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馮麗濤
摘要:信息課堂特色,我理解為信息技術課堂相較為其它學科所獨有的屬于自己的部分,應該是一種獨特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學習模式與師生互動模式。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活動,從技術到組織到課堂教學過程,從內容、形式到方法和評價,都應充分發(fā)揮網絡提供的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抓住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努力體現教學的個性化,努力做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知識,為其他學科獲取知識服務,實現教學的互利共贏,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特色;教學模式
信息課堂特色,我理解為信息技術課堂相較為其它學科所獨有的屬于自己的部分,應該是一種獨特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學習模式與師生互動模式。
一、信息課堂的技術特色
在機房中授課,如何讓教師機與學生機同步協調處理教學問題是關鍵。同時,教師機對學生機的控制也是有效地組織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些教師對機房軟件的使用非常的熟練,對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這其中包括,教師講課時對學生電腦的控制,這一點極為重要。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學生電腦,學生在自由操作電腦的同時,便忽視了老師的教學,形成你講你的、我玩我的這種現象,非常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開展。在講課時,使用屏幕和教師的同步廣播,或者鎖定學生的鍵盤鼠標,有效的保證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運行。有很多好的機房軟件可以供我們選用,極域電子教室、凌波電子教室、蘇亞星電子教室等都是,而免費化也逐漸成為潮流。如伽卡他卡免費電子教室軟件,也可以成為信息技術教師不錯的選擇。
二、信息課堂的組織特色
不同于其它課堂,信息技術課的組織要有一定的規(guī)矩,從課前準備到課上分組,從授課安排到課后練習,有它獨特的組織形式。課前,要組織學生有序進入微機室,按要求填寫微機使用記錄,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愛護設備、注意安全,課后,要組織學生關閉好設備,打掃好衛(wèi)生,有序離開教室。授課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與水平,選擇適合學生的練習要對電腦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與解決以免影響正常的教學等。
三、信息課堂的課堂特色
1、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教學內容總是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當我們的課本還在學著WNXP.而新系統已經到了WNO,當我們還用?OFFICE.003處理文字子,最新版本已發(fā)展到了2015這些直接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在教學內容和進度方面的可變性和可選擇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可自學性”學生的學習進度往往在多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如一個學生不可能在還沒有學會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去解微分方程。而一個人卻有可能在不知計算機語言為何物的情況下熟練利用電腦進行圖像處理,甚至達到很高的水準。隨著學生的個人興趣、家庭條件、生活環(huán)境影響的不同,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水平也可能十分不同,不少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老師。在這樣的一種教學對象的群體中,只有因材施教,實行比較徹底的“異步教學”。
2、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交互性
在傳統的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主動講解,學生基本不問”的單方面“灌輸”。而以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活動,因在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學手段和目標等多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具有眾多的不同,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與課本的演示,把計算機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操作實踐,由計算機得出響應,學生的每一點“有計劃的信息提交”,都會及時得到回報。這個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課必須以網絡計算機教室為學習環(huán)境,以學生的主動建構為學習動機,以學生的任務實現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主線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堂課能否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立足于“交互”的學習活動的合理性和效率如何。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交互性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得到技能的提高。同時,協作性也是信息課堂上所必須的,協作式的學習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指導學生搞好協作式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學會幫助和學會被幫助”,同時也是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我們在這些課堂中也看到了交互式學習、協作學習的影子。
3、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由于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教學活動必須緊跟技術的進步這個時代的脈搏。必須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最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所以在教學評價上,要采取“多樣性”的方式方法。以學生實際掌握的水平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注重操作過程,尤其要注重對學生利用計算機開展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考核和評價。本人認為,應該突出學科特點,采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應用成果提交的“三結合”綜合評價辦法。
總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活動,從技術到組織到課堂教學過程,從內容、形式到方法和評價,都應充分發(fā)揮網絡提供的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抓住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努力體現教學的個性化;在“交互”完成“操作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在“協作”中學會和會學。信息技術課堂要從多方面入手,擺脫傳統課堂的影子的同時要融合各科之長,努力做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知識為其他學科獲取知識服務,實現教學的互利共贏,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海江.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02):195.
[2]王蓉,劉美風,陳智.小學信息技師工作的個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8)118-124.
作者簡介:姓名:張麗,出生年月1987.12.05-:,性別:女,學歷:本科,民族:漢族,籍貫:云南宣威,單位:勐海縣第一小學,現在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方面。姓名:馮麗濤,出生年月1989.07.16-,性別:男,學歷:本科,民族:漢族,籍貫:云南保山,單位:勐??h民族中學,現在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方面。
云南省勐海縣第一小學 云南 西雙版納 66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