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譯者是兩種語言與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翻譯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一名合格的譯者來說,應該具備多種綜合能力。本文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對譯者所具備的翻譯能力進行探究,分別是語言基礎知識、工具使用能力、文化知識涵養(yǎng)、全面百科知識以及交際交流能力。
關鍵詞:譯者;翻譯;能力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7-049
1、語言基礎知識
筆者認為語言基礎能力是翻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也是最基本的一項能力在翻譯過程中,每個譯者都要掌握兩種語言的差異性與共性,首先能正確的理解原文內(nèi)容,再運用一些翻譯策略和翻譯理論將它準確恰當?shù)膫鬟f出來,最終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設想在翻譯過程中,一名譯者根本看不懂原文的含義,或是關鍵詞不認識,再好的翻譯技巧和翻譯理論都沒有用,他也不可能能夠完成本次的翻譯任務。
故而一名合格的譯者,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能夠熟練地切換兩種語言。這就需要譯者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詞匯量,熟記一些固定搭配,將語法知識與框架牢記于心。唯有此,才算邁出了翻譯的第一步。
2、工具使用能力
對于每一個譯者來說,使用一定輔助工具能夠讓自己的翻譯過程更加高效準確。作為一名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大量的生單詞,即陌生詞匯。所以在我們學習語言的第一步,就需要借助工具來解決詞匯的問題,隨后才能進行句子與篇章的理解。我們通常會查詢一些字典,不論是紙質版的還是電子版的,都能為我們掃清單詞理解的障礙。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使用電子版的詞典,一是方便攜帶,隨時隨地都能查,二是更新的快,一些網(wǎng)絡新興熱詞會即時同步更新在字典的某些板塊里。在翻譯過程中,若譯者拿不準某一個詞應該使用哪種含義,便可在字典中查看對應的例句,通過具體的語境來了解單詞的用法,能夠使得譯文更加的準確。
以上僅僅是一個的最基礎的輔助工具,除了它之外,對于譯者最常用的就是機器輔助翻譯軟件了。以Trados舉例,譯者可以自行創(chuàng)建一個項目,又或者直接打開對方發(fā)來的項目文件包,然后打開自己對應的語料庫,在翻譯過程中,就能從語料庫里提取出與原文高度相似的句子,最后譯者再進行適當?shù)男薷暮驼{整,就可以打包發(fā)給審校了。這樣的軟件,能夠大大節(jié)省譯員的時間,提高他的翻譯效率和質量。因而,在這樣一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工具能夠使得翻譯的過程更加高效,身為一名合格的譯者,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掌握越來越多的輔助工具。
3、文化知識涵養(yǎng)
文化知識包括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譯者需要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民族信仰、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有所了解,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文化環(huán)境。風格知識涉及每種語言相應的風格符號系統(tǒng),例如詞匯、句法、篇章結構和修辭手法等?!胺秋L格符號系統(tǒng)包括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作品內(nèi)在素質和作家特有的精神氣質?!边@不僅需要譯者靈活掌握兩種語言的風格,還需要對源語作者的特質有所了解。(高戰(zhàn)榮:2020)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語言是一種文化的重要載體,每一種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都需要借助語言來實現(xiàn)。對于21世紀的我們來說,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通過翻譯的過程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傳遞的信息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挖掘這些文字背后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內(nèi)涵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習俗。作為一名合格的譯者,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譯者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留心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并將它牢記于心,才能游刃有余的應對各種翻譯場合。
4、全面百科知識
眾所周知,在MTI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有一門科目就是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那么為什么作為一名譯員,要了解豐富的百科知識呢?因為翻譯的文本可能涉及各個領域的內(nèi)容,例如文化、經(jīng)濟、政治、衛(wèi)生、醫(yī)學、文學、科技等等,如果譯者在碰到某個領域的翻譯,但又對這個話題十分生疏,那么就會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詞匯,如果譯者都不了解這些核心詞匯的中文含義,怎么可能能夠將它正確的翻譯成英文呢?反之亦然。因此,譯者需要在平時做出大量的積累,每個領域的知識都要有所涉及、有所了解。
在基本了解了這些百科知識之后,就需要譯者將它們與翻譯結合起來,多背一些專有名詞以及專業(yè)表達,這樣在碰到不同的話題時,也不至于驚慌失措,一片空白。因此,具備豐富的百科知識對一名譯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5、交際交流能力
翻譯能力里面除了語言能力,還包括一些非語言能力。翻譯專業(yè)的學生通常會開設一門專業(yè)課叫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的一些交際能力。在一定場合里,往往人們更加注重一些細節(jié),例如餐桌禮儀、服裝禮儀等等。若沒有這些非語言交際能力,譯者在陪同翻譯場合往往會鬧笑話而不自知,作為一名合格的譯者,更是有責任和義務去提醒雇傭方注意這些細節(jié),以免因為這些差異而影響雙方的友好交流。
譯者是在這兩種文化里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橋梁,因此其自身必須具備跨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交際能力,從而來調整翻譯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這種交際交流能力通常會涉及文化、語言、心理等多方因素,能夠體現(xiàn)一個譯者的綜合實力。交際能力展現(xiàn)豐富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意味著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思辨能力,拓寬國際視野,促進不同文化的互補與發(fā)展。這就要求譯員要通過語言交際行為的表現(xiàn),向對方傳遞合理的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增強彼此交流的融洽與和諧,盡可能的避免或減少文化沖突或誤解,不斷提升自身的感知洞察力和文化修養(yǎng),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質量和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跨文化交際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戰(zhàn)榮.學生譯者職業(y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1):43-44.
作者簡介:侯悅(2000年—),女,漢族,籍貫:河南焦作,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8級翻譯專業(yè)在讀本科生.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