在《在云上·賊光消失的時候》中,先生寫水,說水有許許多多的源頭,但具有澄明、潤物,不易被改變的本質,寄予了人擁有水一樣高潔品性的希望,縱然身處黑暗,內心卻華光一片。在《水月河歌》中,林清玄帶著孩子坐小火車到淡水,去河口看夕陽。沿途風光卻不似往昔,龍山寺的茶攤早就被趕走,古董店的好古董全部被賣光,竹器店里的東西也不如以前精致,河口的海岸邊已經(jīng)沒有人垂釣,連夕陽照在海面的顏色都變了。從前的鏡花水月,萬般美好,似乎從未存在過,然而這僅僅是因為一條河。先生感嘆,“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當這個世界的水不再明亮而清澈,作為一個小人物,要在渾濁的世間獨善其身,只有保持自身的清明。這是先生的散文對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的體現(xiàn)[7]。

3 表意之象

古人善用意象寄托自己的情操和追求,意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傳情達意的重要方式。例如,宋代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善寫花,不論是早期抒寫閨怨情愁,還是后期慨嘆故土家園,花這一意象貫穿始終[8-9]。又如,清朝詞人納蘭性德,柔弱敏感,在他的眼中,楊柳、落花、芭蕉等皆是有性情的生物,因此將其反復寫進詞中[10]。而崇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林清玄,也是一位善用意象來寄托情感的作家。在《激情的薔薇》中,林清玄由薔薇花的瞬間綻放和無聲凋零想到了不同的生命追求,曇花一現(xiàn)雖美得不可方物,卻易逝,難以恒久?!叭诵闹ǎ创L吹已自落”,人的心就好比這世間的花兒,風兒還沒有吹,它就已經(jīng)凋落了,人心易變,從前陪伴身旁訴說種種的良人,如今也形同陌路,各自天涯[11]。人的感情也是如此,一剎那的升溫如夏天的薔薇花般不可遏制,但激情散去往往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難留體面。細水長流,平淡從容,未嘗不是好事。在《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中,一株野百合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斷崖上最耀眼的一抹色彩?!氨M心、盡性、盡倫、盡制”而近乎完美,要自然地生活,自由地做事,使心靈獲得寧靜,不為欲望所制,只做好自己[12]。在《雪中芭蕉》中,林清玄由芭蕉在大雪里也有動人的翠綠之姿,能經(jīng)霜雪而不萎謝,想到了偉大的藝術家王維。偉大的靈魂就如同傲立雪地的芭蕉,能破土而出,寒冰又有何可畏?

4 鄉(xiāng)土情結

作為中國的“鄉(xiāng)土之子”,費孝通先生說,中國是鄉(xiāng)土性的。為何用“鄉(xiāng)土”來定義中國呢[13]?首先,中國村落繁多,無論是被密布的水網(wǎng)分割的江南水鄉(xiāng),還是高原風沙堆砌而成的塞北窯堡,都各具姿態(tài)。其次,中國是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國,從古至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直是頭等大事,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4]。鑒于此,國人的血脈里總有強烈的家國意識和深沉的鄉(xiāng)土情懷。雖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童年的林清玄有父母的呵護和兄弟的關愛,生活總是呈現(xiàn)出幸福的面貌。在《長途跋涉的肉羹》一文中,父親千辛萬苦從鳳山提回來肉羹,一家人在昏暗的燭火下分享。因為肉羹承載著父親跋山涉水沉甸甸的愛,所以十分美味,以至于過了30多年,都再沒有吃過比那更好吃的肉羹。林清玄的作品中,除了有對家風鄉(xiāng)風的描摹,也不乏家國意識。作為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作家,這種家國情懷既有對鄉(xiāng)愁情思的刻畫,也有海峽兩岸間的文化尋根。鄉(xiāng)愁是縈繞在海灣那頭人心中的一縷情思,在林清玄的筆下也時常被提及。如在《月光下的喇叭手》中,作者在一個寒冷冬夜,借著幾分酒意,和一位驪歌送葬的老人談起他飄零的過去。言語間,他知曉了老人是怎樣離開他深愛的大豆田和老祖父,從大陸輾轉流落到這里的。老人說:“故鄉(xiāng)真不是好東西,看過也發(fā)愁,沒看過也發(fā)愁?!绷智逍f:“故鄉(xiāng)是好東西,發(fā)愁不是好東西?!眱蓚€人懷著同樣的寂寥,信步四下無人的街道,只覺醉后方知酒濃。因為對那片土地愛得深沉,離開時才覺萬分思念。點到為止的鄉(xiāng)愁,沒有形狀,卻充滿了整條街。在那個夏天里,先生總說最想吃的是故鄉(xiāng)的小紅西瓜。在那鮭魚回鄉(xiāng)的河流中,先生總可以照見自己思鄉(xiāng)的愁容。

