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結(jié)廬松風(fēng)水月間*——明清蘇州光福郊野園林考析

2021-09-08 14:06:54李小芳
西部人居環(huán)境學(xué)刊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郊野文人園林

李小芳 曹 磊

0 引言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這個概念于20世紀(jì)50年代第一次園林全面普查中被提出,并隨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一書的出版而廣為流傳。近年來,對“蘇州園林”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1-2]。在當(dāng)下,“蘇州園林”還是一個文化遺產(chǎn)概念,泛指蘇州市內(nèi)保存比較完整且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數(shù)十座古典園林。從區(qū)域位置及周邊環(huán)境看,這些園林大多處于蘇州主城區(qū)內(nèi)的鬧市之中,應(yīng)歸為“城市園林”。但在蘇州園林鼎盛時期的明清之際,在蘇州城外,尤其是城西濱湖一帶,出現(xiàn)了不少營建于湖光山色之中的郊野園林。從園林史的角度看,這些郊野園林也是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曾琳的《明清蘇州休閑空間研究》、趙培培的《基于文化地理學(xué)的蘇南古代園林變遷研究》、梁潔的《晚明江南山地園林研究》、郭明友的《明代蘇州園林史》等論文中對此都有所提及,但專門的研究均付諸闕如。鑒于此,筆者以明清時期光福一帶為中心,通過鉤沉?xí)r人詩文、筆記等史料,整理出二十幾座園林概況,并結(jié)合文人的園居生活,對明清蘇州郊野園林略做考析,以求方家教正。

1 明清光福郊野園林概述

1.1 郊野園林的概念

“郊野”是個相對性的地域概念,其涵義可追溯到周朝?!爸艽嗤醭前倮镏^之郊,三百里謂之野”,統(tǒng)稱為“郊野”;又泛指城邑之外的地方。撇開作為長度單位的“里”在古代不同時期所指的距離的差異,“郊野”是相對于“城邑”而言的。本文的“郊野”取意“城邑之外”,這也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日常用法。郊野園林即營建于城邑之外的園林,是一個基于地理位置的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計成在《園冶》“相地”篇中提出了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種地相,但根據(jù)他對各種地相的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其側(cè)重點在于地相本身的面貌,而且不同地相之間有所交叉。比如,山林地、村莊地和江湖地也可位于“城邑之外”。因此,本文所討論的郊野園林也包括了郊外營建于山林地、村莊地或江湖地的園林。

1.2 明清光福郊野園林統(tǒng)計

光福也稱鄧尉,位于蘇州西郊的太湖之濱,距離蘇州市中心約21 km,東接藏書,南臨胥口,西濱太湖,北鄰東渚。光福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太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沿湖主要景區(qū)之一。境內(nèi)丘陵延綿,海拔最高不超過300 m。碧波萬頃的太湖自南至北,形成半包圍態(tài)勢,可謂湖山一色,風(fēng)光獨絕。這也成為營建園林的天然條件。

明清時期,光福境內(nèi)的造園活動非?;钴S,見諸文獻(xiàn)記載的園林便有數(shù)十座。表1是筆者從各種文獻(xiàn)資料中輯出的明代至清前期在光福境內(nèi)營建的郊野園林名錄。

表中所列二十多座園林肯定不足囊括明清之際光福境內(nèi)曾有過的所有園林。限于資料,園林中的具體建筑大多不夠明確,晚香林、逸園、鄧尉山莊三處雖有比較詳細(xì)的建筑名稱,但空間布局尚需進(jìn)一步研究。至于園林的占地面積、營造過程及樣式風(fēng)格多不可考。不過,經(jīng)過對文獻(xiàn)的閱讀和分析,結(jié)合實地調(diào)查,大抵可以推出這些園林所處的空間位置。

