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華 蘇佳依
【題目傳真】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自創(chuàng)“‘磚’為你讀詩”工地朗誦,用“播音腔”朗誦詩歌的,是農(nóng)民工李小剛;寫出“忙個小營生,寫詩幾小令。粗食小濁酒,平頭小百姓”這首略微押韻的《四小歌》的,是豆花店老板邱建廠……生活的物質(zhì)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會遭遇艱難時刻,也都會發(fā)現(xiàn)詩意存在。
有人感慨,艱難生活讓詩意顯得珍貴;有人感嘆,詩意讓艱難生活變得美好……
關(guān)于“艱難生活和詩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你對此有怎樣的思考或感悟呢?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注意】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導(dǎo)】
這個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現(xiàn)象列舉,列舉農(nóng)民工李小剛和豆花店老板邱建廠的事跡,然后由一句話提升為普遍性,再明確兩個關(guān)鍵詞“艱難生活”和“詩意”。第二部分是對現(xiàn)象的討論,呈現(xiàn)出兩種觀點:一種是側(cè)重于肯定艱難生活對于詩意的價值;一種是肯定詩意對于艱難生活的意義??忌枰獓@兩者關(guān)系,進(jìn)一步明確觀點,從艱難生活與詩意相結(jié)合的意義及途徑等方面具體深入地展開。具體寫作時,考生可以同意其中的一個觀點,或者提出自己新的觀點或看法。但無論如何都要從材料出發(fā),圍繞話題展開論述。寫作時一定要從材料所蘊(yùn)含的內(nèi)涵出發(fā),盡量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進(jìn)行闡發(f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來。主要立意方向有:
(1)在艱難生活中尋找詩意;(2)以詩意的眼光觀照生活;(3)生活因詩意而變得美好;(4)用心創(chuàng)造生活的詩意;(5)詩意生活,多彩人生。等等。
【佳作示例1】
無畏艱難,詩意棲居
蔡 越
“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千百年前詩人蘇軾曾這樣暢想生活,但生活常遇艱難,或遭坎坷,在磨難的裹挾之下,我們常常疲于奔命,忘卻生活中詩意的存在。而在我看來,無論生活怎樣的艱難,都應(yīng)詩意地棲居于這片土地之上,這才是生命的本義,詩意讓生活更美好。
人生在世,苦難常有,但何妨苦中作樂,在艱難生活中增添一些詩意,讓生命不再苦澀,讓人生不再空虛。農(nóng)民工李小剛自創(chuàng)工地朗誦,在艱難謀生中覓得甘泉;豆花店老板邱建廠寫出押韻《四小歌》,在苦心經(jīng)營下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樂趣。這些都是平凡生活中詩意的力量,它讓人活得清澈而純真。而詩意不只在于簡單的補(bǔ)充,更在于創(chuàng)造生活本身。李大釗有言:“人類真正的欲求,在于創(chuàng)造生活?!庇辛嗽娨獾淖虧?,便有了創(chuàng)造的源泉,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不平凡。即使身處底層,仍然心懷熱愛,創(chuàng)造詩意;不管物質(zhì)條件有多艱苦,仍堅持守住詩意之心,擁抱生活。詩意的生活是時時有創(chuàng)作,處處有幸福,在詩意中忘卻艱難,奔赴美好生活。
