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哥哥
齊白石16歲就在湖南家鄉(xiāng)拜師學木工,跟著師父在家具上雕一些花鳥蟲草。
20歲時,齊白石開始不滿足于只是做手藝,就放棄木工從事起了繪畫和篆刻藝術。之后的20年里,齊白石不斷地觀察生活,領會萬物的神態(tài)和精髓,到了40歲的時候,已經(jīng)是家鄉(xiāng)一帶小有名氣的畫家。與此同時,齊白石漸漸意識到了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局限性,為了開闊眼界,他開始了十多年的游歷生活,祖國的美麗河山和風土人情讓齊白石大開眼界。
1919年,55歲的齊白石定居北京。剛開始的時候,北京的藝術圈對齊白石的畫并不認可,為了畫出名聲,齊白石每天都異常辛勤地作畫,但即使如此,他的繪畫始終沒能取得什么突破。
有一天,齊白石又像往常那樣來到一片菜地邊畫畫,有個老農(nóng)正在地里種玉米。老農(nóng)看著這個天天出來畫畫的小老頭,哈哈地笑著說:“你看上去很勤奮,這只是假勤奮罷了!”
“我是在假勤奮?”齊白石愣住了,每個人都只夸他勤奮,但從來沒人說過他是假勤奮。老農(nóng)笑笑說:“我如果告訴你,這些玉米苗子全是在籮筐里自己蹦跶成苗子的,你相信嗎?”
“再好的種子也要埋到土里才能生根發(fā)芽,怎么能在籮筐里蹦跶成苗子呢?”齊白石不無困惑地說。
老農(nóng)也笑笑說:“對呀,再好的種子也要埋進土里去才行,你看上去雖然很勤奮,但就像是一顆在籮筐里蹦跶的玉米種子,卻始終不肯鉆進土里去,所以你的勤奮不是假勤奮又是什么呢?你又怎么能生根發(fā)芽呢?”
老人的話像錘子一樣擊痛了齊白石的內(nèi)心,他覺得老農(nóng)的話非常有道理,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要靜下心來把素材化成自己的東西才行!齊白石決定閉關修煉,他整整用了9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整合和突破。這位大器晚成的畫家,沉寂了9年后終于開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突破畫風成就了新的格局,一躍成了令人敬仰的著名畫家。
(郭旺啟摘自《演講與口才》2021年第4期)
◎螢火小語:功成名就后,齊白石總是說一個老農(nóng)的忠言改變了他的一生,但事實上,改變他的并不是老農(nóng),而是齊白石自己那空懷若谷、從善若流的虛心品格,如果他時刻以畫家自居而抵觸別人的意見,那么別人有再好的意見又能影響或改變他什么呢?
◎文題延伸:難忘的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突破自己……(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