5 景情合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來崇尚“合一”思想,這一思想給社會注入了理性思考和人文精神[15]。無論是莊子倡導的天人合一式的人與自然本一體的存在關系[16],還是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化的認識與實踐高度統(tǒng)一的知行觀,都體現(xiàn)了“合一”思想在中國古典哲學中的獨特價值[17]。而景情合一則是“合一”思想在古典美學領域的發(fā)展和升華,它概括了一種自由、自覺、有意識的審美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關系,即感情與景物產(chǎn)生聯(lián)結,寄情于景,融情于景[18]。在藝術家的眼中,一切事物都可以產(chǎn)生美,成為美的東西,林清玄的創(chuàng)作中也不乏景情合一、天人合一式的審美意蘊。如在《金色印象》一文中,作者見到水牛紅色的瞳孔甚感疑惑,農(nóng)人只告訴他因為水牛被穿了鼻環(huán),從此只有下田耕作的命,它們沒有流淚,只是紅了眼。望著水牛,先生不禁感慨動物也是有情感的,失去自由的它們或許不再有真正的快樂[19]。先生羨慕鳥,羨慕它們自由自在的模樣,遇見一片蘆葦便可隨性潛入,但每每想到鳥兒被圈禁在鳥籠中,供人把玩,又覺了無生趣。在后工業(yè)時代,人們對技術理性的片面崇拜帶來了巨大的災難[20],通過征服自然索取更多的資源,但如果超出自然的承載力,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21]。因此,重歸自然,呼喚精神家園的回歸又被重提[22]。又如在《冷月鐘笛》中,初夏的夜里,那古老的城池、喧囂的津渡、消瘦的擺渡老人和那彎懸掛在夜空中的冷月,沈葆楨的半身銅像和刻寫著他在海防史上的不朽證言讓人深感震撼。歷史的風云已經(jīng)過去,我們無法親歷其中的血雨腥風,但千百年來抗拒倭寇、保衛(wèi)國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一直存在,并且會給我們的民族帶來永遠的光明和希望[23]。歷史的波瀾和悲壯都被先生融入涼風冷月之中,意境雖清冷,字里行間卻流露出陽剛之氣。

6 結語

溫一壺月光下酒,用歲月在蓮上寫詩,煩惱寫在沙灘上,人間有味便是清歡。林清玄的散文中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融入了佛教、禪宗以及道家的哲思,以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意之象寄情達意,散發(fā)著獨特的生命力與美感。

參考文獻:

[1] 韓立坤.由“思議”而“靜默”:馮友蘭哲學方法論的程序解讀[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1):50-58,172.

[2] 康玲玲.《人間世》莊子的生命哲學[J].漢字文化,2020(04):33-34.

[3] 于婉華.試析生態(tài)美育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J].今傳媒,2018(12):151-152.

[4] 丁徐清.融貫及其限度:太虛唯識思想探微[J].河北學刊,2018(04):48-52.

[5] 宮亞星.周敦頤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現(xiàn)實回應[J].漢字文化,2019(10):137-138.

[6] 葉朗.從老子“反”的思想述其體系的展開[J].大眾文藝,2019(11):250-251.

[7] 何如意.老子“道法自然”的倫理思想及其生態(tài)啟示[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4):22-30.

[8] 孔越.易安詞中“花”的意象探析[J].漢字文化,2019(12):25-26.

[9] 邵雨秋.淺析不同時期李清照筆下詩意美的形成原因[J].漢字文化,2021(8):77-78.

[10] 嚴雪珂.淺析納蘭詞的題材內容[J].青年文學家,2018(23):71-72.

[11] 王雪薇.吉田兼好《徒然草》的自然物象及其自然觀[J].大眾文藝,2018(14):38-39.

[12] 韓立坤.儒學本體論如何統(tǒng)攝科學?——以“良知坎陷”為中心[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20-25,120.

[13] 李瑾.從《鄉(xiāng)土中國》看農(nóng)村基層文化發(fā)展[J].漢字文化,2020(8):183-185.

[14] 于婉華.試析《論十大關系》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啟示[J].漢字文化,2020(12):143-144.

[15] 馬煥蘭.新時代條件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J].黃河之聲,2018(21):143,145.

[16] 倪銘英.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土地倫理思想探析[J].安徽文學(下),2018(12):93-94.

[17] 吳劍文.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當代價值[J].大眾文藝,2020(02):201-202.

[18] 何如意.美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價值及培養(yǎng)機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136-137.

[19] 金婷,劉中亮.佛教中的動物生態(tài)倫理思想[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2):42-48.

[20] 梁苗.啟蒙理性退化與文化沉淪[J].文化學刊,2018(11):85-90.

[21] 宋琳.施韋澤敬畏生命倫理思想及其啟示[J].漢字文化,2020(08):170-171.

[22] 倪銘英.精神家園的生態(tài)回歸[J].青年文學家,2019(09):167,169.

[23] 于婉華.淺析馬克思主義實踐的觀點對當代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啟示[J].漢字文化,2019(12):127-129.

作者簡介:徐廣艷(199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林清玄意蘊散文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我30歲后才想明白的事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馬嵬》(其二)頷聯(lián)意蘊辨
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