詩意更是超越苦難的追求,是人格的獨立,生命的張揚。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反對沙皇的革命中被捕,險遭槍殺。但苦難并沒有將他打倒,反而將他推上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巔峰?!拔遗挛遗洳簧衔宜艿目嚯y?!彼缡钦f道。盡管歷經(jīng)磨難,他仍不放棄對詩意的追求,因為他深諳詩意之力量。讓艱難生話更美好,是支撐他克服苦難的力量之源,信念之柱。文化大師陳寅恪先生也是追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苦難面前,仍有保持精神獨立的自由,這也是人性之高貴所在。在艱難生活中追求詩意,更是與苦難的和解,是超越它、克服它的正確解法。
詩之于葉老如水之于魚,不只是一種救贖,更是一種滋養(yǎng)。葉嘉瑩先生不論生活何其艱難,都始終堅守一方詩意,這樣何嘗不是對生活的一種追求?在苦難之下,詩意顯得彌足珍貴,它是一個人人格的寫照,更是其不屈靈魂的外在表現(xiàn)。
人生多坎坷,生命常與苦難相伴。愿每個人都能與艱難生活和解,在詩意中追尋自我,創(chuàng)造生活。無畏艱難,詩意棲居。
【名師點評】
(1)審題準(zhǔn)確,圍繞中心。文章從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緊緊圍繞“艱難生活與詩意”展開議論,標(biāo)題“不畏艱難,詩意棲居”,就是作文主題,表明了在艱難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的鮮明主旨。
(2)材料豐富,內(nèi)容充實。本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理論材料,文中引用了蘇軾、李大釗、陳寅恪等人的名言等,加強(qiáng)了理論深度。二是事實材料,如材料中的李小剛和邱建廠的事跡,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陳寅恪、葉嘉瑩等人的事例等,這些材料的運用,都強(qiáng)化了觀點的表達(dá)。
【佳作示例2】
種一株凈植青蓮
陶彭龍
半畝方塘,幾許淤泥,一株青蓮玉立,素雅自持,凈而無泥,暗香浮動,月影黃昏。蓮生泥中而不染,養(yǎng)的是蓮心;生活艱難而讀詩,尋的是詩意。不如做一個王爾德口中的人,“總有人在陰溝里仰望星空”,在艱難生活里,種一株凈植青蓮,養(yǎng)一顆靈動詩心。
自古皆如此,“倉廩實而知廉恥”。當(dāng)溫飽尚未解決時,許多人都去奮力找尋口腹食糧,很少人能夠在途中停下,去看新土嫩葉中的春天,去尋浩蕩繁星中的道德律。他們忘記了精神食糧,也失去了和山川日月竊竊私語的機(jī)會。正所謂“家國不幸詩家幸”,艱難歲月中的詩意總是難能可貴,可也總有人愿意獻(xiàn)出自己的水去養(yǎng)一株凈植青蓮。一如簡媜枕眠在山中,啜飲月光,且聽風(fēng)吟。她讓山川鋪成紙,讓日月掌燈伴讀。這樣的日子清貧且快樂,這樣的詩意簡單而美好。她給劉禹錫寫文章,去回應(yīng)那篇千百年前的《陋室銘》,輕輕地問出:“何陋之有?”
淤泥之中開出蓮的圣潔,這是何等的珍貴;而這一株青蓮,卻又把一池淤泥點綴得生機(jī)蕩漾。
生活之中總有艱難,可也有人用詩把生活裝點成春天。腦癱詩人余秀華在偶然中遇到了文字,便對那些短短的詩心生歡喜。對她而言,詩是她與世界和解的工具。通過詩,她看見了“一顆稗子提心吊膽的看天”。她把月光捧在左手上,通過清亮的月光,她看見和聽見山野,她用詩寫下對世界的理解, 并以此來回饋自然給予她的詩意。而對于學(xué)者葉嘉瑩先生來說,詩是抵抗和記錄世界的工具,她寫詩來悼念母親,抒解悲痛。同時詩也是她的一切,她將自己的初心奉獻(xiàn)于詩,一生寫詩、讀詩、講詩。她的詩,裝點自己的世界,也點亮我們的春天。
可如今,艱難的可能不再是生活而是“詩”本身。這幾乎是一個詩歌消亡的時代。曾經(jīng)言志抒情的詩歌早已離我們的生活遠(yuǎn)去,多少如雪如月的青蓮落入泥淖。何其痛哉!或許我們不能如名家那般以靈動之心譜下百世傾城,亦不能“一身詩意千尋瀑”,但我們?nèi)耘f可養(yǎng)一株凈植青蓮,尋一顆百味詩心,去消解漫長歲月中的傷痛與苦難。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yuǎn)方?!蔽铱匆?,半畝方塘間,青蓮滿池,芬芳氤氳,詩香漫天。