1.3 明清光福郊野園林空間分布

光福境內(nèi)的園林主要分布在三個區(qū)域(圖1)。其一是西崦湖周圍。西崦湖是光福風(fēng)景最佳處,古人謂其“風(fēng)情不讓西湖”,且西崦湖有水路連接太湖,交通便利。因此臨湖的鳳鳴崗、虎山、龜山、楊樹街等幾處,歷代多建有宅園,“我儂住處真堪畫”,背山面湖,可得山水之勝。其二是吾家山、鄧尉山一帶。吾家山有著名的“香雪?!本坝^,鄧尉一帶也是賞梅勝地,常有文人雅士到此游玩。這一帶至西崦湖畔僅數(shù)里之遙,地勢平坦,交通極為便利。其三是西磧山麓至潭東一帶的太湖邊。因直接面對太湖,湖上遠(yuǎn)山如黛,四季煙嵐繚繞,如詩如畫。而且舟楫往來于蘇州城區(qū),半日可達(dá),因而易得文人青睞。

表1 明清光福部分園林①Tab.1 statistics of some rural gardens of Guangfu Tow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圖1 光福郊野園林地理位置示意圖Fig.1 rural gardens location map at Guangfu Town

這三個區(qū)域的共同特征是交通便利、風(fēng)景秀美。園主居住于這些園林中,可得湖山佳趣,日常作息于其中,友朋往還于城郊。這也是郊野園林價值的一大體現(xiàn)。下文將對園主的園居生活略作探討。

2 郊野園林的園居生活內(nèi)容

營園于湖山勝處,豈能辜負(fù)?作為明清文人的園主以園林為中心,盡享山水之樂。概而言之,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日常

從功能上講,園林首先是居所,其中堂、室、齋、樓、亭、臺、廊、軒,各有其用。園主居于其中,要盡享其用,所謂“可以調(diào)琴,可以坐月”[3]。文人記述,雖非日常起居諸瑣事,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們對園林景致的描述中揣度其日常之樂。比如顧天敘描寫其閑居晚香林的自足,云:

“自屏跡山居三十年,搜奇選勝,屐齒幾遍,孰意茲石乃在臥榻之側(cè),高不數(shù)仞,而百里內(nèi)外,纖毫皆見;廣不盈畝,而樓臺亭榭廊廡庖湢之類,容納有余,無煩杖屨,以斯終老何擇乎?樂邦又何羨乎蓬瀛也哉”[4]。

園居之樂,溢于言表。且他與晚香林的大名必定在文人圈子中廣為流傳,以致數(shù)十年之后,黃中堅在描寫其中的石浪亭時對此大為感嘆:“緬斯亭之創(chuàng)建,實自玉峰顧氏,方宗伯之當(dāng)途,繄封君之樂只,爰選勝于林泉,營別墅于吾里。因云根之委屬,名石浪以志美,想其托跡丘園,娛情金屋,迎秋月于蘿軒,坐春花于芳褥;于是狎客獻(xiàn)笑,歌妓送嬌,絲竹奏,曲度調(diào),濃鮮御,觥籌交,亭館為之增色,林巒欣其見遭,固亦一時之盛哉”[5]。

“性本愛丘山”應(yīng)該是擇居山林的文人們的共同趣味,不獨顧天敘一人。由此足可懸想園居的日常之樂。

2.2 會友

郊野園林坐落湖山佳處,自然有友人來訪,或晤坐暢談,或吟詩對飲,正所謂“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明清之際,在園林中待友的雅風(fēng)十分盛行,現(xiàn)舉二例。

明代中葉,隱士徐用莊在西崦湖畔的耕學(xué)齋常邀名士來游,著名文人吳寬、畫家沈周等都曾為其座上客。成化十四年五月,吳寬受徐用莊之邀攜友“為西山之游”,“飲其家,夜宿來青堂”[6]。又,某年五月初,沈周與張洪等人至耕學(xué)齋,張洪有記:

“主人出肅客,淪新茗,已而為酒,果取之樹,筍取之竹,蔬取之圃,而巨口細(xì)鱗取之崦。醉于堂,金波交錯,夢于樓,玉漏更長,起而浴,浴竟而飯。相與游于后圃竹樹間,卉木陰翳,鳴聲上下,真足暢敘幽情。返而登樓,凝眸之下,則崦水之為沖,諸溪之為帶。近而鄧尉、玉屏以及穹窿,儼在幾席間,秀色可餐;遠(yuǎn)而靈巖、天平、支硎之屬,亦時與云氣相出沒矣”[7]。

