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同
記得讀中學時,我家住的是只有9平方米的“鴿子籠”式的板房,夏天蒸籠一樣,白天是斷然不能待在里面的。那時,我就手捧一本書,《少年文藝》《上海文學》或者是唐詩宋詞什么的,坐在樓下窄窄的過道里,讀得津津有味。惹得樓下的阿姨嘖嘖稱贊:“這個小人乖,又不怕熱?!?/p>
其實,我真的是不感到熱,當我一心陶醉在書中,被那動人的故事或優(yōu)美的語句所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的時候,外界的一切對于我似乎是并不存在的,或者是像雨像霧又像風,完全不能干擾、動搖已“忘乎所以”的我。
赤日炎炎,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夏季,孩子放假了,免了不少接送陪讀的瑣事。天氣炎熱,人們來往走動少,相對來說也較為清靜。更為主要的,讀書也是消暑的妙法。手握詩書一卷,凝神靜氣地沉浸在字里行間,細細品味古人賢哲、作家詩人的奇思妙論、瑰麗篇章,甘之如飴,心曠神怡。那些心煩意亂的日?!半s碎”,早已蕩然無存。何況現(xiàn)在現(xiàn)代化了,家有電扇空調,炎熱早已被“拒之門外”。
而且,對于一個愛閱讀的人來說,讀書是每天必做的功課,甚至像吃飯一樣,一頓也不能少。古人說:“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讀書。”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睔W陽修說:“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讀書,對于愛讀書的人來說,總是一件非??鞓飞踔潦俏智笾坏玫氖虑?。所以,天氣寒冷或者炎熱,都絲毫不能撲滅或者削弱讀書人的閱讀志趣和熱情??锖忤彵谕倒猓囏纷轿灴嘧x,聞一多結婚當日手不釋卷,新娘等著他進洞房,他還在一心“醉讀”。
古人也樂于讀書消暑。宋代著名詞人、官至宋高宗時翰林學士及福州安撫史、自號石林居士的葉夢得,在《避暑錄話》自序中說,紹興五年(1135)因酷暑難熬,不能安其室,于是每日早起,即擇泉石深曠、竹林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耳目所接,論說平生出處及道老交親戚之言,以為歡笑,皆后生所未知。”酷熱難當,清晨即起,奔赴山林幽靜之地,讀書論道,樹影婆娑,竹影搖曳,涼風習習,泉水淙淙,心曠神怡,暑氣自然煙消云散。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