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臻
【摘要】 漢代的刺史制度是漢代監(jiān)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式產生于漢武帝時期,在前期運行過程中,它行之有效,但后期由于種種原因在其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卻逐步走樣,最終變成了地方一級的行政單位。本文將對刺史“以卑制尊”這一設計合理性進行探析,尋找漢前期刺史設計的合理性以及漢后期刺史異化后的危害,對完善當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有著借鑒意義。
【關鍵詞】 漢代;刺史;監(jiān)察制度
【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6-0063-02
一、漢代刺史制度演化
刺史制度雛形可以追溯到秦朝。漢承秦制,《漢書》有這樣的記載:“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郡。” ①由此可知,秦朝在郡長官中設立了監(jiān)御史負責監(jiān)察郡治,即御史監(jiān)郡制。漢初由于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民生凋敝一度省去了監(jiān)御史,將主要精力放在消滅異姓諸侯王,放權地方休養(yǎng)生息恢復經濟。而到高后時期恢復了御史監(jiān)郡制,到文帝時期則“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職,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監(jiān)察御史” ②采取丞相史出刺的設計,對地方監(jiān)察的意圖更加明確,但是出現了丞相史與監(jiān)御史職權重疊、查無定區(qū)、互相推諉等問題,監(jiān)察效果不佳。
漢武帝時期則正式設立刺史一職。漢武時期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維護皇權,進一步強化對地方的監(jiān)察勢在必行?!拔涞墼馕迥瓿踔貌看淌罚谱嘣t條察州,秩六百石” ③,由此正式設立刺史一職。而有關刺史的職責,顧炎武引《漢官典質儀》做出解釋:漢武帝遺刺史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陵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倍公向私,旁諂牟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任賞,煩擾刻暴,剝削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怙倚榮勢,請托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 ④刺史俸祿為六百石,此時“縣令萬戶以上,秩反千石至六百石” ,地位卑微,但是從“六條問事”的內容來看,后五條全是監(jiān)察郡國二千石官員的,權力很大。進入昭宣時期,刺史依舊嚴格按照“六條問事”執(zhí)行監(jiān)察職權,效果良好。
而進入西漢中后期皇權逐漸式微,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刺史越權的現象普遍出現,“六條問事”已經無法束縛刺史的權力。到成帝時期,翟方進、何武提出:“《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請罷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⑤ 由此主動取消了“以卑制尊”的制度設計,打破了刺史與郡國守相的制衡,刺史制度不斷走樣。而進入新莽時期至東漢黃巾之亂前,州牧、刺史名稱不斷變化,其監(jiān)察職能逐漸轉變?yōu)轭I兵行政職能。而黃巾之亂后,東漢為了維系統治進一步賦予刺史、州牧權力,威脅中央集權,范曄《后漢書》有如下記載:“瓚乃自署其將帥為青、冀、兗三州刺史,又悉置郡縣守令,大戰(zhàn)于界橋。” ⑥ “備敗走海西,饑困,請降于(呂)布。布恚術運糧不復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布自號徐州牧?!?⑦ 此時的刺史已成為推翻東漢的割據力量,完全脫離了監(jiān)察的范圍。
二、刺史前期“以卑制尊”的合理性
刺史前期設計以秩六百石的刺史監(jiān)察兩千石的郡國守相,是典型的“以卑制尊”的監(jiān)察制度設計,而正是這個關鍵設計使得此時的刺史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古人將“以卑制尊”的制度總結為“秩卑則其人激昂,權重則能行志?!?刺史的“秩卑”使得刺史容易被中央控制,由于位卑形成了“御史中丞督刺史”的制度,定期回京奏事使得刺史不易于長期干涉地方行政事務,與地方郡國守相無利害牽連,并且位高的郡國守相時常會忽視位卑的刺史,反而給予刺史更好的監(jiān)察環(huán)境,而“權重”又比較容易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使得地方勢力與代表中央集權勢力的刺史互相制衡,并服務于皇權統治。并且此時刺史職務主要是刺察,而不是治民,其“權重”單指監(jiān)察權,只得上報其發(fā)現的不法行徑,并無處理權力,很好地利用位卑對刺史的權力進行了反制。
《漢書》有如下記載:“九江太守戴圣,《禮經》號‘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優(yōu)客之。及武為刺史,行部錄囚徒,有所舉以屬郡。圣曰:‘后進生何知,乃欲亂人治!’皆無所決。武使從事廉得其罪,圣懼,自免?!?⑧ 這一記載很好地詮釋了刺史以卑制尊的合理性。作為九江太守的戴圣位高權重,一開始并未將位卑且無名的刺史何武放在眼中,而何武的“隨訪員”監(jiān)查出了戴圣的不法行為,戴圣此時懼怕了并辭去了太守職務。并且在皇權占上風之時,刺史起到了對地方勢力極大的震懾作用?!逗鬂h書》對此有如下記載:“ (徐璆)稍遷荊州刺史……舉奏忠臧余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污者,悉徵案罪,威風大行?!?⑨ “(王龔)選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風棄官?!?⑩刺史如同皇帝的“耳目”和“代理人”,在行使職權中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鞏固皇權統治的良好效果。
不僅有漢一朝,“以卑制尊”的監(jiān)察制度設計被后世專制統治者所效法,如隋唐的監(jiān)察御史可以監(jiān)察地位遠高于自己的州長官;宋朝的通判地位低于知州,但是卻是中央直接任命,負責監(jiān)察地方高官;明朝的七品巡按御史,不但能對從二品和正三品的封疆大吏進行監(jiān)察,甚至有“御史論劾三司方面及有司,五品以上指實參糾,六品以下貪酷顯著者即便拿問” ?的記載,可以對六品以下的官員直接實行罷免之權。邱濬對“以卑制尊”的監(jiān)察制度設計做出了精彩的解釋:“人君操天下之大權以鼓一世之士民,而振舉萬事之機要,使利不顓于一人,害不及于眾庶,勢不偏于一隅,非有微權不可也。漢人立部刺史以六百石吏察郡國二千石守相,蓋得此意?!??