沈周專門為徐用莊的園林畫了《耕學(xué)齋圖》,張洪的這篇文字就是為該圖而作的跋語??上М嬜饕巡恢?,惟此文字傳達(dá)了主人以園出之物待客之道。

同時期的徐孟祥在西崦湖邊筑有“雪屋”,“縉紳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廬焉”[3]72。吳寬在《寄光福徐雪屋》詩中有“銅坑深處楊梅熟,尚憶題詩坐石橋”之句,可見曾造訪過。而沈周于成化十五年(1479)也曾到過雪屋,并留有《九月十一日,過光福夜訪徐雪屋》一詩。

諸如此類在園子里接待友人的史跡常見諸文獻(xiàn),其實也是當(dāng)時文人交游的一部分。

2.3 游賞

有朋友來,以茶酒待客之余,也免不了走出園子,在山水中探奇攬勝(圖2)。如上文提到的吳寬受徐用莊之邀“為西山之游”,一共玩了四天,過虎山橋、攬勝亭,登蒸山、鄧尉山,訪玄墓寺、奉慈庵、海云庵等,“舟行六十里,輿行四十里,總得詩三十首,悉錄歸用莊,備山中故事[6]271”。

實際上明清文人留下了大量紀(jì)游文字,可惜后人很少將其和園居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在光福臥龍山筑廬隱居的葛芝,便經(jīng)常在山中悠游,他寫道:“仆與其地之農(nóng)夫野老、蕘童、牧豎、飛鳥走獸,晨而游,夕而歸也。以為茲山仆所有,而仆信為山中之人,因舉以自命焉”[3]119-120。在葛芝的紀(jì)游文字中,有《石嶁庵記》《游玄墓記》《泛湖記》《游小赤壁記》《游銅井記》等,皆在光福域內(nèi)。而同游者之中,便有清初著名的高士徐枋。

徐枋在明亡后在鄧尉和靈巖一帶筑澗上草堂,終身不入城市。其足跡也踏遍湖畔諸山,并留下不少文字。他在《吳氏鄧尉山居記》中提及悠游之樂,云:

“山多植梅,環(huán)山百里皆梅也,又饒楊梅佳樹。一歲之中,春初梅放,極目如雪。遙望諸山,若浮于玉波銀海中,僅露峰尖;翠微欲動,而香氣襲人,過于蒸郁。夏秋則楊梅、桂花,各擅其妙。夫棲托好佳而優(yōu)游卒歲,豈復(fù)知此身之在塵世哉?”[8]

此處提到的梅花,正是光福獨特的勝景。香雪海、查山等處是賞梅勝地,因而探梅也成了文人園居生活中的保留項目。當(dāng)然,探梅也屬游賞,但文人若結(jié)伴而行,則往往又在賞花之余,分韻吟詩,這便成了另一項活動了。

2.4 雅集

康熙辛巳年(1701)二月初,吳中文人朱彝尊、高不騫、顧嗣協(xié)、張大受、顧紹敏、徐葆光、朱甫田、徐昂發(fā)、顧嗣立、張士俊、鄭鋮、徐釚、蔣深、張士琦等三十幾人在光福查山六浮閣雅集,日間探梅賞景,夜間分韻吟詩。朱彝尊有《二月朔查山探梅集六浮閣分韻得覃字》詩,后來這些詩結(jié)為《查山探梅集》。這次雅集頗為著名,屢屢被提及,而雅集之地“六浮閣”正是一處比較特別的郊野園林(圖3)。

圖2 清張宏的《鄧尉尋勝圖》(局部)Fig.2 Seeking Sceneries at Dengwei(part) by Zhang Hong of the Qing Dynasty

圖3 清徐枋的《七十二峰閣》Fig.3 Seventy-Two Peaks by Xu Fang of the Qing Dynasty

六浮閣緣起于明末著名文人李流芳。李流芳在明萬歷年間因愛其勝景,買下了查山欲建一閣。由于站在山上,可見太湖上的六座小山峰,“若有物浮于水面”,故名六浮。但囿于財力,閣終不成。至清康熙年間,張文萃與張士俊父子買山建閣,仍以六浮閣名之,這成了當(dāng)時士林的一段佳話。查山不僅面對太湖,景色絕佳,同時也是賞梅勝地。“凡巖壑壁塢,籬落叢薄,幽深窈窕,曲折層疊,無非梅也。春日既麗,花光照眼,正如玉波雪浪,洶涌青巒碧巘間,自與澄湖萬頃爭奇矣”[8]196。

