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惟一
摘要:奉俊昊導演可以說是反映現實的鏡子,在他的思想里,所有的作品都應該拿來反映現實生活,因為過于將生活照得太清晰,他手里的作品讓觀眾走進的不是美好夢工廠,而是現實社會的煉獄?!稓⑷嘶貞洝贰堆﹪熊嚒返龋挤从沉烁F人思想及骨子里的劣性,也有階級不可逾越的矛盾鴻溝,在2019年《寄生蟲》上映拿下四項奧斯卡大獎后,我們該當思考其原因,之所以能拿大獎,除了作品質量問題,更多的是其中的內涵,直擊廣大觀影者以及電影人的心靈,這就是階級矛盾帶來的人性問題和人類的欲望劣根的存在。
關鍵字:國家意識形態(tài) 心理 夢境
變質的國家中出現寄生蟲
韓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有著一個十分明顯的階層分級,在現實生活中,韓國財閥就是能夠掌控國家一切,在政治層面上,財閥也能有很大一部分決定的權利,甚至可以左右政治,韓國的政府,根本不是一個正常的獨立國家政府,對外沒有軍事指揮權,美軍在韓國領土上擁有軍事基地;對內受各大財閥擺布,絕大多數總統(tǒng)、議員,都是財閥的傀儡和代言人,因此,韓國想要在經濟上政治政策上幫助窮人跨越階級翻身,就是天方夜譚,這也是財閥對整個國家統(tǒng)治的一種諷刺。因此在奉俊昊的作品中,很多代表作都是以一種“仇富”的底層人民視角展開,《寄生蟲》中的一家四口,幻想著美好的生活,卻又對點點滴滴的小便宜表現得十分小氣,鄰居改了無線網密碼開始咒罵,為了蹭戶外的殺蟲劑不惜讓全家人一起在家里被嗆遭罪,一家人想要反抗這種生活,通過哥哥的一次偶然機會得到了富人區(qū)家庭助教的工作,開始想方設法的把全家人帶進去作為轉變,他們難以翻身,除了自身的惰性之外,還有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很少給予這部分人群關注,這是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反映和體現出特定社會集團利益的觀念和思想體系,以電影藝術以及其他形式表現出來。
一家四口的寄生生活
這一家“寄生蟲”享受的資源也僅僅只能從富人家無關痛癢的生活中借用一點,窮人的美好生活是會隨時崩塌,這也反映出了文化霸權理論,資產階級通過對下層人民不斷地輸出資產階級的文化價值信念,影響工人階級的價值取向,占據著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使得這個國家中,窮人的根是永遠向下的,葉子也鉆不出地面。而這一家四口為什么想努力擠進這個圈子,除了生活可以衣食無憂之外,富人代表著資產階級與窮人代表的工人階級是國家的兩個分級,資本主義國家的“有機知識分子”僅僅屬于上層人中的少數,每一個社會集團都會產生出依附于自身的知識分子階層,這一階層與其所屬的階級保持著緊密聯系,有著鮮明的階級性和社會干預性,下層人民更加遙不可及,這也鑄成了他們對這種生活的欲望,以及窺伺這種生活的心理。“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不是神話所講述的年代”,這部影片所描述的年代是目前階級分化愈來愈嚴重的未來,目前的韓國就是被財閥支配的時代,《寄生蟲》不一樣,這里面雖然沒有任何詩化或小說化的場景,但它實際上卻發(fā)生在《雪國列車》一樣的未來世界,整部影片以窮人過上幸福生活再到崩塌,最后一家人四分五裂來展開,極大諷刺了階級不可逾越的鴻溝,一些人的欲望信念崩塌只是一時,善惡也只在一瞬間,長久分層除了經濟帶來差距,更多的是接受的文化差別以及內心的不平衡,導致窮人心里有一種劣性存在,影片里的媽媽說過“如果我有錢,我會比他們更善良”,最后卻是對富人家的欺騙,這就是長時間得不到精神輸入的后果,一家人本來各有自身本事,兒子成績好,女兒美術強,爸爸開車穩(wěn),媽媽內務行,但這美好的一家人不選擇向上發(fā)展,就是因為惰性,長時間困于此處,就如同溫水煮青蛙,已經忘了向上掙扎,這也就是那個年代反映出的問題,為什么窮的更窮,富的更富。
兩個爸爸的差別
影視精神分析學的研究對象是影視文本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將觀影主體引入影視文本,影片中的兩位父親就是兩個階層的代表形象,他們的思想就是階級的溝壑,他們的心理研究,也成為了這部電影對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精神分析。從弗洛伊德的心理研究學中,人天生是有父親意象存在于人格當中的,父親的行為對于一個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在窮人一家中,爸爸領頭讓孩子去蹭鄰居的網絡,不惜犧牲全家健康也要蹭外面的殺蟲劑,這讓老寄生蟲養(yǎng)育的下一代也是眼中只有小利,只會依附別人的寄生蟲,弗洛伊德強調的向潛意識學習里,哥哥就存在這種問題,當他一個人依附于有錢人后,就想變本加厲讓全家人都寄生在有錢人家,這是兒子的惰性,也是父親帶來影響的悲哀,應證了中國的古話“有其父必有其子”,最后父親當成下一任寄生蟲藏匿于房子里,兒子的夢境中想救出父親,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到無意識中的欲望的一種表達和滿足,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無意識中的欲望和沖突。兩個不同階級父親的沖突,最主要是矛盾是“氣味”,這不僅是下層人民因生理衛(wèi)生散發(fā)出的味道,更是上層對底層的蔑視,影片中三次反復提到味道,第一次是富人爸爸在沙發(fā)上聞到味道,窮人爸爸頭次因為自身的味道而感到不適,第二次是窮人爸爸送富人媽媽回家,媽媽又聞到了一股味道而開窗,再次刺激了窮人爸爸,最后一次富人爸爸檢車鑰匙,捏鼻子的肢體動作,徹底激怒了窮人爸爸,這是窮人最后的反抗,心理活動的基本力量中心并不在于意識,而在于人所不能控制、無從知覺的無意識領域,人的心理過程主要是無意識的,而意識的心理過程則僅僅是整個心靈的分離的部分和動作。
整部影片,從意識形態(tài)與心理分析來講,都是值得更加深入挖掘的作品,該電影之所以能夠拿到四項奧斯卡大獎,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以殘酷反映真實,在人性方面,奉俊昊給了觀影群眾一記警鐘,沒有計劃不代表著不會失敗,有計劃才能向上攀爬避免向下淪陷。電影要使人喜歡必須使人的意識和無意識產生幻覺,利用人性的本能欲望反映社會階級現實問題,這使得觀影群眾特別是韓國群眾,更加對這部影片有一定評價,影視的“意識形態(tài)批評基于這樣一種信念:文化產品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由特定社會團體生產的,意識形態(tài)批評的目的是把文化理解為某種社會表現形式,一部影片也是社會的寫照,電影作為人類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對于現實生活的反映,更是對人類思考自我的一種啟迪。
參考文獻
《影視批評方法論》,史可揚著,中山大學出版社
(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