三、刺史后期官位上升后的危害
自成帝時期刺史改稱州牧并加俸至兩千石開始,刺史與郡國守相成為了同級別的官員,“以卑制尊”的平衡被打破,明朝的邱濬評價道:“何武之奏但知以貴理賤、不以卑臨尊為《春秋》之義,而不知義有常經而權則無常勢也?!?? 以禮制“不以卑臨尊”為借口逐漸發(fā)生異化的刺史自此走上了權力擴張之路——從聽命于中央的地位卑微的諫官變成了地方長官,自光武帝初斷州牧自還京師奏事,刺史在監(jiān)督地方官員的同時不斷干預地方行政,尤以東漢黃巾之亂大傷中央集權元氣之后,刺史、州牧被授予兵權后已經失去了監(jiān)察長官的職能,變成獨霸一方的地方割據勢力,走向了刺史制度設計的反面?!逗鬂h書》對東漢滅亡是這么記載的:“故(劉)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袁紹取冀,下制書于燕朔;劉表荊南,郊天祠地;魏主據兗,遂構皇業(yè)。漢之殄滅,禍源乎此” ?。這段文字清晰地交代了東漢滅亡的根源是刺史擁兵自重而導致的地方割據。
同時,由于刺史性質的逐漸改變,從監(jiān)察角度上設計權力制衡的“六條問事”也無法束縛刺史、州牧的權力?!傲鶙l問事”的核心就是“六百石察兩千石”,這條核心也就是“以卑制尊”被破壞后監(jiān)察權力徹底失控,刺史在位卑之時無法脫離中央集權的支持,可以代表集權勢力監(jiān)察地方,而當刺史地位上升,并且同時掌握選舉權、劾奏權、兵權,在東漢中后期直接處理地方政務,完全凌駕于郡國守相之上。失去了限制的權力難以控制,在皇權弱化以后坐大的地方勢力定會反噬中央集權,后世也多有例子,如節(jié)度使出身的安祿山發(fā)動的安史之亂等。
四、總結及啟示
漢朝刺史的設計初期以“六條問事”為核心建立了“以卑制尊”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對地方勢力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而進入制度設置后期,漢代刺史的地位上升,沒有了“以卑制尊”權力制約的保障,導致了刺史勢力不斷膨脹直至推翻漢朝進入諸強割據時代。“以卑制尊”是漢刺史的核心,顧炎武評價“刺史六條為百代不易之良法” ?,也是日后各個封建王朝監(jiān)察制度的藍本。
而進入當代,我國的巡視制度最早是在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被明確提出的,建立完善的黨內巡視制度,是根據國情、黨情的發(fā)展變化,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任務和開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的重要決策。雖然社會性質發(fā)生了巨變,但是漢朝的刺史制度中“以卑制尊”設計依舊可以活用至黨內巡視制度,采用設立中央下派到地方的巡視組監(jiān)察省部級官員的設計,與漢朝刺史制度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很好地避免裙帶關系和權錢交易,維護政治清明,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注釋:
①(漢)班固:《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中華書局出版。
②(唐)杜佑:《通典卷三十二》,中華書局出版。
③(漢)班固:《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中華書局出版。
④(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九·部刺史》,中華書局出版。
⑤(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九·部刺史》,中華書局出版。
⑥(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中華書局出版。
⑦(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中華書局出版。
⑧(漢)班固:《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中華書局出版。
⑨(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中華書局出版。
⑩(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五六·張王種陳列傳》,中華書局出版。
?(明)申時行等:《萬歷會典卷二一零·出巡事宜》,中華書局出版。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卷十九·詢民之瘼》,江蘇大學出版社。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卷十九·詢民之瘼》,江蘇大學出版社。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志二八·百官五》,中華書局出版。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九·部刺史》,中華書局出版。
參考文獻:
[1]史云貴.漢代刺史制度述論[J].人文雜志,2003,(02):113-117.
[2]劉帥.中國古代巡視制度研究[J].商,2015,(43):70-70.
[3]趙曉晗.論漢代刺史[D].山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