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時期,積極思考如何固化成果、優(yōu)化管理,借力云端直播,實現(xiàn)線下分層、線上針對性輔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新時代賦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帶動教育信息化從1.0進入2.0時代?!巴Un不停學”促使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在線學習的研究。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時期,完全回到傳統(tǒng)線下課堂的模式可能性已然很小,教育領域將進入深度“線上與線下教學混融共生”的時代(以下簡稱“雙線混融”)。筆者所在學校從管理入手,帶領全體教師在雙線混融的大背景下,從不同層面的教研與實踐中,摸索出一條“學為基點—找準撬點—精準管理—全員發(fā)力”的教學實施路徑。
“雙元管理”,行政保障。學校創(chuàng)新實施了團隊“雙元管理”模式,每位干部都是年級管理者和學科研究“帶頭人”。面對雙線混融的新背景,學校干部團隊在第一時間積極應對,采取了“雙元管理”模式下的“組長頭腦風暴會+組內(nèi)策略拍板會”兩步走路徑?!敖M長頭腦風暴會”在云端召開,會議中,每個組長將本組的工作重、難點與大家分享,大家頭腦風暴式地直面問題、查找策略、預設效果;“組內(nèi)策略拍板會”在線下舉行,具體到某一學科某一年級集體備課組,基于教材、目標、學情逐一提出選用的解決方案,力爭做到兼顧各年級、各學科,發(fā)揮每個教師的潛能,將每門課程優(yōu)勢最大化。
“云端互助”,研思采擷。學校依據(jù)教師年齡特點、技術能力、業(yè)務水平,利用微信平臺籌建了9個涵蓋各學科、各年級的“云互助組”,從線上教學設計到線上教學問題,充分發(fā)揮“云”教研的“即時性、易得性”,實現(xiàn)教研文化的深刻轉型。針對線上教學的設計,各集體備課組組長就平臺技術更新、教學重難點突破、編制針對性練習等主題組織教研,制定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線上教學方案。同時,基于線下教學中出現(xiàn)的易錯點固化、作業(yè)難見成效、小組討論效果不佳等突出問題,引導教師參與研討。一段技術演示視頻、一個學術解析鏈接、一個干貨滿滿的微信公眾號都是教師們在“云互助組”隨時分享的“寶貝”。一場場視頻通話研討,一次次教育真問題的思考,從研討到實踐,由實踐再度推進研討,這些“雙線教學”的實操者們在互助中得到提升。
“點對點”輔導,助力全員不掉隊。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時期,我們沒有“淺嘗輒止”,而是想辦法固化成果、優(yōu)化管理,借力云端直播的便捷,實現(xiàn)線下分層、線上針對性輔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如小初銜接的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們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或晚上8點后的時間,交替性組織分層線上學習交流會。針對優(yōu)生,布置課外閱讀題并組織他們分享感受,共享方法。針對潛能生,教師們通過上線“露臉”,讓學生匯報作業(yè)進度,掌握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密切關注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時間安排。
隨著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的落地,學校外來務工子女比例逐年升高??紤]到生源多樣化,課堂進度因此減慢的現(xiàn)實,為避免優(yōu)生“吃不飽”,各班級組織了“優(yōu)生學習共同體”,鼓勵他們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早午間這些時段閱讀、討論,在線上進行成果展示。如:布置課外閱讀,引導他們“線下直面文本—納入自我學習—線上協(xié)同解讀—交流展示”,在碰撞中延伸對文本的理解,領悟表達方法;對于“整本書閱讀”,引導他們“學—趕—超”,線下自主閱讀領悟,線上“曬進度、曬感悟”,實現(xiàn)良性競爭。一段時間之后,優(yōu)生們有效帶動全班的學習積極性,使得班級學習氛圍濃郁、學習方法共享,也促進了整個年級學習質量的提升。
擴大“互助”,家校共育。為幫助部分家長走出對孩子關注不夠或“無計可施”的困境,我們定期召開“云溝通會”。由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家委會代表共同參與,圍繞學困生跟進、家校合力育人策略、心理溝通等話題展開討論,傾聽多方聲音,思考相應策略。在家校攜手的過程中,合力育人的態(tài)勢得以形成。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定陶路小學)
責任編輯: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