閣造于前賢舊址,山為探梅勝地,實在是文人雅集的理想場所。朱彝尊等文人雅士想必是慕名而來的。實際上,六年之后,張士俊又邀請了一群文人,再次在六浮閣雅集,不過場面已不及前者。

在明清文人的園居活動中,康熙辛巳年的查山探梅只不過是一次比較典型的雅集而已,因有朱彝尊這樣的文壇領(lǐng)袖參與,使其廣為流傳。不難想象,作為園主的文人,在常年的園居生活中,時而邀三五至交,觥籌交錯,吟詩聯(lián)句,不是很平常嗎?

3 光福郊野園林的“隱逸”色彩及其原因

3.1 園主的隱士身份

在表1中提到的明清園林的主人,多為隱士。如徐季清,為元代高士徐良夫的曾孫,終身不仕,在其先祖的耕漁軒舊址上筑先春堂以隱。雪屋主人徐孟祥,“讀書積文,志行高潔,家光福山中,相從而問學(xué)者甚多,其名聲隱然”[3]72。其居以“雪屋”命名,也充分表現(xiàn)了這位“隱而不用于世”的名士之“志行高潔”。徐用莊的耕學(xué)齋雖然時常高朋滿座,但他自己卻是個典型的隱士,“口不食君之祿”,人比之“南州之徐穉,谷口之鄭真”[6]1255-430。顧天敘雖然早年在外當(dāng)過小官,但在光福筑晚香林后,三十年不入城市。彭定求的祖父彭敬輿,少時即放棄舉業(yè),筑“坳里山房”以守孝,每至必“栽花蒔果,徜徉于魚翁樵子間”,入清后更是隱而不出。惟“香雪別墅”的主人系明末崇禎朝莊烈皇后之父嘉定伯周奎,以吝嗇著稱的明朝最后一位國丈,因此香雪別墅與隱居無關(guān),不過是權(quán)臣的鄉(xiāng)間別業(yè)罷了。但這種情況,在整個明代光福的郊野園林中應(yīng)該屬于少數(shù),并不影響整體上的“結(jié)廬隱居”性質(zhì)。

如果說明代的隱士是出于對仕途的厭倦,選擇“獨善其身”而隱的話,那么清初的隱士多是懷著亡國之恨,不愿在清廷為官而選擇退隱的生活的。因此清初的隱士多有遺民身份。最典型的要數(shù)葛芝和徐枋。葛芝原為明末諸生,是復(fù)社領(lǐng)袖張溥的門生,又是另一位復(fù)社魁首張采的女婿。入清后,棄諸生身份,后攜眷在光福臥龍山隱居,終老不復(fù)出。徐枋是崇禎十五年的舉人,明亡后,其父徐汧殉難,徐枋遵父意隱于鄧尉山中,終身不入城市。經(jīng)清廷幾十年崇漢政策的實施,大抵從康熙后期開始,遺民意識逐漸減弱,但隱逸之風(fēng)尚留存。逸園主人程再山與其妻顧蘊玉,被比為趙凡夫與陸卿子,程在山賦其隱逸生活曰“空齋盡日無人到,惟有山妻問字來”[9]。即便是貴為狀元的彭定求,在經(jīng)幾年的宦海生活后,最終辭官回家,潛心學(xué)問,過起了半隱生活。其玉遮山房雖系為祖上廬墓而建,但在墓祭之外,“時時泛篷舟,攜襆被,來憩于此,焚香啜茗,屏息澄心,輒復(fù)望云影之悠悠,聽松聲之淅淅,晨清夜靜,髣髴我親謦欬,脈脈相依,留戀不忍”[10],歸隱之心,拳拳可見。

總之,在光福營建園林者,具體緣由或有差異,但大多有林泉之志。園主的隱士身份賦予了這些郊野園林濃郁的隱逸色彩,使其在性質(zhì)上與城市園林拉開了距離。然而,這些隱士為何要選擇光福作為隱居地呢?

