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
美籍華人文學是19世紀華人來到美洲大陸的產物。由于中國人痛苦的移民歷史和美籍華人作家創(chuàng)造的特殊社會背景,他們的文學作品呈現(xiàn)了許多無聲的人物。譚恩美是一位美籍華裔作家,她的作品以獨特的視角涵蓋了母女關系、性別情感、文化誤讀、性別與身份等多種社會問題。學者們對譚恩美的作品進行了大量研究,從譚恩美作品中母女關系的角度探討了中美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以及第二代移民文化屬性的探索。
高語境和低語境的概念是指人們在不同文化中如何交流。其差異性可以從上下文使用或暗示的實際詞語中傳遞意義的程度中推導出來。高語境意味著許多不言自明的信息在交際過程中被隱含轉移。在中國這樣的高語境文化中的人往往更重視長期關系和忠誠,執(zhí)行的規(guī)則和結構較少。低語境意味著很多信息是通過明確的消息交換的,很少涉及隱含或隱藏的信息。在美國等低語境文化中,人們往往有嚴格的規(guī)則和標準?;舴蛩固氐碌木S度是指相對于可測量文化的各個方面。“它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四個國家文化維度,即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guī)避、個人/集體主義和陽剛氣質/陰柔氣質,反映出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價值觀”,這些共同構成了民族文化差異的四維模型,每個維度都表達著不同的文化特征。
一、沉默的含義
沉默和語言一樣,能夠傳遞信息和情感,是與人類發(fā)展和交際密切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
(一)男女性沉默的不同含義
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因素影響人們的交流行為包括沉默行為。性別差異不僅存在于言語交流中,且存在于沉默中。男女的沉默行為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意義。對男性而言,在行動、默契、思考和威嚴等多個方面,沉默意味著更積極的印象。相反,女性觀點中的沉默包含著更多消極影響,意味著逃避、忽視、拒絕和不滿。女性沉默通常被視為“強迫沉默”。無論是女性的“強迫沉默”還是男性的“主動沉默”,都受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文化的輔助化影響,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等。在譚恩美的文本中,沉默是一種有意義的不可忽視的交際行為。
(二)不同年齡之間沉默的不同含義
沉默的意義不僅受到性別的影響,不同年齡也會影響沉默的意義。女兒和母親之間的沉默也傳達了不同的意義,對年輕女孩來說,當面對有時失去控制的母親時,女兒們的沉默更意味著反叛、拒絕溝通和妥協(xié)。相反,當母親們感到絕望、悲傷和無知時,她們就表現(xiàn)出沉默。
二、沉默的原因
譚恩美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沉默,是由不同的表層原因如知識儲存、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深層原因如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造成的。
(一)語言和表達障礙所造成的沉默
在《接骨師之女》中,露絲雖然有一位來自中國的母親,但出生在美國,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受過正統(tǒng)的美國教育的洗禮,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她從不懷疑自己的美國人身份。雖然她的母親茹靈希望她遵循中國傳統(tǒng),但一直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的露絲努力擺脫以母親茹靈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和中國身份,努力將自己融入美國的主流文化。因此,很明顯,露絲和她母親之間的語言障礙、不同的教育水平和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沉默變得合理和容易理解。在家庭中,露絲對男友和繼女的貢獻并沒有換來他們的理解,為此露絲總是無條件地妥協(xié)和讓步,保持沉默,甚至包括從未嘗試爭取過自己的財產和權利,而這些權利或財產本應屬于她?!断哺分新督z沉默著,她逐漸習慣了阿特,當她想表達她的感受時,她被描述為“無所事事,使生活變得復雜”。無論露絲多么努力,她都不能滿足她的母親,母親代表中國文化,而她的男朋友卻代表美國文化。露絲面對男友和工作的沉默正是她和男友以及同事之間不同文化觀念的體現(xiàn)。
(二)不同語境文化所造成的沉默
在《接骨師之女》中,露絲看不起茹靈糟糕的英語,不想學中國書法,不喜歡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也不愿意坐下來聽茹靈的聲音。露絲喜歡西方流行文化,兩人因此隔閡愈來愈大,最后無話可說。語言溝通的困難,導致露絲無法與他人溝通而保持沉默。但另一個因素是她無法與自己的母親進行感情溝通。這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高語境特點對她母親的影響和美國文化中的低語境特點對露絲的影響。女兒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面對中國母親時,她總是表現(xiàn)出美國的特點。她希望與母親有更直接、更簡單、更明確的溝通方式,而較少依賴其他因素,如背景。因此,她們所接受的文化差異顯然是兩者之間沉默的原因之一。在《接骨師之女》中,茹靈經常教導露絲不要表現(xiàn)出她真正的心,無論是希望還是失望,尤其是愛。茹靈認為,情感越微妙,意義就越深。中國封建社會所推崇的婦女的“隱性”美德,幾乎阻礙了茹靈表達愛意,使她們無法了解彼此心靈的深厚感情。每當露絲試圖擁抱她的母親時,茹靈的肩膀突然僵硬,仿佛她受到了攻擊。這種“美德”也阻止了露絲表達愛意,幾乎使她失去了愛人。而茹靈的一生一直生活在這種沉默、半孤立的狀態(tài)中。
(三)不同權力距離所造成的沉默
在《接骨師之女》中,露絲的沉默逐漸使亞特習以為常,在當她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卻被他說成是“喜歡無事生非,把生活搞得很復雜”。當時,“女性自卑”和“嚴重等級制度”等觀念已深深植根于邊緣化婦女中。社會仍然是一個男性主導的社會,婦女受到各種壓迫的折磨,女性要保持沉默,把年長者、特權階層、領導階層,甚至男性看得比自己重要,需要順從他們。在《灶神之妻》中,父親在離開12年后回到自己的家,而且當面要求雯麗完全尊重丈夫、服從丈夫,丟掉自我,而雯麗也完全同意甚至感謝自己父親的教導。雯麗認為她應該在各方面尊重其丈夫,她幻想著婚后幸福的生活,尊重她的丈夫,服侍未來的婆母。父親對女兒雯麗的漠不關心卻代表著絕對的權威,反映了一種高權力距離的社會以及女性對高權力距離價值的承認和毫無反抗。在一個婦女完全失聲、被丈夫權力思想灌輸?shù)纳鐣?,雯麗的沉默沒有得到婆婆和丈夫的關心與仁慈,即便如此,雯麗仍然選擇忍受。雯麗所有的沉默都是由于雯麗的文化受到的高權力距離造成的。她不能也不敢違背長輩和丈夫的意志,認為服從社會等級制度很重要。也正是因為高權力距離,雯麗才會聽從父親的話,從不表現(xiàn)出反抗和真實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