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篤
推薦指數(shù):★★★★
反調指數(shù):★
最新票房:103萬
(截止5月30日)
貴在求真
影片上映之前,主流媒體的推介中一直在給觀眾普及“柳青是誰?”他是當代作家,代表作《創(chuàng)業(yè)史》,被稱為陜西文壇教父,當代文壇赫赫有名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走向文學之路,都曾深受柳青的影響。對于傳記片《柳青》的這些知識普及,也從側面反映了導演田波的勇氣,他以赤子之心,花費六年時間拍攝年輕觀眾不熟悉、不了解、似乎興趣也不大的人物傳記片。
或許讓田波癡迷的是柳青的精神世界,這位放棄北京優(yōu)渥生活,扎根農村,積極參與合作化建設的文人,一邊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一邊用14年時間寫出共和國農村的《創(chuàng)業(yè)史》。不得不說,用如今的眼光來看,他的選擇是逆勢而行。而田波的“執(zhí)念”則是不能讓人們忘記柳青,所以他努力讓一位交織著家國情懷與追夢決心的偉大人民作家形象生動躍然銀幕之上,帶觀眾一邊追尋他的足跡,一邊感受“胸中有大義,筆下有乾坤”的文人風骨。影片中柳青對待文學的“真”與影片外主創(chuàng)們對待電影的“真”,合二為一,交相輝映。很遺憾這樣的故事在市場上沒能掀起波瀾,但不可否認,創(chuàng)作者的真情實感,使得影片達到了以誠動人的高度。尤其是成泰燊挑戰(zhàn)超長跨度的人物塑造,從他初到皇甫村的“洋派”到扎根農村后跟農民們打成一片的鄉(xiāng)黨做派,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自然流淌,毫無做作痕跡,正是得益于成泰燊精準又深情的演繹,才讓時代記錄者及真理追求者柳青生命中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銀幕上綻放。從世俗的標準來看,柳青的一生帶有悲劇性,他曾說“如果我失敗了,也是對文學的一種貢獻?!笨炭鄬嵺`、勇于試錯的他正是新中國初期意氣風發(fā)的追夢人。導演通過藝術化呈現(xiàn),不但再現(xiàn)柳青深入農村生活14年創(chuàng)作《創(chuàng)業(yè)史》的心路歷程,更還原了新中國初期陜西關中地區(qū)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業(yè)史,具有極強的史料價值。這與導演田波的創(chuàng)作理念相吻合,2014年他入選電影頻道主辦的“中國影響力”全國青年導演十強,先后執(zhí)導《佛陀墕》《路遙》《走馬水》等紀錄片。他所拍攝的影像質樸厚重,追求紀實性,此番也在《柳青》這部傳記片中一脈相承,體現(xiàn)了凝練的人文精神。
影片以編年史形式分階段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陜西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故事。片尾,柳青與女兒站在田地旁看日出,此時勤勞的農民已經開始一天的勞作,日出東方,奮斗正當時,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亦帶給觀眾希望。柳青的精神世界猶如朝日,因為求真務實,而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