3.2 歷史淵源

光福又名鄧尉,相傳因東漢司徒鄧禹曾隱居于此而得名,域內(nèi)有司徒廟,傳為鄧禹結(jié)廬之處。這些傳說未必符合史實,卻能給人留下了“適于隱居”的印象。在歷史上,的確有不少文人來隱。明人查應(yīng)兆《查山隱居記》一文中曾記述其先祖隱居光福山中一事,云:

“吳郡諸山之幽僻者,曰西磧。迤南綿亙五六里,有小山奇石曼衍,舊未有名。宋淳祐間,吾宗查耕野先生莘,嘗誅茅棲隱于此,土人遂稱為‘查山’。山不甚高,而形類盤陀,故俗稱‘繡裘山’?!盵11]

查山在湖濱潭東一帶,即上文所說的三個園林比較集中的區(qū)域之一。查耕野生活于宋代,由此可知至少在宋代光福便有隱居者。此后來隱者時有之,其中元代的徐達(dá)左聲名頗著。徐達(dá)左,字良夫,號耕漁子。其先人宋亡后不肯為官,遂隱居光福。徐達(dá)左在西崦湖畔筑耕漁軒,常引文人雅士來游,園中往往高朋滿座,潑墨唱和,蔚為大觀。

雖說查耕野與徐達(dá)左只是個案,但不斷為人傳頌的歸隱史跡,已然為光福的“隱逸”傳統(tǒng)增光添色。何況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隱者。這一“隱逸”傳統(tǒng)或可視為明清之際眾多文人來此營園歸隱的歷史淵源。

當(dāng)然,光福之所以能吸引文人來隱,更重要的因素還在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光福不僅三面臨湖,而且距蘇州城僅數(shù)十里,水上交通便利。光福雖依山傍湖,但境內(nèi)也有不少可耕地,得太湖水利之便,盛產(chǎn)糧食果蔬,加上湖中豐富的水產(chǎn),使得其基本生活資料完全可以自足。這些可解決來隱文人的生活之憂。何況此地為文人提供了可居、可游、可行、可望的獨特景觀,怎不讓歷代文人紛沓而至呢?

4 結(jié)語

明清之際,由于特殊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不少吳中文人選擇在蘇州西郊的光福營建園林,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些園林的主人,不管是辭官的文人、不仕的高士、還是舊朝的遺民,都有隱逸之志。他們選擇光福,是因為此地與蘇州城有水路相通,而且湖山一色,風(fēng)景秀美。在他們的日常園居生活中,或悠游山水,或會友待客,或雅集吟詠,皆充滿了林泉之樂。

隨著近代以來社會的變遷,這些郊野園林多已不復(fù)存在,但歷史上曾有過的那些名園舊址及文人行跡,業(yè)已成為蘇州園林史的重要補充,是蘇州古典園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承載的歷史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進(jìn)行研究,可為風(fēng)景園林學(xué)等相關(guān)學(xué)科提供重要素材,并為鄉(xiāng)村人居文化的振興[12]、地方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學(xué)術(shù)支持和重要參考。

注釋:

① 為了便于討論,本表所列未含寺觀園林,考慮到道光之后已入近代,時間下限也止于嘉慶年間。

猜你喜歡
郊野文人園林
信陽農(nóng)林學(xué)院規(guī)劃與設(shè)計學(xué)院作品精選
聲屏世界(2023年3期)2023-04-06 09:10:42
呼吸在郊野
欣漾(2022年3期)2022-04-29 20:09:29
清代園林初探
文人與酒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郊野公園環(huán)體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園環(huán)為例
文人吃蛙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金橋(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宋代文人愛睡覺
青龙| 甘南县| 重庆市| 河西区| 延安市| 九寨沟县| 石嘴山市| 连城县| 陵水| 万年县| 永胜县| 印江| 石门县| 晴隆县| 濮阳市| 浦县| 宜良县| 无极县| 伊宁县| 铁岭市| 莒南县| 揭阳市| 东宁县| 正宁县| 澄城县| 延川县| 南溪县| 东兴市| 孙吴县| 墨竹工卡县| 富蕴县| 仙游县| 肃南| 那坡县| 如东县| 丰宁| 方正县| 南城县| 毕节市| 灌云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