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詩帖》,澄心堂紙本墨跡卷,縱30.3厘米,橫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時米芾38歲。所書為自撰詩,共六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宮詩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足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焙蠹埩碛忻骼顤|陽跋?,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苕溪詩帖》是米芾行書的重要代表作。此作筆法豐富,用筆中側兼用,濃纖并行,行筆迅疾,縱橫恣肆。用筆正、側、藏、露變化豐富,尤其以中側鋒的配合轉化極為精妙。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流暢,毫無雕琢之痕。其結體舒展酣暢,中宮收斂。而長畫縱橫,舒展自如,俯仰向背起伏變化。通篇字體微向左傾,多欹側之勢,于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有晉王獻之的筆意,反映了米芾中年書法的典型面貌。
臨帖要求:遵照原章法,以形似為主,筆法、字法、字距、行距盡量逼近原作,本期臨寫19行,無格(不要用豎條格和方格),加上落款一至二行。注意中間有兩行半小字,行距有變化。
釋文:將之苕溪戲作呈 諸友襄陽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 秋久賡白雪詠更度采 菱謳縷(會)玉鱸堆案 團金橘滿洲水宮無限 景載與謝公游 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 花懶傾惠泉酒點盡 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 峰伴不嘩朝來還蠹 簡便起故巢嗟余居半歲 諸公載酒不輟而余以疾每約置膳 清話而已復借書劉李周三姓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 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yǎng)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 鴻秋帆尋賀老載酒 過江東
龍 剛(四川攀枝花)曾獲第十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
胡三銀(遼寧大連)
許春樂(安徽宿州)曾獲第十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
茅文寬 (廣西南寧)
黃自超(湖南婁底)
曾文軒(湖南新化)
汪曉陽(浙江臺州)
廖 磊(貴州黃平)
向 磊(四川綿陽)
吳 波(四川岳池)
王春麗(河北衡水)
左占文(山西繁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