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蠶業(yè)科學研究院 任闊
竹蓀營養(yǎng)豐富,以口感脆嫩爽口、香甜鮮美成為宴席上的名貴菜肴,自古就有“草八珍”的美譽。權威機構檢測分析,干竹蓀中含蛋白質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總量60.4%(其中多糖4.2%、粗纖維8.4%),含20 多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和鉀、鈉、鈣、磷等多種礦物質。竹蓀的藥用價值很高,具有補氣活血、強精健胃和抗癌防癌等功效,也能防治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栽培竹蓀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其中以桑枝為主要原料生產竹蓀,產量高,質量優(yōu)。筆者現(xiàn)將以桑枝為主要原料人工栽培竹蓀的方法介紹如下:
按常規(guī)方法采集竹蓀菌種,經母種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原種培養(yǎng)和栽培種培養(yǎng),獲得栽培種,備用。
干桑枝80%,干玉米芯10%~15%, 干竹類5%~10%,然后將干桑枝剪成6 cm、干竹竿剪成5 cm、玉米芯切碎成4 cm,將上述原料混合均勻進行發(fā)酵處理。先將上述混合料用清潔水發(fā)濕,使原料內部吸水濕透再加入0.1%的過磷酸鈣水使其含水量在65%~70%,一般用量為原干料的1/2,堆積并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發(fā)酵18 d,每隔3~4 d 翻堆1 次,調整pH 為6。
選擇坡角為15°~45°,通風向陽且排水通暢的林間、竹林、桑果園、高稈農作物行間任一地方開挖栽培畦。畦床深15 cm,長度、寬度根據(jù)需要而定。需要在畦床內撒一層石灰粉,厚度為0.1~0.3 cm,防治雜菌和白蟻。設計好排水溝和人行道。
將發(fā)酵好的種植原料分3 層鋪入畦內,每鋪一層5~8 cm 厚度的料后,在上面點播栽培菌種。菌種分成1~2 cm的小團塊,菌種塊之間的距離為10 cm 左右。按照鋪一層種植原料再播種的方法,直至第3 層菌種播種完成后覆蓋肥沃的沙壤土,覆土厚度為3~5 cm,澆透水,然后在種植好的畦面上撒7~8 cm 長的稻草段,厚度約1 cm,稻草段需提前2 d 用20%的石灰水浸泡處理后堆積,最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在溫度18 ℃、濕度60%~70%的條件下,遮光培養(yǎng)25 d 左右。其間播種7 d,每天揭開塑料薄膜通風1 次,每次時間在30 min 左右。當菌絲長滿料面和覆蓋層上長有菌絲體時揭去塑料薄膜。
遮光培養(yǎng)20~30 d,菌絲穿出土層表面后去除覆蓋的稻草層再覆土2 cm,最后將覆蓋的稻草層重新鋪上1 cm,并進行水分管理,調節(jié)溫度,進行通風和光照管理。當菌球形成后,要加強水分管理,做到輕噴勤噴,保持土壤濕潤,溫度保持16~28 ℃,空氣相對濕度為85%,避免濕度過高爛蕾。當菌球長大時,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90%~95%。
成熟菌球生長環(huán)境溫度應控制在16~28 ℃,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以促使菌球成熟破膜,菌蓋菌柄伸展撒裙。菌裙開張度最大時應及時采收并進行加工。頭批竹蓀采收后,清理畦床面,向菌床噴施1~2 次營養(yǎng)液(營養(yǎng)液配方:蛋白質40 g、單寧5 g、磷酸二氫鉀20 g、維生素B1 2 g、維生素B2 1 g、蔗糖80 g、水5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