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美
“老師,小Z洗手是跑過去的?!?/p>
“老師,剛才小F沒有把書包‘尾巴(書包帶子)收進去。”
“老師,他剛才把垃圾丟在地上?!?/p>
……
一年級的孩子,坐立行走等常規(guī)訓練是家常便飯,朗朗上口的行為習慣兒歌誦讀如流,可還是收效甚微。
怎么辦?天天講,時時教,效果不佳,每天跟孩子們“斗智斗勇”。于是,我嘗試著“少說多做”來引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請你跟我這樣做
鈴聲一響,一個熊孩子還未等老師宣布下課,就把書往桌上使勁一敲,發(fā)出兩聲巨響。我循聲望去,瞪了他一眼,走過去輕聲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孩子見我沒有批評他,而是重新來一遍,只好乖乖地照做。于是,每次下課鈴聲響起,我就會輕輕提醒:“請你跟我這樣做?!薄I著孩子們輕輕收拾書本,再宣布下課休息。久而久之,孩子們不用反復提醒,主動做好下節(jié)課的學習準備。
請再走一遍
小Z每次上廁所都是跑去的,我總會拉住他,輕輕在他耳邊說:“請不要跑。”但是,只要沒被我看見,他就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于是,每當我看到他飛奔,就叫他返回,重新再走一遍。有時候,一天下來,他要來回走好幾遍。有一天,他終于不耐煩了,對我說:“老師,我不跑了?!?/p>
“真的?”我問。
“真的,我每次都要重新走,太麻煩了。”
經(jīng)此事啟發(fā),我在其他常規(guī)訓練中也采取這招——請再走一遍,請再做一遍。效果真的不錯。
“冰凍”和“解凍”
排隊集會,取放書本,午休閱讀,上下樓梯……在不該說話的時候,孩子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吼一聲,停幾秒;點個名,安靜一會兒。
所以,每當不安靜時,我邊拍手邊說:“我們來玩?zhèn)€游戲,倒數(shù)3、2、1,冰凍,所有人不出聲,也不能動。”孩子們一聽玩游戲,積極性很高。在我倒數(shù)幾秒后,孩子們立刻靜止不動,等過了幾秒鐘,我便宣布:“3、2、1,解凍?!焙⒆觽兙桶察o了。如果再犯,那就再玩一次。孩子們在玩樂中自覺地控制了不良行為。
讓孩子自己選擇解決的辦法
有個孩子總喜歡在上課時去上廁所,后來成了一種習慣,原因是上課時間太長,坐不住,借機出去溜一圈再回來。得知真相后,我便跟他商量解決的辦法。
下午放學時,他背著書包走向我,朝我招招手說:“劉老師,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從明天起,我坐不住想上廁所的話,就站起來一下?!?/p>
相較于跑出教室,“站起來”有進步,起碼還處在學習環(huán)境中。我笑著對他說:“這個辦法可以試試看。不過,你站起來時,盡量不要影響到班上其他同學,能做到嗎?”
他看看我,想了一下,點頭同意。
結(jié)果,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他的確站起來好幾次。剛開始,別的同學見他無緣無故站起來,很好奇。我連忙解釋:“Z同學坐著有些累了,想站起來舒展一下,如果你們坐累了,也可以輕輕地站起來?!彪S后,大家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學習。
一周下來,我發(fā)現(xiàn)Z同學上課時外出的頻率低了,站起來的頻率高了。慢慢地,他在課上也很少站起來了。我不禁想: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妨把解決問題的機會拋給孩子,也許會收獲驚喜。
俗話說,說十遍不如做一遍。孩子的良好習慣不是靠說教養(yǎng)成的,而是借助提醒督促,行動實踐來培養(yǎng)的。不信的話,可以試試看!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百仕達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